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别人喜欢你的理由
10341700000023

第23章 不为贫贱富贵所动

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在面对简朴的生活,你是否动摇了艰苦朴素的信念?要是你贪图富贵,不择手段为自己谋权谋利,你往往是那种为人们所唾弃的贪官。历史上有好多人两袖清风,不为贫贱富贵所动,成了人们效仿的榜样。像范仲淹,他一生为官清廉,勤俭节约,才可能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肺腑感言!

北宋著名文人范仲淹,出身贫寒,受其父亲范墉的影响,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勤俭节约,从不奢侈享乐。他“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贫贱富贵都丝毫动摇不了他。他早年在醴泉寺求学时,家境贫寒,只得每天吃粥度日。晚上,他用少量的米煮成一盆稀粥,到第二天早晨便凝固成块,然后再将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没有钱买菜,他便把少许菜叶菜根用盐水淹渍,切碎了就粥吃。后来,被一位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后。便从父亲那里拿来一些饭菜,送给范仲淹。过了几天,这位留守的儿子看到送来的饭菜已经变质了,还放在一边一点没动,很不高兴,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诚恳答谢道:“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因我平时吃稀饭已成习惯,并不觉得苦。现在如果贪图这些美味佳肴,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留守的儿子听此甚至倾佩。

后来,范仲淹显赫了,仍然坚持“非宾客不食重肉(两份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的原则。他对家人说:“吾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范氏子孙个个认真聆听。

儿子范纯仁娶亲之际,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当他听说新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时,心中很不高兴,立即传训纯仁:“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人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范纯仁的媳妇听从了劝告,简单朴素地成了亲。后来受范仲淹的影响也是一生清简,与范纯仁过着幸福安康的日子。

范仲淹不为贫贱富贵所动,成了一代英名。我们要像范仲淹一样,要在富贵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要能耐得住诱惑,那么,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利益熏昏了头脑,否则,势必要活在安逸当中,一生难有作为。

(1)古有诗云:“悠长之趣,不得于浓酽,而行于啜菽饮水;惆怅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意思是说悠远绵长的趣味不一定来自浓烈的酒中,而是来自于清淡的蔬菜、清水中;惆怅悲恨的情怀不是脱胎于孤寂困苦中,而是从声色犬马中产生。由此不难发现,浓厚的味道往往很快就会消散,淡泊的事物才最真实。

(2)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这话说有道理也有它的道理,说不对,也有它的不对之处,有财富使物质生活过得好胜过家务,但为财富不择手段六亲不认,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所谓深处味短,淡中趣长,说的就是精神上的追求。曾有这样一种社会现象,说是有人穷,穷得只剩钱;有人富,富得除了书本之外别无所有。这是不正常的。追逐金钱达到痴迷的程度随之而来的便是精神上的空虚,而精神富足的人则可以在理念的世界里做到真趣盎然,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是无法体会到乐趣的。因此,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辩证的态度,浓淡味常短淡中趣独真,决不能盲目地服从。

(3)人往往要面对诱惑,在诱惑面前不改变自己的原则,品格高尚,苦心修养,必然会为你的一生留下非同小可的美名。

(4)在贫贱中,不为富贵疯魔,不为权势倾倒,耐得住贫贱与寂寞,才能被世人称道;否则,见钱眼开,阿谀奉承,则被世人唾弃。

(5)富贵是人人羡慕的,贫贱是人人厌恶的,能否在贫贱与富贵面前坚守节操,保持大气凛然的品德,成为考验人的铿锵有力的依据。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好,它现在已经成了立志、律身的名言,也被许多人列为座右铭,像英雄豪杰、志士仁人。

(6)要知足常乐,人们不喜欢贪得无厌的人,而喜欢在平淡中见惊奇,灵性和品德共同绝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