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在孩子面前,请别说……
10324500000037

第37章 禁句你真是个败家子

生活中,父母总是为孩子层出不穷的麻烦事情烦恼,有的时候孩子在外面不断的惹事,有的时候孩子在家里搞破坏,捣乱,弄得父母真有些不知所措,招架不住。比如:孩子把刚买的自行车弄丢了,把给他的新书包送给了别人;把给他的一个月的零花钱几天就花光了;孩子把爸爸刚买的电风扇自己组装,弄得满地都是零件;把他拾来的小石子摆满一床,弄得那都是特别脏等等。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这些行为实在是太气人了。忍不住要说他两句,可他要是偏不认错,不检讨,家长就会认为他大逆不道,一味地打呀骂呀:“你真是个败家子,看把家里农成什么样了?”“刚给你买的×××,你就给弄坏了,有你这么百家的孩子吗?”

这年夏天特别的热,张辉的家在北方的一座大城市也觉得那三个月真实火热难挡的。由于天气热,爸爸就多买了几把圆竹竿做的椅子回来,这样一家人可以坐在竹椅上在外面吃饭乘凉什么的,也能销减一些暑意。还别说,这几把竹椅真实派上了大用场,家里人都爱坐着它,一边聊天,一边在树荫下、夜色中乘凉,感觉也舒服多了。

转眼夏天过去了,爸爸把竹椅收了起来,放到了储物间里,谁也没有再想起用它们。这天,一件使人震惊的事情发生,大家才想起了这几把竹椅,不过它们已经面目全非了:上小学5年级的张辉,竟把家里这四把竹椅中的三把用锯、斧头给拆毁了。串亲戚回来的爸爸发现的时候,院子里已经是竹片、竹屑、小竹圈到处都是,一片狼藉。一看这阵势,妈妈和他爸爸都火冒三丈,特别生气,怒吼着问:“张辉,好好的椅子,你这么拆了,想干吗?”

张辉愣了一下,说:“今天,老师上课,问我们竹子有多少种用法,有的同学说能造纸,做蒸屉、做刀枪,做笛子,做椅子等等等等,我想咱们家里不是正好有这几把竹椅子吗,我就把它们拆了,弄一下,看看到底能做多少种东西。”

妈妈哪里听的进取,大声吼道:“张辉,你真是败家子!你管它有多少种用途啊!你知道,这椅子是爸爸特地买回来全家坐的,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几乎每天都用它的。”这时,爸爸造就气得脸红脖子粗,真是七窍冒烟,冲上去就想狠狠地揍了张辉一顿。

“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为了研究竹子的用处。我还不是给你们留了一把椅子吗?”张辉急忙解释着。爸爸也是在气头上,见孩子不认错,反倒“狡辩”起来,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妈妈说你,你还不认错?败家的孩子,要是你总这么折腾下去,咱家还不没几天就得乱了套?今天,我非得教训你不可……”

在张辉的爸爸看来,张辉的行为就是搞破坏,就是典型的败家子的作风。爸爸因为家里椅子被损坏而责骂孩子,甚至出现了毒打孩子的家庭暴力,这都是非常危险和错误的举动,是既不合情理,也触犯法律的行径。家长应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从孩子的视角来对对突发的事情,孩子的破坏行径,家里损失的是几把椅子,而得到的确实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盲目听信等好的做人和做事品格,这是多少钱都买不了的啊。

现实生活种,家长不要总是以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用金钱来衡量孩子做某些事情的对于错,得与失。要懂得看问题看长远,多宽容和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思想,不要强迫孩子以自己圈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为绝对参照,不能偏差。

适当的允许孩子犯错误,搞破坏,他就真能把“家”“败”了吗?只要是不绝对影响到家里的生活、损失不是特别巨大,而且孩子是处于好奇、研究、创新的目的而给家里造成损失的时候,家长就要宽容理解孩子。对孩子来说,他通过这些破坏行动,得到了亲自动手得来的经验和知识,更有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如果家长仅仅为一点点的损失而责骂、甚至打孩子,那必然会给孩子积极主动研究问题的心思带来巨大的打击,孩子的创造力遭到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也少到伤害,也会让孩子日后做什么事情都谨小慎微,生怕出错,又被贯上“败家子”的名字,只能胆小一生,碌碌无为了。

专家支招:孩子总是搞破坏怎么办

1.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真确的研究探索上来

青少年时期的儿童还处于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阶段,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对一些物品、家具、设备等,总想弄个究竟,有了一些破坏事件发生,也是不奇怪的。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而不是简单的阻止。比如家长可以找一些可拆卸、以及没有用处的物体等让孩子探索,孩子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他就会逐渐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为孩子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真确分析孩子搞破坏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

孩子有时候损坏东西、做出反常的事情,是为了吸引家长们的注意力或者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如果他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而这一时期家长也的确是忽略了孩子,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爱,家长要正确的反思和道歉。如果孩子仅仅是因为一时间的被冷落就故意做出损害物品的事情,比较好的方法是家长继续对他不予理睬,他达不到目的自然会放弃。如果是孩子因为某些事情受了委屈,这时大人应该多关心他,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冤枉孩子,也可以通过别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