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10344800000017

第17章 前后贯穿,出入自如

——出入读书法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彻,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陈善(南宋学者)

当代著名学者邓拓,一贯主张要活读书不要死读书,更反对教条主义的读书方法。古人在很早以前也有这样的观点。

早在公元12世纪后半期,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一书中就首先提出:“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彻,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这一主张也就是今人邓拓所提的读书法。可见,在很早以前就能提出这么鲜明的主张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古今名人都提出这种出入读书法,在读书治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到了清代,著名学者惠周惕对这种读书方法又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说:“初读贵能入,即读贵能出。古人云‘博闻强记’,又云‘不守章句’,二者似乎相反而实相成。”这两种方法在应用上有阶段性,开始读一本书的内容,记住它的要点,不能够放下书本就忘得一干二净。在熟读以后,要善于思考,领会精神实质,消化书中的内容,把书上的死文字,变成自己的活知识。惟博闻强记,前后贯穿,烂熟于胸中,而后能领会其意于章句之外,否则,“生生疏疏?熏恍恍惚惚,才掩卷便尔忘却,安有新机相引哉?惟读之熟,思之深,则古人之书皆为我物,惟我所用矣”。

在惠周惕看来,读书即要博闻强记,又要不守章句,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经过博闻强记,牢牢记住书中的要点、警句,把前后内容贯穿起来,达到十分熟悉的地步,才能进一步深入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这就是“能入”。否则,对文章的观点不了了之,放下书本就什么都忘记了,就不可能有新的体会和心得。

康熙三十四年,惠周惕在给他的儿子惠士奇写的一封家信中,谈到了他主张的读书方法。他认为“能入”,就是要“博闻强记”,“博闻强记”就是指多学、多看、多记,用知识把头装满,即所谓的“初读能入”。“能出”就是“不守章法”,也是指进行思考和运用,不被书本的章节字句所约束,领会其精神实质,变为自己的活知识,即所谓的“即读能出”。惠周惕指导儿子用这种读书方法钻研儒家经典,学到许多真知,终于成为著名学者。

出入读书法,其实是古人一向主张的所谓“熟读精思”,“读书要有问”,就是指通过读书深究其义,发现问题,找出矛盾,做到“沉浸于中而超拔于外。”

明代的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也提到过这种读书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出入法”还包含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关系问题。能入,就是能钻到书本——前人知识经验的结晶中去;能出,就是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正是这个意思。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其基本精神和“能入能出”也是一致的。

毛泽东对于“入”书与“出”书的辩证关系做过精辟的论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里讲“精通”,指的就是“入”书,所讲的“应用”就是“出”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读活书,活读书。

读书有死读书和活读书两种。死读书能入而不能出,活读书既能入也能出。我国著名学者冯友兰说过这样一段话:“领会了书的精神实质就算读懂了。如果明其理,我就知胸中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符合于客观的理。但我们可以把我的意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纠正。这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来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到这个程度才算把书读活了。”冯老在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入出书的问题,他的入书“领会前人意”,出书“有了我的意”,实际上是对入书和出书的最好诠释。

李公朴也曾讲过便于从书中跳出来的“三条路”。一条叫做“读活书”,这就是说读书方法要灵活,动脑筋多思考,了解其中的“骨髓”和得失优劣。一条叫做“读书活”,指读书要联系实际,强调一个“用”字,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用得恰当、灵活,亦即“用得透脱”。所以说?熏所谓出入读书法,就是读书首先要钻进去搞透一本书的内容,记住它的要点,把人家写的东西真正读懂,不能读书不用心,放下书本就忘得一干二净。其后是从书本里走出来,不要被书本上具体字句所束缚。要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善于思考,领会精神实质,消化书本上的内容,把书本上的死文字变为自己的活知识。想想人家写出来的东西好在哪里?有没有错误或片面性?怎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钻进去,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地读书,只能了解皮毛,得不到什么大的益处;不跳出来,不下一番思考分析的功夫,没有批判精神,不考虑实际运用,就是读死书,大脑就变成了他人的跑马场,就会出现本本主义的毛病。出入读书法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用现代语来讲,入是学习;出就是实践;入是钻进去,出就是走出来;入是手段,出就是目的。第一步是“入”,第二步才是“出”。只入不出,谓之读死书,钻牛角尖,学习一堆死知识,毫无用处;只出不入,腹中空空如也,没有雄厚的根基,也是无法“出”的。表现在现实的读书实践中,光能入不能出者,纵然博览群书,却理解不深,只知皮毛,不知内在,更不能学以致用。能出而不能入者,主观上想干一番事业,想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可惜腹中空空,老大而才疏学浅,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学习出入读书法,就要学习古人善于学习,善于理解和运用,真正做到能入能出,出入自如。

我们每个人在读书时,如能像陈善、惠周惕、李公朴讲的那样,既能“入”又能“出”,知其深意,又能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灵活的方法,从书中跳出来,那才是真正掌握了出入读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