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沟通
10318000000025

第25章 护士与传染病病人的沟通

一、传染病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一)传染病病人的心理特点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病人作为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当病人被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后,在疾病治疗期间要接受隔离,在承受疾病折磨的同时还要遭受他人的嫌弃,这使传染病病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反应。

1.自卑孤独

传染病病人开始大多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一旦进入病人角色,立即在心理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划上一条鸿沟,自我价值感突然降低,感到自己惹人讨厌,成了人们望而却步的人,因而感到自卑。

2.回避心理

许多传染病病人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所患疾病,例如把肺结核故意说是“肺炎”,把“肝炎”说成是“胆管感染”等,这些都是害怕别人鄙视和厌恶自己的表现。

3.愤懑情绪

很多病人产生愤懑情绪,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甚至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倒霉。有这种愤懑情绪的人,有时还迁怒于其他的人和事,易激惹、爱发脾气。

(二)与传染病病人的沟通技巧

1.帮助病人科学认识

传染病护士在与传染病病人沟通时,应注意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情绪变化的原因,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同情。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向其解释隔离治疗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做好传染病病人在隔离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为他们传递相关信息,消除其顾虑和疑惑;耐心指导他们适应隔离期间的生活,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2.指导病人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某些传染病根治较困难,病程较长,并有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因此,这类病人容易悲观、失望、敏感、多疑,他们变得格外关注自己,往往主观猜测别人对自己和疾病的看法,四处收集有关的信息。护士应根据这些特征劝慰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使隔离病人感到护士是自己精神上可靠的支柱,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预防心理创伤

由于传染病病人容易敏感且疑心较重,因此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时,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应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在病人面前勿流露出怕被传染的言语、表情和行为,不要让病人产生护士嫌弃他们的感觉,防止病人因被隔离而产生过度焦虑,造成不良的心理创伤。

最近一项调查发现,约85%的“非典”病人出院后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很倒霉,愈后也不被社会正常接纳。一位出院的“非典”病人诉说,他所住的楼内有两部电梯,以前只开一部,而现在两部同时开,其中一部成了他们家的专用电梯,别人都不坐,这让他有点受不了。

二、与艾滋病病人的沟通

艾滋病(AIDS)是人类近代医学史上最受关注和最令人恐惧的一种疾病。它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已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公众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会恐慌,引发了许多的医学和社会问题。

由于艾滋病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病人大多极度悲观,不配合治疗。护士要倾注更多的爱心,与病人进行情感沟通,防止病人因受到冷落和歧视而做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许多艾滋病病人常感到恐惧与绝望,却在亲人、朋友、同事面前否认自己的病情,最后在得不到任何安慰和支持的情形下死去。很多病人与其说是被艾滋病致死,不如说是由于精神压抑致死。医护人员通过对艾滋病病人的关心、照顾,能帮助他们重塑对人生和社会的积极态度,使全社会对艾滋病病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观、人生观,防止艾滋病蔓延。

案例

一位年轻女性,由于感染艾滋病,住进了医院。由于社会的压力和亲属的疏远,她的性格变得怪异,不爱说话。每次护士走进她的房间,给她发药或做治疗时,她总是用一种非常忧郁而陌生的眼神看护士,从不主动开口。护士跟她说话时,她也总是用最简单的词句来回答。护士意识到病人的自卑感,于是主动接近她,用家人或朋友的语气跟她聊天、拉家常。病人与护士的距离慢慢缩短了,逐渐消除了疑虑,对护士的信任感增强。护士告诉她,不是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歧视艾滋病病人,要给大家一个认识和转变的过程,自己也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正确理解和对待每一件事情。同时告诉病人,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医护人员会尽力帮助她的,也要她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住院一段时间后,护士发现病人很想念家人,可又不好意思主动与他们联系,护士便与她的家人联系,经常给他们打电话,请他们抽时间来看看病人。开始病人家属很犹豫,总是推说没时间。护士又不厌其烦地多次劝说,并给他们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等,使他们逐渐消除了顾虑。在护士的真诚劝导下,病人的丈夫、哥哥姐姐前来探视,病人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三、与性病病人的沟通

性病是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由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性病病人均承受着来自社会道德舆论及家庭的压力,大都有羞怯、恐惧、悲观心理,他们求治心切,并希望保密。与性病病人沟通,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同时要动员社会力量和支持系统,给予病人支持和帮助。

案例

杜小姐,28岁,近几日来总感觉会阴部瘙痒,并出现米粒样大的新生物,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患了尖锐湿疣。她感到很纳闷,因为她坚信丈夫不会做出对不起她的事情,可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呢?她来到护士站向护士咨询。

护士:“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病人(环顾四周,发现周围没人才不好意思地说):“护士小姐,我想问一下,尖锐湿疣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护士:“尖锐湿疣是一种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病人:“除了性传播,还有其他传播途径吗?”

护士:“一般来说,性传播是一种主要的传播途径,当然也可以通过不良的卫生习惯传播。”

病人带着希望问:“那你说的不良卫生习惯是什么呢?”

护士:“比如说,与他人的内裤一起清洗或与他人共用浴盆、浴巾等。”

病人:“如果和别人共用一个澡盆洗澡,也可能引起传染吗?”

病人告诉护士,平时不是淋浴而是用澡盆洗澡,而且家里客人较多,她自己每次洗澡时,习惯将换洗内裤丢在地上。

护士分析了她患病的可能原因并告诉她,尤其是女性最好淋浴,如无条件应单独使用澡盆,而且内裤应单独清洗,以免染上疾病。这位病人非常担心,害怕自己的丈夫有别的想法。于是护士又约了其丈夫,向他分析其妻子患病的可能原因。他立即改善了家里的洗浴设施,并陪同妻子完成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