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品读
10325000000024

第24章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

○译文

湍急的水流奔泻而下,像山洪暴发那样具有巨大的冲击力,流速之快,以致能冲走石头,这是由于水势险急,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势”;雄鹰、大雕之类的凶鸟猛禽迅猛向下疾飞,搏击捕食,在距离、时机和运用力量上都非常适度,冲击急骤而有效,以致能恰到好处地抓获所要出击的目标,捕杀鸟兽,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节”。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出击时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态势的险峻,就像拉满的弓弩那样强劲有力;节奏的短促,就像扳动弩机那样一触即发。箭矢突然迅速射出,势不可挡。

虚实篇 兵形像水,形人而我无形

湍急的水流奔泻而下,流速之快,以致能冲走石头,是由于水势险急,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势”。

虚实篇 兵形像水,形人而我无形

虚实篇 兵形像水,形人而我无形

孙子说:“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意思是用小利调动敌人,用劲兵埋伏、等待敌人。在与敌作战时,往往将假象暴露给敌人,或以小利为饵,引诱敌人上钩,趁机设伏布阵,以劲兵歼灭之。但以利诱敌,先要察知敌将性情嗜好,以便因势利导,诱其就范。在此所讲的“利”,其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指辎重粮秣、珠宝财货等物质利益,另一种则是指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战机之利。

两军交战的双方,无不是为利而战,为利而动。乘隙取利,捕捉战机,乃能克敌制胜。然而利与害总是紧密联系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孙子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即每一军事行动都要考虑其利害两方面,有利则思害,有害则思利,两相权衡孰大孰小,从而加以趋避,尽量克服盲目性。

两利相衡从其重,两害相权从其轻。因此,善于指挥的将领,总是能全局在胸,一眼能看两三步棋,善于权衡利弊,尽力趋利避害,不因小利而受大害,不为争吃一子而丢失全盘;同时,在能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往往故意显现出破绽,设下圈套让敌人来钻。而鲁莽之将,则总是贪功图利心切,缺乏战略眼光,从而思进不思退,虑胜不虑败,贪功不计危,见利不见害,明于小而晦于大,察眼前而昧长远,得于有形而失于无形,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种人常常贸然行事,逢利便争,见隙即钻,却顾头不顾尾,自然就难免上当受骗。

孙子说:“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其意思是,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象以迷惑敌人,敌人便会听从调动。动敌在“知彼”中的作用是,采用种种手段,让敌人隐而难见的情形显现外露,使敌人受我支配,陷入被动,而我则乘隙克敌制胜。

哈罗斯百货公司是从一间杂货铺发展成为目前欧洲最大的百货公司的。它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海德公园一隅,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现在,这里是一幢共有5层楼的庞大建筑,总面积有12万多平方米。楼内设施一应俱全,其数量之多,令人惊讶。如该公司有12部扶手电梯、50部升降机,拥有2000部电话机。升降机和扶手电梯每年累计行走量约10万公里;而电话的使用量平均每天l万次,圣诞节前后则高达2万次。

哈罗斯公司之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业绩,靠的就是“以利诱人”的办法,即“哈罗斯疯狂大减价”。在每年的圣诞节及新年前后,哈罗斯百货公司以出人意料的价格,实行所谓“疯狂大减价”。届时,慕名前来购物的顾客如潮水一般涌来。白天,如云的顾客摩肩接踵,挤得这里水泄不通;到了夜里,这里仍然万头攒动,人声鼎沸。

哈罗斯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而纵观其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手法就是“疯狂大减价”。其实这种做法在商界也是司空见惯的,每每可见商店推出“大减价”、“不惜血本大酬宾”之类的手段吸引顾客。然而像哈罗斯这样持之以恒,有规律又使人感到有利可图的大拍卖却不多见。其实,大减价、大拍卖、大酬宾仍然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商店一旦声名远扬,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其效果是巨大的。

