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妥协 善于取舍
10304900000084

第84章 苦难中的最佳选择

人的一生中,不如意的事要比如意的事多得多。噩梦的发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失业、破产、离婚、车祸、得了绝症、亲人过世……只要活着一天,这些痛苦总是一样接着一样,在我们身边来来去去。

最大的问题是,一个人在平静生活中突然掀起波澜,痛苦足以消耗他的心智,磨损他的意志,甚至会让他在绝望中迷失自己,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他开始咒骂:“我这么努力干吗?所有的事都不合理,都不公平,为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他几乎相信,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努力的目标,根本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意义了。

当你在人生的赌局中,手握着由命运发下来的牌,你会紧张得不知如何玩下去。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其实有更加明智的选择,你完全可以换牌啊!悲剧在所难免,但并不表示你就非得被它打垮,从此与幸福绝缘,而是你能不能转祸为福,从逆境中重新站起来。

根据心理学研究,一般人面对痛苦,通常有两种反应:消极的与积极的。消极的人,只会依然承受苦难,怨叹命运不公,自艾自怜,一筹莫展;积极的人,则会选择勇于接受考验,并设法把不幸的灾祸转为正面的契机。

某些心理学家称这种积极型反应为“转换型适应”。例如,奥林匹克残障运动选手,就是“转换型适应”中的佼佼者,他们承受痛苦的能力远远超过常人。

意大利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研究,对象是一群因为意外事故而导致半身不遂的病人,他们都是年纪轻轻,但却丧失了运用肢体的能力,可以说命运对他们不公平。不过,绝大多数的患者却一致表示,那场意外也是他们这一生中最具启发性的转折点。

调查中有一名叫做鲁奥吉的青年,他在20岁那年骑摩托车出事,腰部以下全部瘫痪。鲁奥吉在事后回忆说:“瘫痪使我重生,过去我所有做的事都必须从头学习,就像穿衣、吃饭,这些都是锻炼,需要专注、意志力和耐心。”

鲁奥吉却以极积面对人生的态度声称,以前自己不过是个浑浑噩噩的加油站工人,整天无所事事,对人生没什么目标。车祸以后,他经历的乐趣反而更多,他去念了大学,并拿到语言学学位,他还替人做税务顾问,同时也是射箭与钓鱼的高手。他强调,如今,“学习”与“工作”是他所选择的最快乐的两件事。

的确,生命中收获最多的阶段,往往就是最难挨、最痛苦的时候,因为它迫使你重新检视反省,替你打开了内心世界,带来更清晰、更明确的方向。

要想生命尽在掌控之中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日积月累之后,经验能帮助你汇集出一股力量,让你愈来愈能在人生赌局中进出自如。很多灾难在事过境迁之后回头看它,会发现它并没有当初看来那么糟糕,这就是生命的成熟与锻炼。

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过“最优经验”的解释,意思是指,当一个人自觉能把体能与智力发挥到最极限的时候,就是“最优经验”出现的时候,而通常“最优经验”都不是在顺境之中发生的,反而是在千钧一发的危机与最艰苦的时候涌现。据说,许多在集中营里大难不死的囚犯,就是因为困境激发了他们采取最优的应对策,最终能躲过劫难。

这是圣歌中《奇迹的教诲》中的一句歌词:“所有的锻炼不过是再次呈现,我们还没学会的功课。”学着与痛苦共舞,才能看清造成痛苦来源的本质,明白内在真相。更重要的是,让你学到了该学的功课。

山中鹿之助是日本战国时代有名的豪杰,据说他时常向神明祈祷:“请赐给我七难八苦。”很多人对此举都是很不理解,就去请教他。鹿之助回答说:“一个人的心志和力量,必须在经历过许多挫折后才会显现出来。所以我希望能借各种困难险厄,来锻炼自己。”而且他还做了一首短歌,大意如下:“令人忧烦的事情,总是堆积如山,我愿尽可能地去接受考验。”

一般人对神明祈祷的内容都与他不同,一般而言,不外乎是利益方面。有些人祈祷更幸福,有人祈祷身体健康,甚或赚大钱,却没有人会祈求神明赐予更多的困难和劳苦。因此,当时的人对于鹿之助这种祈求七难八苦的行为,不给予理解,是很自然的现象,但鹿之助依然这样祈祷。他的用意是想通过种种困难来考验自己,其中也有借七难八苦来勉励自己的用意。

鹿之助的主君尼子氏,遭到毛利氏的灭亡,因此他立志消灭毛利氏,替主君报仇。但当时毛利氏的势力正如日中天,尼子氏的遗臣中胆敢和毛利氏对敌的,可说少之又少,许多人一想到这是毫无希望的战斗,就心灰意冷。可是,鹿之助还是不时勉励自己,鼓舞自己的勇气。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会祈祷神明赐予自己七难八苦。

一般被喻为英雄豪杰的人,他们的心志并不见得强韧得像钢铁一样。像西乡隆盛也有过一段内心黑暗的时期,他曾因觉得前途无望,而想投海自杀。还有在古巴危机发生时,美国肯尼迪总统在下决定之前,据说也是紧张而苦恼的。

在大事即将降临时,人总会感觉内心不安或意志动摇,这是很正常的。面临这种情况时,就必须不断地自励自勉,鼓起勇气,满怀信心地去面对,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