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个不差钱的生意人
10302700000026

第26章 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在汉语的词汇里,舍与得经常是联在一起用的,最有哲学的味道。舍得,舍得,不舍不得。舍就是得,小舍有小得,大舍则大得,不舍则不得。所以,人生的学问不是如何去得,而是在于如何去舍,学会了舍才懂得了得。

《老子》第36章有这样的说法:“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而另一经典名著《韩非子》引《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意义基本相同。今天成语里的“欲取姑予”,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吴王夫差大败越国之后,越王勾践成了他的奴仆,他以为吴国可以争霸天下了。

越王勾践决心战胜吴王,但在周敬王36年(公元前484年)吴王出兵伐齐时,却派兵支持吴王在艾陵打败齐军,还亲自去吴国致贺,并带着许多宝物贿赂吴国君臣。

吴国君臣个个喜气洋洋。只有伍员看破了勾践的用心。

周敬王38年(公元前482年)春,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争得霸主之位。

而同时,越王却在吴王率兵远征之时,乘机攻吴,大败吴军。并最终灭吴。

我门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不难明白,所谓“予”与“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变化的,“取”是最终的目的,“予”只不过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予”就是为了“取”。一切的“予”都是以“取”为前提的,都要看对自己是否有利可图。

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说,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要想夺取或保存某种东西,可以暂时交出或放弃它,等待时机,创造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再把它夺回来。

康熙即位时年龄很小,刚刚7岁零9个月,顺治便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召来,让他们做顾命大臣,这4个人也在顺治帝前宣誓,表示“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计私怨,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但是不久,这4位大臣就忘记了他们的誓言。

在4个顾命大臣当中,索尼因年纪大而病死了,遏必隆勾结鳌拜,唯鳌拜之命是从,而苏克萨哈则是鳌拜的对头,没过多久,苏克萨哈就被鳌拜陷害致死。这样,朝廷之上就只剩下鳌拜一党了。鳌拜是“巴图鲁”(满族语勇士)出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性格蛮横强暴,为人勇武,极难制服。在他把持了朝政大权以后,大肆捕杀异己,曾矫诏杀死了山东、河南的巡抚和总督。他在朝廷之上专横跋扈、盛气凌人,根本没有一点人臣之礼。他对康熙视若无物,经常当众与康熙大声争论乃至训斥康熙,直到康熙让步为止。在处置苏克萨哈时,鳌拜要将他凌迟处死,康熙认为他无罪,鳌拜就大声争执,康熙仍是不许,鳌拜竟捋起衣袖,上前要打康熙,康熙无奈,只得同意鳌拜把苏克萨哈处以绞刑。

康熙14岁时,按照当时的规定,他可以亲政(即亲自处理政事)了,但有鳌拜专权,他无论如何是没办法亲政的,除掉鳌拜就成了当务之急。那么,明捉不行,用什么办法才好呢?康熙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便不动声色地筹划了起来。

满族人很喜欢摔跤,康熙就挑选了一些身体强壮的贵族少年子弟,到宫中练习摔跤,练了一年多,技艺大有长进,康熙也不时到摔跤房去练习,居然也窥得了门径。宫廷中的王公大臣以及后妃太监尽知此事,但都觉得是少年心性,十分自然,没有任何人怀疑康熙有什么其他的动机。在不知不觉之中,康熙的这支“娃娃兵”就练好了。

在“练兵”期间,康熙还依照中国传统的“将欲夺之,必先予之”的做法,连连给鳌拜升官,鳌拜父子先后被升为“一等公”和“二等公”,再先后加上“太师”和“少师”的封号,不仅稳住了鳌拜,还使他放松了戒备。

在康熙16岁的那一年,一切终于准备就绪了,他先把“娃娃兵”布置在书房内,等鳌拜单独觐见奏事时,康熙一声令下,“娃娃兵”一齐涌上,登时把鳌拜掀翻在地,死命按住,康熙又让“娃娃兵”把鳌拜捆绑牢靠,投入了监狱。这群“娃娃兵”完成了一件大事,尚且蒙在鼓中,还以为是小皇帝爱胡闹,让他们捉鳌拜考较他们的功夫呢。也只有这样,才能守得住秘密,否则,鳌拜的耳目极其众多,只怕要“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在捉住鳌拜之后,康熙立即宣布了他的13大罪状,并组织人审判鳌拜,把鳌拜集团的首恶分子也一网打尽。不久,鳌拜死于狱中。此后,康熙又为受鳌拜迫害和打击的人平反昭雪,放还了被鳌拜霸占的民田,又限制了奴仆制度,改革了政府机构。康熙也从此集中了权力,树立了威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获取都具有成本,都需要付出代价。

从前,有一个人家里老鼠成灾,主人就找了一只猫回来捕鼠。这只猫很会捕鼠,但是也咬鸡。一段时间后,主人家的老鼠没有了,同时鸡也几乎被咬光了。于是,儿子对父亲说:“我们为什么还要留着一只专爱咬鸡的猫在家呢?”父亲告诉儿子说:“这里面有这样一个道理,老鼠不但偷吃我们的粮食,而且还咬坏我们的衣服,如此横行下去,我们岂不要挨饿受冻了吗?没有了鸡,我们只是暂时吃不上鸡罢了,比较一下,这和挨饿受冻又差着一大截呢,我们为什么要赶走猫呢?”

要想得到不挨饿受冻的日子,就必须养猫舍鸡,付出代价才能有回报,这就是要想取之,必先予之。可是,世人常常只想取之,不想予之,只想得,不想舍,贪得无厌,最后的结果是失去更多。舍是得的前提,敢大舍的人才能大得。

舍得才能获得;放下才能去争取新的目标;忘记才能心宁;宽容才能得众;反求诸己,做到无念无私,就是踏实自在。

“将欲夺之,必先予之”的谋略在经济领域运用的相当广泛,大用有大效,小用有小效,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商家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运用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在产品营销中,“欲取姑予”的谋略更是随处可见。例如:为了吸引食客,酒店设置免费品尝的酒水,商场投放免费试用的小包装商品,诸如此类,都是同一谋略手段的活用。

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打进中国市场,不是一开始就向中国市场大量倾销商品,而是采用“欲取姑予”的策略,先是无偿向中国提供价值400万美元的可乐灌装设备,花大力气在电视上做广告,提供低价浓缩饮料,吊起中国消费者的胃口,吊起中国经销商的胃口,让中国人认可和接受可口可乐。

市场一旦被打开之后,接着,可口可乐公司就露出了真面目,开始在进口设备和进口原料的价格上漫天要价了。

十几年来,可口可乐已经风行中国,生产企业已经超过了8家,销售量和价格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现在,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中国人不可缺少的饮料之一。

公正地说,美国人当初无偿提供给中国人的原料和设备的投资,早已经收回,并且已经赚了好几十倍的利润了。

在促销活动中,“欲取姑予”的策略运用的最广泛,而且成功的例子也不少。

在台湾,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可口可乐雪碧红配绿对对送”促销活动,把可口可乐的红色瓶盖与雪碧汽水的绿色瓶盖予以红绿相配对,凡是符合规定的,予以重奖,这次活动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大大地提高了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

这次促销成的秘诀之一,就是在奖励方面狠下血本,将“欲取先予”的经营谋略手段运用到了极致。

老经验:

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获取都具有成本,都需要付出代价。

“取”是最终的目的,“予”只不过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予”就是为了“取”。在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要想夺取或保存某种东西,可以暂时交出或放弃它,等待时机,创造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再把它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