靠着持之以恒的“疯狂大减价”,哈罗斯百货公司为自己做了最好的广告,提高了它在广大消费者中间的知名度,连英国女王每年也到这里购物。至于圣诞节及新年举行的大拍卖,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欧美和亚洲顾客。这里还有几个数字可以进一步证明哈罗斯百货公司营销策略的成功:该公司现有雇员6000人,每月付给他们的薪金要超过400万英镑;1850年该店的营业额是1000英镑,而时隔136年的1986年其营业额为3.1亿英镑。1986年1月8日这一天的营业额就高达600万英镑!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极为敏感,甚至有时关注的程度超出了对商品质量与性能的关注。于是,商家的“利诱”就从这里展开了。

俗语说“赚小便宜吃大亏”,古人说“不为小利坏大谋”,都是说人不能只看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应当有长远眼光。

战例

在桂陵之战中,魏国虽然失利了,但仍具备一定的实力。魏国与韩国的利害冲突日益加剧。因为在桂陵之战前四年,韩国曾与魏争夺宋国的黄池(今河南封邱县西南)。桂陵之战期间,韩国又乘魏失利之机袭取魏地陵观、廪丘(今河南巩县附近)。其后两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励精图治,对魏国的威胁加剧。当时的魏国,秦国紧逼其西面,齐国威胁其东面,赵国雄踞其北面,韩国兴起于南面,四面楚歌,形势危急。魏惠王乃采取西守东攻、和赵抑韩的策略,将邯郸归还于赵,与秦孝公会盟于彤(今陕西长安县附近),集中力量打击韩国。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魏惠王终于命庞涓伐韩,直指韩都(今河南新郑县)。韩国抵挡不住魏军强大的攻势,被迫向齐国求援。齐宣王召集大臣,商议是否出兵救韩,齐相邹忌认为,魏、韩两国火并,谁胜谁负,实力都要受到损伤,对齐国都是有利的,主张“不如勿救”。齐将田忌认为,如果不救,韩国可能向魏国投降,这对齐国不利,主张“早救”。孙膑同意出兵援救,但不同意早救。他认为,韩、魏两国正在交锋,谁胜谁败还未定,如果现在出兵援救韩国,实际上是代替韩国去承受魏国的打击,不但使齐国蒙受损失,而且无把握打败魏军。魏国此次出兵,意在灭韩。齐国应因势利导,先向韩表示必定出兵相救,促使韩竭力抗魏,又必须等韩国处于危亡之际,才发兵援救。这样,韩国必然感激齐国,同时,齐国在魏军受到严重消耗时,和魏军作战,易于取胜。齐宣王很赏识孙膑所出谋略,既可“深结韩之亲”,又可“晚承魏之敝”的“受重利而得尊名”的两全之策。

韩国得到齐国允予救援的消息之后,竭尽全力抵抗魏军,仍然五战皆败,遂向齐再次告急。齐宣王乘韩、魏俱疲惫之机,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救韩。齐军此次出兵,根据孙膑的建议,仍沿袭“围魏救赵”的故计,不直接进军韩都解围,而是把进攻的矛头直指大梁。

当庞涓从韩国撤兵回国时,齐军已深入魏境。孙膑对田忌说:“魏军一向骄傲轻敌,急于求战,轻兵冒进。我们可利用其此弱点,予以致命的打击。兵法指出,如果走100里去争利,只有一半军队能够赶到。我们可以第一天修建10万个灶,第二天减少为5万个,第三天减少为3万个,让魏军以为我们的军队人员天天在减少。”田忌采用了这个计策。

魏军连续追了三天,庞涓果然以为齐军逃亡严重,骄傲地说:“我早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境才三天,逃跑的士兵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丢下步军,只率领精锐的骑兵,昼夜兼程追赶。

根据魏军的行动,孙膑判断魏军将于当天日落后到达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马陵附近道路狭窄,地势险要,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命令万名射箭手埋伏在道路两旁,规定到夜里望见火光一闪,立刻一齐放箭。孙膑并命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所率魏兵,果然在预定时间进入齐军设伏地区。庞涓见剥皮的树干上写有字迹,就令人点起火把来照明,字还没念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不及防备,乱成一团。庞涓自知败局已定,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彻底击溃魏军,并俘获了魏太子申。

⊙原文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孙子兵法·兵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