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懂孩子“说明书”:如何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10331600000022

第22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的爱应当是这样:它能激起孩子对周围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的关心,激起他为人服务的热情。--俗霍姆林斯基

减少孩子对注意力的过多需求

"妈妈,过来看我画画"

"好的,萨拉"

"我找不到蓝色蜡笔了,妈妈"

"在这儿吗?"

"我找不到绿色的了"

"在这儿"

"我不想用彩笔了,我想用水彩涂"

"我把颜料盘拿过来了"

"你愿意为我画这朵花吗?妈妈!"

孩子们需要被注意和赞同过,这很正常。但这种需要也可能变成一种问题,如果当孩子总想被别人注意时,就不妙了,因为强烈地去寻找注意可能变成控制欲。许多孩子制造一些小灾难以博得你的同情。过分渴望被注意会导致这种情形:你的孩子控制了你的生活。

许多孩子用犯错误引起大人的注意。这是小孩子犯错的最显著的原因,也可能会为他的童年以及少年时期纪律问题埋下隐患。

你的目标并非除去孩子们被注意和被赞同的需要。当你正确处理时,孩子渴望被注意的需要会对改正孩子的行为有所帮助。不要消除孩子对被注意的需要,而应消除那些过分的或无法接受的行为。"萨拉,我知道你想让我停下来和你一起画画,可我现在很忙。你耐心等十分钟,然后我和你一起画"母亲给萨拉一个她想要并且她也需要的被注意的机会,但并没有对孩子的不停的唠叨让步。

怎样注意才不为过

那取决于你。你能忍受到什么程度?原则是孩子想得到的注意和你能给予的一样多。你必须在两者中寻找平衡点。也许有一天正常的渴望被注意的行为也会让你发疯。别让孩子的渴望变成要求,当孩子没得到足够的关怀时,他们会勃然大怒、发脾气、唠唠叨叨、取笑或采取其他恼人的做法,他们会想如果我不能以优秀的表现得到关注,那我就犯错误引起妈妈的注意。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一)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孩子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孩子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二)有规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孩子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孩子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孩子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孩子注意事物的广度。

幼儿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广度。

比如,"猜物游戏"。先在孩子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孩子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广度。

家长应当注意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五)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如果活动内容与孩子的先前经验无关,孩子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六)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

例如,家长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

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家长向孩子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时,应当注意要求一定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笼统模糊的要求对于孩子维持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因为孩子并不明白应当如何去关注,什么时候去关注以及去关注什么。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长仅仅说"你要注意它的变",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对观察的兴趣,不能持久注意。这时就要求家长能明确地提出具体要求,将孩子的注意指向具体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长能说出"有没有长出绿色的叶子",或"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种注意的方法

成年人的注意和赞同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不幸的是,家长们很少明智地使用注意的方法。这里有三种注意:积极的注意,消极的注意和不注意。

当你注意并赞同孩子的好行为时,他们便获得了积极的注意,那是指你了解孩子做得很好,把精力集中在了他积极的行为上。积极的注意可以是表扬或鼓励的话语、亲近、拥抱或拍一下后背;在孩子的午饭盒上留一张令人愉快的纸条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积极的注意会增加孩子的好行为。

在孩子犯错时对他的注意是消极注意。典型的消极注意发生于你沮丧的时候。接下来你开始威胁、质问和训话。消极注意并非惩罚孩子的错误,它会增加错误发生的次数。

什么是获取你注意的最简单的途径呢?静静地坐着或犯错误?当孩子没有以积极方式接受到注意时,他们会使出全身解数引起你的注意,因此不要注意错误而应多注意好的行为。

吉姆和多米尼克静静地看了三十分钟的卡通片,一切都很正常;父亲在打电脑,突然,发生了争吵:"该我选台了"爸爸冲进房间,他关掉电视,训斥着两个孩子并把他们赶到自己的屋里。

整整三十分钟,这些孩子都相安无事。爸爸对他们刚才那么好的表现只字未提。发生矛盾时,爸爸立即被惹恼了。当他们做得好时,爸爸没给他们积极的注意,而当他们开始犯错时,爸爸却投入了大量的消极注意。

消极注意能教会孩子怎样操纵控制形势。他们变得到处惹麻烦,他们学会了怎样打扰你,怎样控制你;消极注意还教孩子如何取笑、挑剔和讨人厌;它教孩子激怒别人、使人恼火。这一切都是源于当孩子们行为正确恰当时,我们用不予理睬的方式教他们,而当他们犯错时我们用注意的方式教他们。

我们也许从未遇到一位故意这么教孩子的家长。当你注意孩子的消极行为而忽视他的积极时,你就会教孩子以消极的方式处事。你同时在教孩子用犯错来获得关注,你的孩子将来就会逐渐犯错以引起你的注意。

不要等到错误发生。不要把孩子的好行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就是这样对待十几岁的孩子的。我们总是期待好行为,但却忽略了他们的努力。当孩子做得好时,父母就应该注意到,并积极去寻找。你注意得越多,你找到的也就越多,你今后会看到更多的好行为。要知道任何人都能注意到孩子犯错误;反过来,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注意到孩子好的行为。

有统计数字显示,平均每个家长一周内和每个孩子相处时间仅为六分钟。你应该高于这个平均值,你对他爱得还远远不够。通过各种方式告诉他你爱他,保证每天都能与孩子相处十分钟以上。不要找任何借口,象什么我今天太忙或我没时间等等。我们都太忙了,以至忽视了很多生活中宝贵的东西。

