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是教师做到公正对待学生的必要条件,公正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良知,是道德的某种体现。人类的最高价值追求就包涵公正。
公正,公平、正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它是一种圣人般的美德,特指道德修养。西方则作为一种制度。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要做到公正,都必须加强人格修养。
教师如果在人格上没什么修养,或者修养不够,理解和实践公正是很困难的。
教育公正要求教师恰当地公平地对人对己。
要做到公正地对人对己,教师首先得胸襟宽广,有崇高的使命感,其次得自制力、抗压力强,敢于秉持公正。
也许做一件公正的事很容易,但是,要做到事事公正,就实在太难了。
若对教育没有一种宇宙般广博的爱,没有宗教般的使命感,没有公正无私的情怀,没有圣洁的品格,没有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是很难完全做到的。
所以,要实现教育公正,依照规章制度秉公办事,教师就必须修心、修德,使自己心如止水,公正做人。
(2)以德从教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
遵法执教,敬业爱岗,爱护学生,治学谨严,合作互助,礼敬家长,廉洁从教,师德垂范等都是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人格为教师进行教育奠基。
廉洁自爱、仁爱大度、团结合作、博识多才、谦逊谨慎、无私奉献等展现出教师专业人格的永恒魅力。
总之,教师要以德从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自己美丽的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根本的使命。
(3)提高教育素养
提高教育素养对教育公正在实践中的落实很有帮助。
教育公正不仅仅是一种心理认识,还应是一种实践法则,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贯彻落实。
所以教师提高教学素养,对真正做到公正,用班规约束学生,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的教师不应仅仅是教育工作者,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就应该成为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诗人、艺术家。
唯有如此,教师才能领悟到教育公正的真谛,才能在实践中贯彻真正的公正、公平。
(4)拓宽知识面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专业知识结构扎实,其知识面也是非常宽广的,博览群书,学富五车。
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跟上教育理论研究的步伐,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当代教师应当要做的事情。
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是非常庞杂的,五花八门,什么学科的都有,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应付自如。
(5)公正客观地评价
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教师对其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要一是一,二是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绝不含糊,偏袒,尤其是对优秀生和后进生进行评价时,要做到一视同仁,班规面前一律平等。
决不可因为他是优秀生就留情面,他是后进生就加重处罚,这样做不但会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也会使班规失去威严、效力,而老师的形象也将黯然无光,失去威信,后果是非常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