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品读
10325000000045

第45章 灵活机动,变化无穷

○译文

所以,懂得用兵作战的将帅,其指挥调动军队的决心绝不会迷惑不定,其所采取的战法及措施应是变化无穷。

汉代玉佣头

春秋人形足敦

九地篇 因地制宜随敌应变

明代金壶

李善长

九地篇 因地制宜随敌应变

徐辉祖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是处理将与兵关系的原则。将领只有如爱子般关爱士卒,才能使士卒与自己同生共死。孙子的这段论述,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君人者制仁”的思想精髓。《六韬》中说:“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有过人的胆识,宽广仁慈的胸怀也是不可少的,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注定要成为一个“孤家寡人”,根本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业。这一点,无论在军事斗争领域还是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其他领域同样适用。

孔子说:“仁者爱人。”他认为,“仁”就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在儒家思想中,崇尚道义、富有远见卓识和同情心、行为高尚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君子”。相反,唯利是图、目光短浅、行为卑下的人,则被看做是“小人”。君子是人人都愿意结交的,而对于小人,人们则往往唯恐避之不及。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够体现出“仁”的指导思想,但“仁”比前者具有更加广泛的含义。不论是“己欲立”、“己欲达”,还是“己所不欲”,都包含有从自身考虑的直接的功利目的,即为了满足实现“己立”、“己达”或者避免“己所不欲”。而“仁”却通常不包含明确的直接目的,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同情、恻隐等内在美德。同样,能够经常实行“仁”道的人所得到的回报,也不仅仅表现在一两件具体的事情上。

当然,以“仁”心对待别人虽然没有直接的目的,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毫无目的的。相反,有时候,仁慈的背后有着更长远、更伟大的目标。

仁义不仅表现在个人或者组织之间的交往中,有助于个人或者组织的长远目标的实现,而且还适用于组织内部,有利于协调内部的关系。在我国古代,把仁爱精神推广到政治领域,便是“仁政”。暴政失民,仁政得民,被认为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中国历史上,人民安定、政权稳固、生产繁荣、社会进步的所谓“盛世”,都是统治者推行宽松的“仁政”的结果。而国家灭亡,则往往是由于统治者暴虐,不能以仁义治天下的结果,史籍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以至于令“百姓弗堪”的夏桀,好酒淫乐、固执残暴的商纣,一意孤行、多行暴政逼得国人“道路以目”的周厉王,以及由于“仁义不施”而短命的秦王朝等。

当今的领导者,仍然可以从“君人者制仁”的谋略中得到启示。减轻被管理者或下级的负担,多体谅和同情他们,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领导者的宽厚、仁义。只有从下级的切身利益考虑,关心他们的疾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一个组织能够齐心协力实现计划目标的一个先决条件。

中国有句成语叫“义薄云天”,讲究情义是人性的一大特点,中国人尤其如此。“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为官者大都深知其中的奥妙,不失时机地付出感情投资,对于拉拢和控制部下往往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会记得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下属的名字,在电梯上或门口遇见时,点头微笑之余,叫出下属的名字,会令下属受宠若惊。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获得下属的衷心拥戴。

墨子说:“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意思是说,爱别人的人一定会被别人爱,而憎恨别人的人也会被别人憎恨。正所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此理为人处世不可不知。

战例

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出任钱塘(杭州)的地方官。他上任不久后,掌管地方税务的官吏抓来一个人,是南剑州的举子吴味道。此人携带着两大卷物品,冒用苏东坡的名衔密封,上面写有“送京师苏侍郎宅”(苏侍郎即苏轼的弟弟苏辙,时任职门下侍郎)。他这样做显然是为了逃税。

于是,苏轼把吴味道叫到跟前,问卷内是什么东西。

吴味道惶恐地上前说道:“我今年秋天有幸得到推荐成为乡贡进士,同乡凑集了十万钱送给我,作为赴京师的路费。我用了其中的一部分钱买了二百匹建阳薄丝。但是考虑到沿途所有的地方都要抽税,到京城时恐怕剩不到一半了。于是私下想,当今天下名望最高,并且喜欢提携奖掖读书人的,只有先生您和苏侍郎了。即使这件事情败露了,也一定会得到宽恕。因此我就假借先生的名衔,封好了货物往京城而来。没想到先生您已经先来到这里任职,真是罪责难逃。”

仔细打量了一会儿后,苏轼笑着叫来掌管文书的官吏,把旧封除去,另题自己的新官衔,附上“送至东京竹竿巷”苏辙处字样的字条,并亲自给弟弟写了封书信,一同交给吴味道,让他带到京城去。

过了一年,吴味道考中进士,特地回来向苏轼表示感谢。苏轼非常高兴,两人成了至交。

吴味道进京赶考,冒充苏轼之名携带物品以图逃税,按律本当问罪,但苏轼了解举子的艰辛,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真心地向他提供了帮助。吴味道考中之后,自然不会忘记苏轼的恩惠。苏轼是出于同情才这样做的,但客观上又多了一个官场上的好朋友。

苏轼的这种同情,体现的就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原文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孙子兵法·地形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