在许多家庭中,双亲都工作,一些父母甚至做两份工作。其实,你最重要的工作是成为一名好家长。你下班回家最初的三十分钟应该和孩子一起渡过。别成为那样的家长,他们一周内和儿女在一起仅有的时间是在校长办公室或在警察局里度过的。把你的孩子写入备忘录中,每天都和孩子有约会。出去散散步,听听他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事发生;把电视关掉一小时来和孩子谈谈心。

怎样学会忽略孩子

当你忽略错误时,你同时也在忽略孩子。因为注意孩子是对他的奖励。故意不注意可能是有效的惩罚方法,它能削弱错误。当孩子以犯错来引起你注意时,你应该忽略错误,忽略孩子对注意的不正当要求。这样你会削弱这些要求,消灭错误。

一些父母发现这令人难以置信。一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犯了错,他必须受惩罚。这种想法并不对。忽视孩子对注意的要求是最好的改正办法。当你不断忽视时,你的孩子就会知道这些错误并未引起注意。每个人发脾气的时候都需要有听众,没有听众也就没有脾气可发。不要忘记指导孩子,教孩子引人注意的正当方法,"我的耳朵不愿听到哭诉声。但如果你能好好说,我还是愿意听的。"

学会忽略--

癞蛤蟆见千足虫走路又顺又快,问:"能告诉我,你走路的时候,是先移动哪一条腿,再移动哪条腿,然后再怎样依次移动其他的那九百九十九条腿的呢?"

之前,千足虫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怎么用那么多的腿来走路的,经蛤蟆这么一问,它就开始认真地思考并观察起自己的脚步来了。于是,它一边思考一边观察,还一边试图控制自己的脚步。结果,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它不但完全弄不明白自己是怎样控制那长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千条腿的,而且,没一会儿,它变得连路都不会走了。

孩子从出生到成人,好多事情自然会发生,好事会发生,坏事也会发生;优秀的言行会发生,拙劣的问题也会出现。这些成长过程中自然发生的事情,倘若父母不去过于关注,就会自然地过去。好事会自然地过去,坏事也会自然地过去;优秀的言行会自然地过去,拙劣的问题也会自然地过去。

但是,好多父母,因为爱子心切,孩子一有动静,就呵护备至,关注万分,结果,好多本来完全可以自然过去的问题,甚至于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正因为父母的关注,真的成了问题;更要命的是,父母愈是关注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非但不能缓解,反而会变得愈来愈严重。

比如,孩子写作业,不能像妈妈期待得那样快,妈妈就会不停地催促,不停地跟孩子说要怎样抓紧时间,甚至会坐在孩子的身边。结果呢,一星期下来,一个月下来,一年下来,孩子写作业非但没有加快,反而越来越慢。

再如,孩子有点口吃,爸爸妈妈就会很着急,孩子只要一开口,就会成为全家人注意的中心。结果呢,孩子的口吃愈来愈厉害了。

本来处在自然状态下的许多言行,一旦加以有意的控制,其结果,只能是妨碍了这些言行的正常进行。儿童期的许多正常问题,倘若父母动不动就大惊小怪,只会变得更糟糕。

所以,除非问题的强度很大,或者持续的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苗头性问题,通常不宜采取过于关注的态度,更不必因为担心甚至恐慌而采取过于强烈的有意识的矫正性措施。

儿童期的孩子出现下面的问题都属于"正常问题",父母最好有意地忽视,装傻,假装没发现,不在意:

1、睡不着觉,想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睡。

2、怕黑,怕小动物,怕进某间屋子,怕某个人,怕上学。

3、害羞,容忍别人欺负自己。

4、短时间的不高兴,怎么哄都没用。

5、无端地发脾气,拒绝所有父母长辈的要求。

6、缠人,不肯离开妈妈,要父母陪。

7、退行,做出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的孩子才会做的事情来。

8、公然反抗父母,做出大人禁止孩子做的事情,甚至大吵大闹,摔东西。

这些行为,只要不过分,父母不必采取严厉的措施--当然,与此同时,还是要耐心观察,看看会怎样发展,怎样变化。

何时该忽视孩子

忽视并不意味着忽视问题,它是指忽视对消极注意的要求。有许多你不该忽视的错误,有的错误应当得到惩罚。决定何时忽视或何时惩罚并不容易,这里没有明确的规则,但它需要恰当的计时和准确的判断。当你孩子犯错以引起注意时,忽略它;如果二三分钟之内他未停止,就提醒他一下,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是不会理你的,等你停下来我们再谈谈。"等一两分钟。如果他仍不停止,那么告诉他停下来,否则将受到惩罚。"现在就停,否则你就得被关禁闭。"

如果你生气或让孩子触动了你恼怒的神经,那你就输了;如果你一定要惩罚,不要在生气时实施惩罚;如果你生气了,那你的孩子就成功地得到了他想要的消极注意;如果你觉得自己开始生气了,就走开,冷静下来;如果你屈服了开始注意他,你就在鼓励他的错误行为。

小结

与其把注意放在消灭孩子的缺陷方面,不如把注意放在用生气蓬勃的爱来感染他们方面。有了爱,缺陷就不会存在。--别林斯基

当孩子们表现好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关注。不要把好行为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不要理会孩子对注意的过分要求,如取笑或哭诉,这反而会鼓励孩子用犯错的方式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了解这些观点是很容易的,实践才是困难所在。因此,父母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这项任务,因为孩子值得你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