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聪明宝宝就这样简单
10324600000012

第12章 先别急着“出手”

曾经看过一项调查:“你是不是差不多隔上一周就会打骂自己的孩子一次?”结果参与这次调查的父母中,有72%的人符合这个选项。

同时,另外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2/3的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特别是在对子女的管教上,一部分父母教育方法失当,对孩子拳打脚踢或借助棍棒、皮带等实施暴力,或者罚跪、罚站、辱骂,还有的家庭中充斥冷暴力,如对孩子不理不睬,逐出家门等。

这就说明,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还是处在“不打不成材”、“棍棒出孝子”的传统育儿观念阶段,事实上这些父母都忘记教育孩子的初衷:那就是爱不是指责、不是打骂,爱应该是陪伴式指引和修正。

到底为什么

一家三口在外用餐。妈妈无意中把宝宝奶瓶里的水往自己的汤勺里倒了一勺喝了下去。宝宝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便抓起一把勺子“咿咿呀呀”地跟妈妈要水。妈妈给宝宝倒了一勺,宝宝便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水。爸爸对妈妈说:“孩子渴了,给他喂点儿水吧。”妈妈便拿起奶瓶给宝宝喂水,可是“口渴”的宝宝却一个劲儿往外吐奶嘴。妈妈以为宝宝的姿势不舒服,就让爸爸横着抱起宝宝,再用奶瓶给宝宝“灌水”。宝宝却“闹腾”起来,一边对奶瓶拳打脚踢,一边哇哇地哭叫。妈妈生气地嘟囔着:“不给喝就要,给了又闹。带他出来真麻烦!”

让我们分析一下吧:

故事中的宝宝要水喝是因为他口渴吗?当然不是!他只不过是对妈妈用勺子喝水这一举动产生兴趣,进而开始模仿罢了。粗心的父母没有弄清宝宝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想当然地认定宝宝渴了,并据此给宝宝强行“灌水”,宝宝怎能不反抗?

可见,如果还没有弄清孩子的问题就急着出手解决问题,给孩子乱贴标签,不但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还会使孩子滋生委屈、生气等负面情绪,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培养的。所以,管教之前要先洞察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查明“真相”后,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拿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较为科学的解决方案:

对于宝宝,父母只要细心观察他前后的变化,就能破解他行为的真正动机,那么只管让他充分地“玩儿水喝”就好了。这不仅能使宝宝开心,更重要的,这可是个发展宝宝手部运动能力进而刺激其大脑发育的好机会。如果宝宝玩儿着玩儿着喝得太饱,父母担心撑坏了宝宝的小肚子,那么,只要抓住宝宝爱模仿的天性,妈妈(或爸爸)做出另一个能够吸引宝宝兴趣的动作(如用勺子敲桌子)让他跟着模仿,宝宝自然就会停止喝水转而做其他事情了。

很显然,查明孩子问题真正原因后所采取的管教,和看到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就管教相比,对待孩子的态度、解决方法、孩子认可上都是有所不同的,相信教育的结果也是天壤之别。

真正的教育,往往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些未经雕琢、具有“原生态”特质的细节小事中。因此,希望父母们记住一句话:管教的重点在于解决孩子的问题,而解决孩子问题的重点在于弄清孩子的行为背后有什么真正原因。

真正的教育,往往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些未经雕琢、具有“原生态”特质的细节小事中。因此,希望父母们记住一句话:管教的重点在于解决孩子的问题,而解决孩子问题的重点在于弄清孩子的行为背后有什么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