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妥协 善于取舍
10304900000082

第82章 做鸡头还是做凤尾

在这个世界上,人分为两种:一种人非常希望创业,而且付诸了行动,并最终创业成功;另一种则是帮助别人打工的人,这种人或者根本就不想创业不想当老大,又或者有创业之心,但由于觉得自己的条件不完全具备,所以才没有刻意去追求创业,从而死心塌地做一个追随者。当然,要成为一把手也最好得从追随者开始。

成功创业的只占极少数,大多数都是希望做一个较安稳的追随者。因此,替别人“打工”,辅助别人的人就太多了。当然,为别人打工并不是一种失败,只要能够很好地寻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自己生活得比较充实和快乐,就是一种成功了,因为成功很多时候是一种心境和感觉,你觉得你成功了,你就成功了。就如诸葛亮,他不仅享受着刘皇叔三顾茅庐的礼遇,而且还在赤壁之战临危受命、联吴抗曹,最终帮助刘皇叔建立了蜀汉王国,三分天下有其一,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你能说他不成功吗?

因此,成功人也与一般人一样,可以分为创业型的成功人和帮助别人职业型成功人。然而,要成就大业还是做一个职业型的成功人更好一些。

今天,一般成功人都比较热衷于创业,因为帮助人打工,做得再好也只是推动别人的成功,自己最终还是打工的。

创业就好比是给自己盖起一座房子,无论是风是雨,心里面总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而给别人打工呢,就好比给别人建造一座房子,你就算把房子建造得再漂亮,也只是获得了房主人的奖励,最终享受这个舒服房子的人还是创业的人。就算这所房子能够让你在里面挡风遮雨一时,但是,你不可能在里面躲避一辈子,当你不能付出什么东西时,你就只有走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公司是铁打的营盘,而员工是流水的兵。你只有一直做得好,才可以继续做下去,但总有一天你不行了,总有一天公司不在了,你怎么办?

成功人创业还在于,创业的过程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质量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无限风光在险峰,你要领略成功的激情和欢悦就必须身体力行地去闯。当然,这种感觉靠给别人打工,靠别人发工资度日,是很难感受得到的。

创业就好比是种一片森林,而给别人打工,做得再好也只是培育了一棵树。最重要的是,这棵树还是在老板的森林里的。也就是说,这棵树也是属于整个森林的,是属于老板的。

近年来,流行着一句著名的口号:“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中国人的个人创业意识普及率居世界之最。个人创业的念头几乎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闪动过,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为了解决自己的物质或是精神问题,或者是为了摆脱工作对自己的束缚,个人创业,自己当老板这条路被许多国人视为达到理想彼岸的金光大道。

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涌现出来的个体户就是新中国第一批个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现在改革开放已过去30多年了,个人创业的光辉依然强有力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跟随者。当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越来越宽松的商业政策,也对个人创业起到了保驾护航、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连许多缺乏基本商业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也参加到创业大军中来了。

但是,创业不是简单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加信念,光凭一腔热血和美好梦想,很难顺利到达胜利彼岸的。个人创业,更多的是要通过科学的前期规划,多角度观察,理性分析,有效的资源分析与整合,成熟高效的运作技能,良好的商业心态等这些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与因素来作为支撑,才可能保障创业的稳健起步和持续经营。

而国人对待个人创业问题多的是感性,少的是理性,往往是梦想高过于规划,热情淹没了冷静,这也就是造成了当前个人创业市场的一个矛盾局面,一方面是大量的创业者前赴后继的进行个人创业,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仅仅5%都不到的创业成功率。即便是如此,还是挡不住势头汹涌的新创业者,毕竟,个人成功的希望,渴望享受优越物质生活的巨大吸引力还在充当着强大的驱动力因素。

不管是创业还是打工,都将承受着社会带来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认为,创业能给我们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要在创业中承担更大的风险和压力,而且会投入我们全部的精力,况且经营不好的话还会使我们一无所有。

虽然打工相对来说比较平稳一些,可是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消费,我们的工资又能够应付什么?

那是刚来深圳不久,曾元方就从一个小型火锅店生意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当时,她只有两名小工,生意也还勉强能够过得去。可是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一天她在炒火锅底料的时候,不小心被滚烫的油烫伤,经过医院鉴定,烧伤程度达到深二度和三度,面积达到40%。

医生说,这是一个危险的数据,弄不好会涉及生命危险。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抢救,她终于挺了过来,但生意却从此一落千丈了。生意不好,自己又受伤,曾元方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退出艰辛的创业生涯。可是她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越挫越勇,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创业梦想。

而这次的创业点子还得感谢她的那次烫伤经历。在她烫伤后,有一位老乡来看她,无意中透露出他所在的工厂里,工人伙食较差,他们常常到厂里的办公室投诉,老板对此也感到头疼。老板曾经想把厂里食堂承包给外边专门做饮食生意的人做,如果工人有意见就换承包人。但由于食堂的特殊性,人多嘴杂,要让每一名工人满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一直没人敢接招。

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就想,一个人在外打工的确不容易,饮食再不满意,工人们自然会对工作失去信心。她的热血开始沸腾,她想如果把这家工厂的食堂承包下来,把饮食搞卫生一点,利润看薄一点,一定是一条生财之道。因此,不管三七二十一,她把先前的一点积蓄全部拿出来,去注册了一家主要从事餐饮经营和管理的公司。

但是刚开始经营并不像想象的顺利,由于公司没有一定的知名度,业务开展也就不顺利。当她正陷入绝望之际,一名老乡给她介绍了一笔业务。她抓住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用心做好了第一笔业务。当她了解到这个企业大多数工人来自四川和湖南时,她专程从四川和湖南请来了川菜厨师。为了今后业务的发展,在刚开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几乎放弃了利润这个字眼,工厂的老板放心了、满意了。

她的公司也终于开始盈利,几乎陷于绝望的她又重新有了新的希望。于是她以此为契机,让不少当地的企业来她的公司参观,不久,她的膳食管理公司就在深圳的中小企业中逐渐有了名气。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先后和近十家企业签订了膳食管理合同。现在她的公司越做越大,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她本人也由一个普通的创业者稳步进入中产阶层了。

许多人认为宁为凤尾,莫做鸡头,然而做凤尾做得再好也得听命于凤头,你必须时刻看凤头眼色行事,唯“凤头”是瞻。

鸡头虽然弱小,然而除了可以自由自在摇头摆尾之外,只要站得高、望得远、做得实,等到“乌鸡变成金凤凰”的那一天,鸡头自然也就变成凤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