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900000041

第41章 龙舟竞渡习俗

龙舟,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先民以龙舟竞渡来拟龙悦神,目的是求得神龙的护佑,反映了先民们原始农耕社会的基本生活、生产追求和信仰。

龙舟,即刻画成龙形的船,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描绘龙舟:“船长十余丈,前为龙首,中为龙腹,后为龙尾,各占一色……送圣后奉太子于画舫中礼拜,祈祷收灾降福,举国若狂。”

龙舟竞渡的来源

根据端午节的来源可知,关于“龙舟竞渡”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

有考古证据的说法是,端午龙舟竞渡源于古代吴越人举行的图腾祭祀。古吴越地区百姓断发纹身以像龙子,每年五月五日举行图腾祭拜。他们为了求得龙图腾的护佑,把所乘之船刻画成龙形,与岸上的鼓声相和,在水面上进行各种竞赛划船的活动和游戏。

但更多的说法则是与祭祀历史人物密切联系起来。

龙舟竞渡首先与纪念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联系起来。伍子胥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所杀,扔入钱塘江后,钱塘江便常常掀起怒潮,人说是伍君显灵。他的女儿曹娥便在这天驾舟,去拜见父亲。人们出于对伍子胥的崇敬和对曹娥的同情,便驾舟相伴,后来演变成竞舟活动。

龙舟竞渡与越王勾践操练水兵也有关系。越王勾践被吴王放回后,为报雪耻,暗建水师,于农历五月初五借竞渡之名操练水兵,终于灭掉吴国。《事物原始端阳》记:“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有关龙舟竞渡的起源,影响最大的一说还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五月五日这天抱石自沉汨罗江,楚国人舍不得贤臣屈原就此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龙舟,这种由原始龙图腾崇拜而产生的传统节俗,也作为一种民间体育竞技活动被传承下来,并且不同地区龙舟竞渡的方式也有区别。

如江西等地有旱龙舟之俗。旱龙舟,即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船比赛的活动。《琼州府志》载:“城中人缚竹为船,用五色纸为饰,鸣钲鼓沿街作竞渡状,名日旱船。”《南昌府志》载:“五月五日为旱龙舟,令数十人舁之,传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钱祈福,竞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义县,过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认为可除邪祟。

四川省五通桥和浙江武进县等地赛龙舟于夜间举行。龙舟张灯结彩,有的用彩灯作龙眼、有的在水面上设堆堆浮焰,龙舟于其间成双疾驰灯光灿灿,泛映水面,像一条条游龙在水面竞飞,尤为动人。

龙舟竞渡,除了比赛速度外,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

还有游船式竞渡。游船式竞渡较为普遍,并且从汉代就有了。如《梦梁录》载,古时杭州西湖一带,民间端午节举行娱乐性龙舟竟渡活动,官府在西湖举办游船式竟渡,“龙舟六只,戏于湖中”,船上有“七圣”、“二郎神”等装饰,划船人戴“大花”、“卷脚帽子”、“穿红绿戏衫,像演戏一般”。这些龙舟也进行速度比赛,终点夺标。

此外,还有《淮南子本经训》载“龙舟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都属于游戏之类。

延伸阅读

傣族赛龙舟的由来

不仅汉族有赛龙舟的习俗,许多少数民族如苗族、傣族、土家族等也有龙舟竞渡的旧俗。关于傣族的龙舟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古时候,云南西双版纳有一个巴拉纳西国,国王没有儿子,只有七个女儿。他想把最漂亮的七女儿许配给宰相的儿子,以便在将来继承他的王位。可是七女儿坚决不同意,她要求国王为她举行“赶摆”来选婚。到时候,七公主抛出的花环落在谁的头上,谁就是未来的女婿。国王只好同意了她的意见。

谁知赶摆那天,七公主竟然把花环抛落在一个叫岩洪窝的穷小子头上。国王很生气,决计害死他。于是,国王想出了一条毒计,他限定岩洪窝七天以内造出龙船来同国王进行比赛。国王想乘比赛之机将他撞死。聪明、勇敢的岩洪窝到龙王那里请求帮助,龙王答应变一只小船让他乘坐。

比赛的时间到了,国王的大龙船箭一般地朝若洪窝驶来,可是龙王帮助了岩洪窝,澜沧江水顿时狂风大作,巨浪排空,一下就把国王的大船吞没了。

岩洪窝胜利了,也为民除去了暴君。人们为了感激和纪念他,就在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举行划龙舟竞赛以赞扬岩洪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