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妥协 善于取舍
10304900000032

第32章 用韬光养晦来争取时间和空间

西汉建立之初,北方匈奴大举南下骚扰,迫使刘邦不得不采取措施,以对付边地的紧张局势。匈奴的崛起,构成了对汉王朝的一大威胁。

自从秦将蒙恬率兵北击匈奴,迫使它北迁700余里,从此匈奴不敢再南下骚扰,北部边地曾经一度宁静。秦汉之际,匈奴乘中原内乱之机,又南下河套地区。尤其是冒顿单于杀父自立以后,匈奴势力空前强大,对汉朝边地的骚扰更是变本加厉。

一年秋天,冒顿单于率兵南下,围攻马邑。韩王信几次派人去匈奴,要求撤兵,以便求得和平的解决。汉王朝闻讯,一面发兵前往救援,一面怀疑韩王信有二心,曾派人责备他。韩王信唯恐遭遇杀身之祸,干脆投降匈奴。冒顿单于乘胜引兵南下,越过句注山,向太原郡进军,直攻下晋阳为止。

高祖七年冬,刘邦得知韩王信投降,亲自率军征讨,大破韩军,斩杀韩将王喜,韩王信逃往匈奴。韩将曼丘臣、王黄立赵利为王,收韩军散兵,并与韩王信及匈奴合谋攻汉。冒顿派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以南,双方在晋阳发生激战,汉军连获大胜。匈奴退到楼烦西北,重新集结军队,又几次被汉军击破。

汉军乘胜北追,刘邦听说冒顿驻守在代谷,准备消灭匈奴主力,还派人到匈奴侦察虚实。当32万汉军越过句注山,向北进击时,奉命前往匈奴侦察的娄敬,发现匈奴的情况反常,要刘邦当心匈奴埋伏奇兵,劝他收兵回师。刘邦怒不可遏,大骂娄敬编造假话,阻拦汉军北击,下令将他关押在广武。

刘邦一意孤行,果然中计被围。他先于汉军主力到达平城,冒顿单于预设精兵埋伏,终于以40万骑将刘邦包围在白登山。汉军被围7天,粮饷供应断绝,情况十分危急。刘邦只好采用陈平的计策,派人厚赂冒顿的阏氏,阏氏乃劝说冒顿撤兵。当时,冒顿曾与韩王信的部将王黄、赵利相约会师,但是王黄和赵利失约,冒顿怀疑其中有诈,不敢轻举妄动,便听从阏氏之言,刘邦才得以解围。

平城一役大败,刘邦撤兵南归;匈奴对于边地的侵扰,也更加肆无忌惮。同年十二月,匈奴再度南下攻代,代王刘喜弃国逃回洛阳。刘邦大怒,将他贬为郃阳侯,改封皇子如意为代王。那时,与匈奴相接的代、云中、雁门一带,时时告警。边地兵连祸结,刘邦忧心如焚,只好向娄敬讨办法。娄敬认为,天下刚刚平定,士兵疲于征战,对匈奴的关系,不可用战争解决。他从长远利益着想,建议遣送长公主嫁给单于,并奉送丰厚财物,匈奴即可臣服汉朝。

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准备遣送自己的女儿去匈奴,但是吕后日夜哭泣不止,刘邦只好作罢。高祖九年,刘邦以“家人子”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派娄敬与匈奴订下和亲之约。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汉朝以宗室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每年赠送一定数量的絮、缯、酒、食物给匈奴。到汉文帝时,每年所赠物品有所改变,品种也相应增加,如增加黄金饰具、浦、锦、赤绨一类贵重物品。匈奴有时也赠送驼、马给汉朝皇帝。

第二,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约定长城以北为游牧地区,属单于管辖;长城以南为耕织地区,由汉朝统治。两族人民在各自地区从事生产,彼此互不侵扰。

第三,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贸易往来。“通关市”大约始于高祖末年,当时匈奴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而汉朝则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汉匈两族人民都有贸易往来的要求。匈奴以马、驼、牛、羊等畜产品,换取汉朝的丝织品、粮食、金属器具之类。双方通过关市的交易,可以互通有无,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总之,西汉初期,汉王朝迫于匈奴的军事压力,以及巩固汉朝统治的需要,刘邦采取和亲政策,解决了汉匈关系问题。这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妥协性的措施。这种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军事冲突,使汉王朝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国如此,家如此,做人更应如此。

在现实生活的为人处世中,当竞争对手势力强大,而自己尚无法与之抗衡时,不如先和对方结好,以维持和平共处的局面,这样可以使自己安下心来发展,避免以卵击石的情况发生。

通常情况下,当别人欺上门来时,人们的本能反应就是回应。试想,有哪个血性男儿能够容忍别人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呢?然而,当你力量远逊于对手时,与其打一场无用的战争而悲壮地死去,不如巧用妥协术暂时活下来。

虽然说在与对手相争中,妥协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以前,它却是最有效的方法。

妥协策略的精义在于:虽然你的外表躬身屈服,但内心却是坚定不移。你的对手会因被剥夺了愤怒的理由而茫然不知所措,不能以更多的暴力回应。结果你就可以争取到时间和空间来策划反抗行动,拉他们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