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妥协 善于取舍
10304900000031

第31章 过度的坚持,等于更大的浪费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物理上的永动机研究,就使很多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一些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屡屡试验是愚蠢的、毫无益处的。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蜀主刘备,一心只为关羽报仇,不听军师诸葛亮之劝,亲统精兵75万出战,却落得个军败身逃的结果。这悲痛的失败,就是刘备固执己见而致。

首先,刘备是个听不进谏言的人。早在出战之前,丞相诸葛亮就劝刘备要从长计议,勿操之过急。并且,要明确公仇是魏,而不是吴。可刘备却是一根筋,只图眼前痛快。

其次,刘备还孤注一掷。孤注一掷是危险之举,但刘备却把“家”中“老底”全盘搬出,简直就是断去自己后路,视子弟兵之命如粪土。这种不顾兵士安危,只报弟仇的坚持,注定了刘备的兵败。

最后,刘备用兵只张不弛。当时刘备连赢数场,而孙权也愿与其结盟,送夫人,还荆州,共图灭魏大业。此时的刘备也算达到目标,可那痴心汉似乎不懂张弛有道之法,正所谓:一张一弛,无往不利。他却偏偏与孙权较上了劲儿。但他这一较劲,却逼出了吴军的潜力,弄得最后被火烧营地七百里。试想,要是刘备适时班师回朝,不这么盯着孙权打,他足有统一中原之希望。但他却还是只为兄弟之义,坚持己见,铸就了自己的“光荣”失败。

过度的坚持是顽固不化。而对于理想和目标而言,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不断地调整固有的坚持,人生才能有大的发展。

阿尔弗莱德·福勒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成年后,他虽然努力却失去了三份工作。之后,他尝试推销刷子,他立刻喜欢上了这种工作,并自此将精力集中于销售工作。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在攀登成功的阶梯时,他又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莱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这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兴高采烈。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一所旧棚房里租下一块空间,雇用一名助手,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干销售。最终,福勒制刷公司拥有几千名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一个追求的方向,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方向,也就没有了往前奔的动力,但这个方向必须是正确的,是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合乎社会道德的。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作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弃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作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向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