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10344100000006

第6章 今天,创业不论资历

在工业经济时代,石油大亨、钢铁大王等企业巨子必须通过一生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不懈奋斗,才能逐渐完成巨额财富的积累。而新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些拥有技术,甚至只有一个好主意的创业者,通过与风险投资家的联姻,顷刻之间就会成为亿万富翁。微软如此,雅虎如此,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创业大多都是如此。这是新经济时代又一创业规则:创业不再论资历,一定意义上说,今天的创业最需要的是智力。

21世纪,人类将告别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江山代代人才出。在这个由知识创造财富,智力就是资本的时代中,英雄辈出,人才尽显。于是创业者中出现了一支颇为壮观、屡创奇迹的生力军——书生。

从哈佛大学肄业的穷小子比尔·盖茨,以开发计算机软件为主,经过20年的努力,一跃成为世界首富。对“劳动创造财富”这一铁律提出了挑战,让人产生了深深的思考。盖茨的微软公司,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没有大规模的原材料消耗,没有大规模的产品堆积,所拥有的资源只是知识和智能。“开发部”是微软公司的核心,每个人只有5平方米的办公室,除了一把椅子和一台电脑外,几乎见不到其他任何东西,但它的用户遍布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而且还日益剧增。

比尔·盖茨的崛起揭示着在新经济时代中,创业是智者的游戏,智力也是创业的资本。

对于新经济时代的种种变化,有人用一句话来加以总结:“智力代替了美元。”从创业者的角度看来,智力代替了由资历而积累的财富。这就突破了传统的陈规陋习,打开了全新的创业之门,因为年轻学生拥有的资本和优势就是智力,而不是资历。

20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创办了微软公司。

24岁的马克·安迪森作为第一个环球网浏览器软件的发明者,大学毕业仅仅四年就登上了《时代》的封面,成为继比尔·盖茨之后又一个“电脑金童”。

这些当代英雄们,正是适应了新经济时代的创业规则而扶摇直上的。

新经济时代,创业不论资历凭智力的规则,通过学生创业的现象得以验证。

1999年7月29日,一则由中关村传开的消息迅速惊爆全国:四位清华大学生开了个公司。学生开公司虽在国外早已成风,但此举在中国乃开天辟地第一回。

学生可以办公司,而且还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千万富翁,乍看十分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正是新经济时代创业规则的应用罢了,学生创业就是智力创业、知识创业,这就是新经济时代的客观现实和要求。

1999年7月29日下午,清华大学一个由在校学生组建的视美乐公司向外界正式公开了他们守了多日的秘密:一个是他们的革命性产品——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另一个是他们已获得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对“视美乐”投资5250万元风险资金的合同。

在现场演示会上,视美乐公司的技术核心人士邱虹云展示了他发明的投影仪的独特功能。通过这个一尺见方的铁盒子,观众从大投影屏幕上可以看DVD、录像带以及电脑多媒体图像,图像非常清晰,不仅是普通投影仪不可比拟的,甚至超过了电视图像的清晰度。据这位清华大学材料系三年级学生讲,他研制的这个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超越了现有电视技术,可以广泛运用于家庭教育、商业等众多领域。因为邱虹云一套超越传统技术的设计,让这个性能先进的产品其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3,因而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前景。

这个令人震撼的发明在4月首先吸引了清华大学自动化四年级学生王科,从而促成了第一家学生创业公司“视美乐”的成立。随后这个产品又打动了清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潘福祥总经理,因而我国的第一例风险投资项目完全按照国际规范正式开始运作。同样,还因为这个产品的扭力,在短短两个月内,吸引了十五六家投资商的关注。

上海第一百货的总经理张新进听了老友潘福祥的介绍,立刻就被这个项目“销定”了,听到消息的第三天就到北京向“视美乐”表示了投资意向。上报董事会后,董事会开了半个小时的会就全体通过了,前后仅3周“上海一百”就成了“视美乐”的风险投资商,一期投资250万,只占项目收益的20%股份,待产品完成中试后,二期投入5000万元,所占股份上升至60%。

这正是国际风险投资界风险投资人和创业者在不同的投资阶段与收益划分的通常做法,具有化解风险和放大收益的双重效果,充分体现了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也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做出了全新的探索。

现在“视美乐”已从初期的50万变成了300万,几位学生股东的投入现在已变成了300万的80%,240万了。如果第二期的5000万再投进来,学生们就成了5000万的40%,即200万的拥有者了。

这就是新经济时代知识英雄所创造的神奇。

学生创业在美国高校是由来已久的,一般,有志创业的学生在学校就要进行创业计划。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是高科技与风险投资浪潮兴起的产物,是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

商业计划竞赛在美国高校由来已久。美国已有35所高校举办过该赛事,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其中以麻省理工学院最为成功,从1990年至今已举办了9届,1990年仅有一份获奖计划贏得了风险投资,但1997年的竞赛结束后,当年就有70家学生公司从中诞生。据MIT的一家咨询公司统计,在这个高技术公司云集的地方,表现最优秀的50家公司中有48%就出自创业竞赛。这些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的企业,有的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营业额达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一批批的创业者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风险投资家们蜂拥而入校园,寻找未来的技术领袖。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商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量之一。

中国的第一个创业计划大赛是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由清平科技创业者协会发起,历时5个多月,共收到100多份参赛作品。麦肯锡等国内外大公司总裁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第二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于1999年3月份开始,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认可,清华校方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创业的新举措和政策。这次大赛诞生了像视美乐这样的一批学生公司,清华大学为此专门开辟清华创业园供学生公司入驻。此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及重庆等地高校纷纷举办创业大赛。

可以预计,校园创业计划也将推动中国学生创业的崛起。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1999年6月28日,由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应届毕业生李永新等人一起创办的北京新兴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服务公司。李永新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提出办素质公司的校园创业者。

1999年7月中旬,已拥有6项专利技术的华中理工大学在校三年级学生李玲玲依靠她的2项发明专利,注册了属于自己的武汉天行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她注册公司的10万元资金来自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她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接受风险投资的在校大学生。

由学子带头掀起的创业潮,有其必然性:他们具备了创业的智能和头脑,他们处在一个知识就是财富、智力就是资本的创业环境下,这使得学生们登上了新经济的舞台。学生创业的崛起实践着新经济时代的创业规则,构成了新经济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