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300000005

第5章 一夫一妻的终身婚姻——单偶婚

母系氏族晚期,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逐渐被男性取代。男性的社会地位也超过了女性。女性在物质生活上开始依赖男性,丈夫最终成为家庭的主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单偶婚出现了。

单偶婚又称专偶婚,是由对偶婚发展而来的,是由一男一女结合成的,较为稳定和牢固的婚姻形态。单偶婚在我国出现,大约在距今4000至5000年之前。

宋代《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越族有一种特殊的习惯,妻子生孩子三天后,要到河里洗澡。洗完后返回家里,就开始给丈夫做饭,服侍照顾丈夫,而丈夫却抱着刚生出来的婴儿,裹着被子,坐在床上,称为产翁。《云南志略》中也有类似的传说。以上的记载都讲述了妇女生产后继续劳动,丈夫则抱着孩子坐月子,装成孩子是自己所生的故事。这种荒唐的做法的从侧面反映了男子的家庭地位逐渐提高的社会现象。

单偶婚的产生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农业和畜牧业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耘耕农业取代了原始落后的刀耕火种,牲畜的养殖量也大大增加了。体力活动越来越繁重的现状使得男人的身体特长和智慧开始在开垦土地、管理农作物、放牧家畜等生产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男子逐渐成为了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女性因身体先天不如男性强壮,还要生育和抚养后代,此时已开始被烧制食物、缝纫纺织、抚育儿女等家务劳动占据了更多的时间。物质产品的剩余,使人类社会出现了私有财产,男人们也掌握了对剩余产品的支配权,男性成为了私有财产的主人。

凭借着在物质生产中的贡献,男性提高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人类逐渐开始意识到了父爱和父子感情,父亲也能从孩子的外部特征依稀分辨出亲生和非亲生,为了维护子女血统的纯洁和自己的独占心里,男子产生了让妻子只委身于自己并且禁止妻子与其他男性发生性关系的想法。此时的女性也开始在物质生活中依赖男性,丈夫自然而然地取代了妻子、主宰了家庭。同时,这些优势也给丈夫提供了改变“从妻居”的条件和机会。优秀的、成绩突出的男性,首先把女性娶进家门,“从夫居”的婚姻形式自此诞生了。此时女性已经没有了掌握婚姻的主动权,只能屈从于男性。男性则扭转了自己在婚姻上的被动局面。最终,对偶婚被单偶婚所取代。

单偶婚的形态

一夫一妻制是父系氏族社会的婚姻形态。单偶婚制度下,男性拥有统治性的地位,这促进了父权制的确立。单偶婚组织起来的家庭比对偶婚更加稳固。夫妻间的婚姻已经不能随意解除,这种关系受到了双方子女和社会礼俗的双重约束。双方的子女为父系所有,夫妻双方和子女形成一个父系家庭,只有亲生儿子才能得到继承财产的权利。男人为了防止个人财产外流,坚持一夫一妻制并开始强调妻子的贞操。

一夫一妻单偶婚的功绩在于:使得血亲、姻亲、父方、母方的亲属关系更加清晰了。

延伸阅读

公开的多妻制——媵妾

随着男性逐渐在婚姻生活中掌握主动权,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女性只能有一个丈夫,丈夫则可以拥有妻子之外的女性。

又称为夫人、小妻、旁妻、下妻、少妻、庶妻等。其主要来源于家庭贫寒卖身的女性、罪犯的妻子和“私奔”的妻子。商代帝王就普遍多妻。秦汉时代的宫廷后制就是由制演变而来的。隋唐时期,制度更加完善,法律虽然禁止多妻,却没有禁止多。宋代沿袭唐朝的习俗制度,士大夫家绝大多数有妻有妾,很多留芳千古的名人如范仲淹、苏东坡等,也有也有媵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