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留出过冬的粮食
10327100000003

第3章 过冬能力——生存下来就是胜利

陷入困局的企业管理者,聪明的选择就是活下来,坚持下去。就在不少企业挥手向市场告别之际,仍有许多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的企业,用一股勇气、一种精神昭示人们:“胜”者为王,坚持就能突围,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只有好好活着,企业才能创造利润,才能为社会作贡献,才能让全体员工与企业共享成功的喜悦。

在危机四伏的当今社会,一旦危机现身,就凸显出了很多企业的弱不禁风和渺小无奈,不少企业在动荡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毫无选择余地。千万个企业不约而同陷入生与死的困局之中,令人猝不及防,显得触目惊心。

面对停业、破产的事实,企业管理者的心灵深处被深深触动,他们在反省与反思:这究竟是为什么?企业应当怎么办?

处于危机困境之中的企业,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确保自己能够活着,存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谈。

深陷困局的企业,首要的选择是保存自己,能够“活”下来,不要成为被大浪冲走的沙子。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减小伤害,最大限度地保证在危机中的安全,为未来的重生和崛起进行宝贵的积累。毕竟,能在危机四伏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独善其身的企业值得钦佩。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危机下的企业活着,也有不同境界、不同层次的追求,是委曲求全,一味退守忍耐,还是主动出击,以化危为机的魄力与勇气,善于开发危机下的新市场,完善困境中的自我定力,从而突出困局,在风险危机中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肯定,能做到后者的企业,必是市场复苏、经济新兴后的行业领军。

能否在危机中活下去而不是被消亡,甚至是在困境中成长,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命题,这是对每个企业的考验,也是对企业管理者能力的考核。

事实证明:面对残酷的危机考验,除了坚持别无选择。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咬牙坚持下去。经营危机不会遥遥无期,总有一天会云散日开,企业管理者唯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坚决不能倒下去。当然,坚持不是不作为,而是积极进行危机处理,以保持企业的生命力。

当今,危机下的企业,最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生存自救。为此,不妨采用下列措施。

(1)上下同心,同舟共济

企业经营者、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要树立与企业同舟共济的生存意识。

企业要“过冬”生存,首先要求企业的经营者树立“过冬”意识。对于企业经营者尤其是决策高层来说,危机时期首先要保证决策不能失误。

尽量减少大型投资,做好销售账款资金的回笼,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支出。同时要做好对基层员工的说服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尽职尽责,保持饱满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影响团结广大员工。

同时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比平时更加努力,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以上下一心的努力共渡难关,平安生存。

特别需要指出,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和高层管理者在行动中的态度和模范作用很重要。只有高层领导做出表率,全体员工才能真实地感觉到企业的态度与未来的长远发展考虑。

同时,企业应该对有贡献的员工和有利于企业生存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从而达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最终推动企业在“冬季”的道路上顺利前进。

(2)积极主动,力戒消极

在困境下绝不能消极地等待,而是要积极地主动出击。

很多企业遭遇危机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自我冬眠,被动地等待,停产停业。这是消极的“过冬”办法。正确的“过冬”办法就是在艰难中积蓄力量,在艰难中寻求发展。

一个充满前程和希望的企业,危机之中一定先学会在困难中积累力量,在困难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突破。其实,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在储备能量过程中,加强内部建设是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的时候,企业员工更容易团结在一起,激发出高昂的斗志。此时要因势引导员工的情绪,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激发员工的斗志,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从而最终战胜困难。

(3)苦练内功,以图未来

乘着危机困难之时,应当抓紧时机苦练内功。

危机紧缩了市场,减缓了企业发展的脚步。此时,有眼光的企业管理者正好可以利用休整的机会,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建设。

比如建立一套更完善、更科学的规章制度;去掉生产经营环节;简化企业的生产工序和业务流程;对企业员工进行精简;加强骨干的培训等等。

事实证明,危机后留下的员工都是企业未来需要的精英人才。而经过困难洗礼的人才能够成为企业再次腾飞的助推剂。

虽然,市场“严冬”的到来使得不少企业步履维艰,处境凶险。然而无论如何,生存都是压倒一切的头等任务。只有在三九严寒中傲然挺立、坚持活下来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春暖花开之季悄然怒放,竞艳群芳。

“剩”者为王:活下来就有出路

也许不久前,不少企业管理者还雄心勃勃地发出势做行业老大的誓言。然而,当危机真的到来时,豪言却变成了哀鸣。摆在千千万万个企业面前的,是不得不跨的生死门。而如何跨过这道生死门至关重要。

企业管理者别无选择,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才是渡过危机、突出困局的生存之路。

中国有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在市场低迷、银根紧缩等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撑得很辛苦,但“剩”者为王,只要不成为这场规模浩大的行业洗牌的牺牲者,那么就是一个胜利者。一旦在这场灾难中倒下去,就很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倒下去,就意味着血本无归,甚至背上累累债务,多年的拼杀努力瞬间化为乌有,哪还会有资本与精力卷土重来?况且,一旦被清洗出行业,企业再回归市场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

因此,当前的企业管理者,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生存。为了生存,就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企业在困境中存活下来的出路有以下几条:

