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说你懂管人管事
10307500000055

第55章 不要轻视“推”的作用

在管理活动中,“推”是一项经常运用的管理艺术。其基本含义是:在推行既定目标或新的举措过程中,对所遇到的诸多障碍因素不采取直接的消除措施,而是运用时空的自然跨度,促使障碍因素自我化解或消除,从而促成与团队意志相一致的行动。

不要把“推”的艺术同优柔寡断等同起来,与当机立断、果断处置对立起来。

“推”的艺术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行为。“推”的艺术的产生和运用,在主观上不是管理者的主观冲动,也不是管理者的无能失控;恰恰相反,是管理者全盘把握、合理控制的高超策略和审时度势的能力在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推”的艺术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大到战略问题,小至一次谈话,长到一个时期,短至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都可以成为“推”的艺术运用的时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成长、暴露的过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管理者判断一个事物可不可以“推”,主要是看这一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得以显现,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否成熟。“推”就是选择最佳时机、最佳环境。

当有人提出某件事情要求处理时,你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情况不明,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时可以说:让我了解一下情况再答复你。

“推”的目的是为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然后再作决定。

遇到下属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时,如果下属能够自行处理,管理者不要越俎代庖,取而代之,而应“推”给下属。下属没有把握或感到无力处理的事情,领导者也不应急于处理,可先让下属拿一个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指导和纠正。

当某人面临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需要正确对待,思想认识也有待提高时,“推”就用于等待提高认识。

管理者使用“推”的艺术,有其自身内在需求和运用范围,不可不看条件和对象乱用。否则,会如守株待兔般得不偿失。

运用“推”的艺术要根据客观实际,灵活地采取适当的方法。管理者对推行意图过程中的问题不太了解,不熟悉,或是所遇到的矛盾非常尖锐,或是在讨论会上一时达不成一致意见,抑或通过的人数超不过半数,或是员工和下级对领导的管理意图暂时不能服从,诸如上述问题就要采取“悬球法”,把问题搁置起来,放一段时间,待眉目清晰,相异之处有了统一的基础,再行处理。

在管理团队或下属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个性突出难与他人相处的人,或固执古板,或举止粗俗,或恶语伤人,或针锋相对,会使管理者陷入无谓的纠缠中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推”的手段,让时间和事实说话。

管理者在工作中,首先要看事实,视事而定。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对急需处理的事情,就应立即处理,不可随便硬推;推了不仅要误事,还会影响你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你把他推出去,他对你肯定会有意见。他去找别的管理者,别人又会认为你在推卸责任,进而影响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该自己办的事,不要推给别人,该现在办的事,不应拖延时间。

“推”还要看对象,因人制宜。有些问题的处理,还要因人而异,要考虑到当事人的个性,看其接受程度如何,“推”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达到“推”的目的。如果当事人接受不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误解,加深矛盾,甚至会引发新的问题。比如,性急的人不到黄河心不死;鲁莽的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遇到这种现象,最好不要推,推了会使矛盾加剧,甚至激化,产生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另外要看火候,适可而止。有的事情可以“推”下去,一推到底,不言自明,自生自灭。有的事情“推”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可而止。因为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推”不是放手不管,一推了之,而要密切注意观察其发展变化情况,把握好火候,适时进行处理,以期达到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妥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目的。

在管理工作中,“推”只是可以运用的工作方法之一,不可不分青红皂白,随便乱“推”,而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而后选择“推”还是不“推”,“推”到何时何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