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900000049

第49章 重阳菊花飘清香

在中国古代,菊花对于重阳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成为重阳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甚至有“无菊不成节”的说法,大文豪苏东坡在对岭南气候曾提到“菊花开时即重阳”。

中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花通常在九月开放,有“九月菊”之称。《吕氏春秋》讲秋季的特征是菊有黄花,东汉《四民月令》又说九月采菊,所以菊花成了九月的标志,也就成了重阳的象征。王维有“无穷菊花节”之句,可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民间举办大型菊展也多在重阳举行,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如《东京梦华录》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菊花的饮用之效

菊花在重阳节最重要的功能是饮用。早在春秋时代,屈原笔下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到了汉代出现了菊花酒,如《西京杂记》不仅说重阳要饮菊花酒,还谈到制菊花酒的方法。之后,就有了中秋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也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就有菊花酒的记载。

此外,菊花酒也具有很好的养身保健之效。如晋代陶渊明曾说过“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后来的《荆楚岁时记》更是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而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使得菊花酒具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的功效。随着历史的发展,菊花甚至成为一种延年之术,据《风俗通义》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据说其山上有很多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余家不再打井,饮用此水,上寿能活百二三十岁,中寿活百余岁,活七八十者被认为是夭折。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魄为南阳太守,听说此事,命令郦县每月送水,用以饮用洗澡,最终未能产生效果。正因为人们相信菊能延寿,所以又称其为“延寿客”。这也是长生不老神仙思想的反映。

菊花的观赏之效

菊花还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观赏之物。陶渊明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名扬千古,重阳赏菊更是其田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他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在诗人云集的唐代,咏菊之作更是不胜枚举。如王勃的《九日》诗:“九日重阳节,门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写尽了诗人的爱菊之心。元稹的《菊花》诗:“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别出新意地道出了爱菊的原因: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人们便无花景可赏。

宋代反映开封和杭州的几部著名笔记更为我们描述了赏菊的具体情形。当时无论禁中、贵家,还是士庶之家,重阳赏菊必不可少,菊花品种有七八十种,且香而耐久,特别著名的有万龄菊,白黄色蕊若莲房;桃花菊,粉红色;木香菊,白而檀心;喜容菊,纯白且大;金铃菊,黄色而圆;金盏银台菊,白而大心黄。杭州禁中庆瑞殿重九时,“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重阳节使人置身于菊的世界,直到清代重阳节还保留了展示菊花供人欣赏的风俗。

此外,簪菊花也是重阳节俗。唐代《辇下岁时记》说:“九日,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盛。”南宋杭州人重阳日“泛英簪菊”。簪菊之俗一直传至明清,如河南的《光山县志》、《固始县志》都有“簪菊”的记载。

延伸阅读

菊花

菊花是菊科菊属植物的栽培种,也称艺菊,又称鲍菊。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其中以浙江桐乡的杭白菊和黄山脚下的黄山贡菊(徽州贡菊)比较有名。菊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厘米,通常30~90厘米。茎色嫩绿或褐色,除悬崖菊外多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质化。菊的花序大小和形状各有不同,有单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长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实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样繁多,品种复杂。根据花期迟早,有早菊花(九月开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开放)、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开放)、八月菊、七月菊、五月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