(1)减少资源消耗

任何企业,在危机时期,减少资源消耗、保持能量才是熬过冬天的必要措施和手段。企业管理者应尽量把摊子铺得小一点儿,不要着急开发新市场。

(2)加速资金回笼,获取生存资本

除了保持低消耗,更要不惜一切代价获取生存下来的资本。动员企业全部力量,把企业的存货尽快卖出,以获得资金回笼,为以后从长计议留下转身的余地。尽管这样做,企业利润会降低很多,但生存压倒一切,以小失换大得是值得的。

(3)扩大融资渠道,保持血脉畅通

进行危机处理时,最为重要的是保证资金链不断裂。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已到了生存的极限,此时,企业管理者绝不能坐以待毙,而应当积极开源节流,同时借用各方力量,筹措资金撑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在危机中调整自我图谋重生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应对危机的积极主动的精神。调整好自我,就可以获得新生。

有关专家和高明的企业管理者指出:面对危机一定要积极地自我调整,在调整中图谋,图谋未来的发展。

(1)积极地寻找新的出路

危机的到来不能成为畏惧与投降的借口。在任何危机中都有企业获得巨大的成功,当危机成为必须面对的经营环境时,企业只能去寻找新出路。危机让企业乘机进行自我调整。通过改变原有的战略策略,整合现有的资源,强化企业的队伍,而获得增长的动力之源。这是企业直面危机并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2)在危机中实现转身

危机并不都是有害的。当市场环境很好时,企业对自身的要求都普遍放松,人们也会很浮躁;而当危机来临时,人们开始愿意认真探讨解决市场风险,思考危机中经营与管理的对策。这往往是企业自我升级和转型的最佳时机,通过危机的处理使中小企业引发自身的转变。

企业可以在危机中获得增长的良机,而且已经有太多的企业用实际业绩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谋求增长是从内心激发出来的,它就不受危机的影响,不受环境的制约。所以企业管理者只要能够激发出增长的信念,并和成员达成共识,增长就可以成为必然,特别是渡过危机之后的企业其增长将更为迅速。

(3)把危机变成企业发展机遇

危机和发展是一对孪生兄弟。危机让市场富有变化,而变化正是发展的机遇。总结世界各国企业的发展史,只有经历过危机的洗礼并学会自我调整、自我防御、自我升级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基础更坚定,步伐更稳定,速度更合理。因为这是特殊时期、特殊手段造就的成功,因为这是企业在艰难蜕变中得到升华的回报。从这一点说,企业管理者应该感谢危机的到来,明天的市场中,也许会有更多的在危机中涅槃重生的“凤凰”。

不在危机中沉沦,便在危机中崛起

在研究企业的成败与得失中,以往人们对企业的成功研究得很多,而对企业的失败研究得却很少。然而,面对今天的经济危机,在成千上万的企业中不幸被困的企业毕竟是多数,有的企业更是在遭遇危机时走向了失败。所以,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更重要,研究失败可以知道一个企业如何避开危机,如何生存下来,这对今天的企业生存更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危机是一种常态。西方企业家们有一句名言:“企业危机与死亡和税收一样不可避免。”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说过:“企业经营过程中,更多的是看到失望,而不是看到希望。更多的是承受打击,而不是博得喝彩。”企业和人一样,企业经历危机,并且能够妥善处理危机,才能够健康成长。看看世界500强,哪个没有经历过危机呢?翻开它们的发展史,找不出一个没有经历危机磨难的企业。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很多企业倒下去,同时也有很多企业活下来了,比如三星、索尼、台塑、通用、西门子,活下来的有更强的生命力,将活得更好。所以,面对危机,中小企业不在危机中沉沦,便在危机中崛起。

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德国奔驰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恐龙照片,照片下写着这样的一句警句:“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用一个“惧”字来形容这几年对海尔集团发展的感受。他对“惧”的诠释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认为市场竞争太残酷了,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大企业尚且如此,中小企业更应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尤其是在面临宏观经济剧烈变化的时候,更要加强员工的危机教育,更应让每个员工都从思想上做好应对经济危机的准备,全力以赴,同心协力,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应对危机关键在于行动。作为中小企业,面对萎靡的市场,要制定出一个企业的整体“过冬”方案,按照方案做一些准备。比如:业务量减少,是否应该立即裁员?是裁高工资的员工,还是裁低工资的员工?企业是否可以转型,生产新产品?财务上如何保证稳健的现金流?如果资金不足,可以去哪里融资?

总之,处在危机中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加强危机管理也好,强化危机意识也好,能够化危机为契机才是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可以预测的是,虽然现在经济形势严峻,寒意渐深,但中国经济基本良好,8%的增长速度仍然让世界吃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信心和能力战胜危机,中国经济绝不会一蹶不振。今天的中小企业管理者不但要思考应对眼下危机的正确策略,还要思考未来经济形势好转后,企业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需求;思考在“冬天”时如何对产品进行改良,生产出让顾客更满意的产品;思考产品在危机时期是不是发生了新变化。

今天的企业在危机中,除了想办法生存,还应该想着以后如何做大做强。这才是一个未来强者的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