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个不差钱的生意人
10302700000037

第37章 顺水推舟,巧送人情

要想获取,必先施予。明明是在求人,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他们在施恩;本来是无大功绩,只是顺水推舟,却可两边落好,大落人情,这是为人处事高手所为。因为,人际关系存在着一个“成本”问题,使用方法和时机得当,则能降低成本或不用投入也可获得人心。比如,捐助、义卖、让利等等公益活动,表面上资助非盈利甚至“倒贴”的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地”奉献出爱心,实际上所起的广告效应,会远远大于同等成本的“硬性”广告。并且,“硬”广告,只是让人知道,而“软”广告却在出名的同时获得好感与支持。关键是要“雪中送炭”,而不要“锦上添花”,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急公好义的好名声。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在此任上,李嘉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至今被香港商界传作佳话。

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

年初的每磅塑胶原料是6.5仙(仙指的是0.01元)港币,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5港元。

不少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其时李嘉诚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并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

但李嘉诚毫不犹豫挂帅救业。在他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凑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直接交易。

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其实并不高,只是被进口商炒高了)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

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

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

李嘉诚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佛家更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李嘉诚救人危难的义举,为他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义薄云天。信誉和声望无疑又会回馈他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我们且不论李嘉诚是否有更高层次的思想意识,我们就以商论商,李嘉诚此举,无疑是经商的上乘之作。

由此我们不难悟出,当业中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时,你该怎么办?

落井下石,踩沉对方,你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能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不可能独霸一个行业的。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人是赚不完所有的钱的。更兼风水轮流转,何日又到你家呢?

正确的取向是,应该从李嘉诚的行为中汲取精义。救人于危难中,不但赢得了人缘、信誉及声望,你的形象也一定大为提升,为你日后创大业赚大钱埋下了伏笔。不仅是积善积德,就是在商言商,你日后的所得势必要超过你的付出。以李嘉诚而言,一个被称为“救世主”的人,谁不愿意和他做生意呢?

另外,如果能在做人情的过程中,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明处,将自己的实惠落在暗处,不但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对方的人情,名利双收,“甘蔗可以两头甜”。

1987年10月1日,香港股市恒生指数飚升到历史高峰的3950点。

牛气冲天,正是售股集资的大好时机。

此前,9月14日,李嘉诚宣布长实系四间公司——长实、和黄、嘉宏和港灯合计集资103亿港元。这是香港证券史上最大一次集资行动。

长实系发行的新股,将由5家证券经纪公司包销,向公众发售。

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突然狂泻508点,造成香港股市恒指暴跌420多点。这场股灾毫无预兆,其突发性令全球股市行家及学者大惑不解。

10月26日,香港股市恒指更暴挫1121点,全面崩溃。

当时,5家包销商所拟定的供股价都较市价高出30%以上。

根据协约规定,长实系的大股东或控股公司与5家包销商共同对半承担其责任。也就是各负责51.5亿港元。

结果,长实系4家公司的集资计划大功告成。

李嘉诚靠他的机灵,更靠他的运气,侥幸躲过这场始料不及的股灾浩劫。

长实系上市公司市值下跌,但实际资产依旧。而包销商则欲哭无泪——他们必须承担包销的风险。

股灾中,李嘉诚首先站出来“救市”,他以大局为重,认购了数亿股票支持股市。

这就是被有关传媒评价的“百亿救市”行动。李嘉诚在这次股灾中再次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

老经验:

人是生意场上一本难念的经,又不能不念的经。

学会送情,该送就送,即利人又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明明是在求人,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他们在施恩;本来是无大功绩,只是顺水推舟,却可两边落好,大落人情,这是为人处事高手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