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311300000047

第47章 诙谐幽默迎新娘——各地进门习俗

新娘进入新郎家之时向其献上美满祝福的风俗自古就存在,并且一直对现代婚俗产生了重要影响。自古以来各地也都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娘进门习俗。

新娘进门时,会有很多有趣又富有深刻意义的习俗。这些习俗的形式虽然会随地理、政治、民族、历史等原因变化,却都蕴含着祝福和趋吉避凶的意味。同时,这些风俗习惯也增添了婚礼的热闹气氛。

江浙一带的“吃甜饭”进门习俗

在江浙一带,自古以来流传着以吃甜饭的方式来祝贺新人的进门风俗。在苏州地区,当花轿来到男家大门口时,新娘新郎及男家全体老小、亲戚朋友要一同吃甜汤圆、莲心,以表示全家团圆,老少同心,生活甜甜蜜蜜。在浙江青田一带,花轿来到男家门前,要由伴娘端一碗红砂糖喂新娘,新娘吃了之后才能进门。而且,还要将一碗饭摆在新人的床头,这碗饭要到婚后第二天才能端走,寓意新婚夫妇从此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此饭俗称“合同饭”。

在海盐一带,新娘下轿时,婆婆要端着一碗糯米饭亲手喂新娘吃下。据说,吃了婆婆喂的饭,以后婆媳和睦,生活甜美。在当地还流传有一首甜饭歌:“一只小船摇进浜,两边水草乱哼哼。青龙冈上来上岸,敲锣打鼓放炮仗。轿子抬到大门口,准备踏脚红毡毯。掌礼师傅来唱礼,阿婆出来喂红糖。一碗糖饭菱角尖,又是甜来又是鲜。唇上粘满饭米屑,伸出舌头只管舔。”

锡伯族的“进门酒”习俗

锡伯族新娘来到男家门口时,新郎的父亲拿着酒壶和盘子,盘子里放有两个羊肝、两个涂红的鸡蛋和两杯酒,向送亲的长者说:“尊敬的长者,酒敬双杯,菜敬双份,礼敬长者赏脸。”对方问:“酒是什么酒?”新郎的父亲答:“酒是为儿完婚的喜酒。”送亲长者又问:“肝是什么肝?”笞:“一对龙肝。”问:“蛋是什么蛋?”答:“蛋是凤凰蛋。”答完,新郎的父亲将盘举过顶,送亲长者将酒一饮而尽。之后,再以同样的方式敬送亲婆。然后新娘才在众人的搀扶下进入男家。

广西永福的“丢鞭炮”进门习俗

广西永福一带,新娘是被鞭炮迎进男家的。当新娘走下花轿时,便被腋窝下夹着鞭炮的年轻人围了个水泄不通。调皮的小伙子点燃鞭炮扔向刚刚走出花轿的新娘,突然爆炸的鞭炮惊得新娘魂不守舍,昏头转向,不知该往哪里躲避。这时,新郎会与伴娘一起挤进人群,拖着新娘避开轰鸣的鞭炮,急速地走进男家大门。

河南安阳的“走土”进门习俗

在河南安阳一带,新娘到来时,男家先点上两把干草绕着花轿走两圈,说是燎燎路上的妖魔邪气。花轿朝喜神所在方向放下,新娘被搀出花轿时,有些男孩子将麸子往新娘的头上撒,说是老天爷赐福。新娘下轿后,要把席子或毯子铺在地上让新娘走过,民间俗称这是“走土”。之后,男家还要在二门上搁上马鞍,包含着“求安生”之意。在天地桌上放上一只斗,斗内放秤,剪刀、锁、铜镜等,斗的四角放四个鸡蛋,蕴含着“多福多财多生子”的寓意。

延伸阅读

有趣的新娘进门“勒性子”习俗

有些地区新娘来到男家时并不立即进门,拜堂之前还要对她进行一番“教育”和“改造”,民间俗称“勒性子”或“磨性子”。在女家谓之“磨姑爷性子”,在男家则谓之“磨新娘性子”。这种习俗是对新娘耐性的检验,以此给新娘个“下马威”,目的是为了告诫新娘来到男家后要听男家的话,尊重男家。各地“勒性子”习俗的形式是不同的。在安徽六安一带,新娘进门时如同新郎到女家迎亲时一样,都要关上门待上一段时间。在闽南一带,新郎在新娘出轿子之前要冲着轿子门猛踢一脚,俗称“踢轿”,目的是为了“制服”新娘,让新娘以后乖乖听丈夫的话。赣南客家的新娘出轿子后不能直接进门,必须要站在事先准备好的磨篮里面,目的也是“磨性子”,教新娘日后好好侍奉公婆,和男家人和睦相处。之后,新郎才出来对着花轿行礼,俗谓“谢轿神”。行礼之后,新郎要亲自将轿门打开,俗谓“开锁”。这样,新娘才能够进入男家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