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图解不生病的中医养生法
10295000000012

第12章 秋季养生

第一节 秋季养阴多食酸

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天气也由热转凉,逐渐进入到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中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因此,到了秋季,人也要从夏季的散发状态转入收敛,以收敛舒缓秋季的肃杀之气,所以此时一定要注意保养内收之阴气。

讲到秋季饮食,秋季是肺金当令时期,肺金过旺则会损伤肝木。所以到了秋季,人易损耗津液,常感到口干舌燥、咽喉不适、肺热咳嗽等,此谓之“秋燥症”。《素问·脏器法时论》中指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因为酸味有收敛肺气的功效,辛味有可发散泻肺,秋季应收不应散,因此在秋季,饮食上应当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的食物,应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之品。

阴气

阳气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此外,秋季天气也比较干燥,从养生的角度而言,秋季养生大法是“润其燥”,所以在饮食上,为防燥应注重多食清淡滋润之品。可适当多喝白开水,以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多吃水果蔬菜,以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第二节 秋季重在调摄精神

中医认为 “天人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而秋应于肺,所以悲秋情绪最易伤肺。俗话说:“女子伤春,男子悲秋。”那是因为进入秋季之后,看到周围尽是肃杀之感,就连古人也认为“自古逢秋悲寂寥”。看着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往往让人生出一些悲秋、凄凉、抑郁的感觉。

秋季的养生要务即为调摄精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所以应当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以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平静,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这样才可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除了做到开朗乐观的心态外,还应注意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多与人沟通,将自己的整个身心放松。

第三节 除秋燥,保健康

中医认为,秋燥发生内因是人体因夏季排汗过多,耗损了津气并导致阴液亏损,后感到燥热病邪而导致发病,外因是因为感受到燥热病邪。秋燥并首先损伤的是脏腑中的肺,“因其喜润恶燥,而燥热病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燥热病邪先犯肺卫。”起初除肺卫症候外,还伴随出现咽干、鼻燥、干咳少痰等失润伤津。如果肺卫之邪内传至气分,则肺之津受伤症候则更加突出,可能会伤及胃和大肠。因为胃为燥土,也恶燥喜润,感到燥热病邪后,容易损伤胃津;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津伤,输布津液出现功能障碍,则大肠也会失去濡润之功能。所以本病以肺为病变重心,其次是胃和大肠,少数患者也有病邪深入营血或损伤肝肾。

一般“秋燥”表现为温燥与凉燥。温燥多见于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心烦口渴。凉燥则多见于身热头痛、恶寒无汗、流涕、唇燥咽干、舌苔薄白而干。区分温燥和凉燥的关键是心的感觉,感觉烦热者多为温燥,感觉寒凉者则多为凉燥。温燥可多吃水果和汤水,便可恢复平衡。凉燥时则应多喝姜糖水,以去除体内寒气。

预防秋燥多采用润法。根据不同的病变阶段,所及脏腑可分别选择辛凉甘润、清肺润燥、增液润燥、甘寒养胃等治疗方法。此外,秋季应当尽可能少吃辛辣食品,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秋燥患者,在发热期要卧床多休息,多喝开水,饮食应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秋季应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汤、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白梨银耳汤等;可多食水果,如白梨、西瓜、香蕉、苹果、哈密瓜、荔枝等,还可以吃些醋等酸味的食品。另外,还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一定的室内适度。

对于老人而言,预防秋燥则应当多注意体育锻炼以增强体内正气,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以预防外邪入侵。即使感受到外邪,也可快速外解达到早期痊愈。此外,还应注意保暖,因为进入秋季以后天气正逐渐转凉,老年人非常容易伤风受凉。

第四节 暖胃佳法抗秋凉

入秋以后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较大,冷空气不断侵袭,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体内新陈代谢也旺盛起来,增加产热。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发帮助人体抵抗寒冷。但是如果这些激素分泌过多则对胃部疾患不利,过多的酸性胃液会刺激胃黏膜的溃疡创面;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又使胃黏膜的血管收缩,减弱胃功能;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多,增多人体摄食量,加重胃的负担。以上一系列不利变化,构成了胃病发生或复发的重要隐患。中医认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脾胃虚弱,则身体衰弱,疾病丛生,因此秋季养生宜保胃。

学会秋季暖胃的保护方法对秋季养生十分必要。

增衣暖胃

随气候变化适时增加衣服,晚间睡觉时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着凉,引起胃病复发。

饮食暖胃

暖胃的最直接的方式是温食。早晚饭,喝些热粥对胃肠健康有益处。秋季饮食上,胃病患者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并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少吃冷饮、凉食,让胃里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进而防止因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使病情加重。此外注意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帮助胃肠消化吸收,并减轻其负担。患有胃病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应注意不吃辛辣食物,忌暴饮暴食,戒烟戒酒,以防刺激胃肠。

锻炼暖胃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胃肠功能,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和食物的消化、营养成分的吸收,还可以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以增强人体素质,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少发病机会。

心理暖胃

经实践证明,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发展,和人的情绪、心态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避免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可调节胃肠消化节律,保证胃肠的健康。

第五节 慢跑利“养收”

秋季养生,一要养收,二要养肺。由秋季的气候特点可以看出,秋季为由热转寒的过渡阶段。因此,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长夏到秋收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养生不可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阴气作为秋季养生的首要任务。当然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应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而且运动量不宜过大。随着秋季气候逐渐转凉,人的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也相对趋向减弱,但要求增加适当的运动量,以增强心肺功能,抵抗冬季寒冷。因此秋季可多做“静功”锻炼,而慢跑则是此时的最佳运动项目。

慢跑要求做到行动而心静,动而不乱,和缓而不剧烈;静而不躁,使人心志安宁,是一项特别适合于老年人的运动。慢跑可以增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以适应秋凉,但又不会致使消耗阴津阳气,可应秋收。

慢跑是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1.

保持跑步姿势,头颈正直,上体稍向前倾,两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握成空心拳,前臂弯曲90°。采用自然呼吸,先是用鼻吸口呼,等到感觉靠鼻吸会有憋气感时,可用口鼻进行同时呼吸。此时可微微张开嘴,用舌抵住上腭,使空气由齿缝出入,呼吸应均匀深长。放松全身,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意守丹田,摒除杂念,脑中只想跑步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它能令自己精神振奋,增强体力、脑力,祛除病痛。

2.

跑步前,在原地站立,或者慢慢行走,使形体放松,调节情志,将呼吸调匀。待心理准备好后,再迈开双腿,缓缓进行小跑。跑步时可将步子迈得大一些,但要记住每一步都应踏稳,双臂前后自然摆动,为增加锻炼效果,可保持尽量用脚尖着地。但体弱多病的人可全脚落地,以利步子稳实。跑步时间由身体具体情况而定,以感到全身微汗最佳。

3.

初练时,开始应进行短距离跑步,之后再逐渐增加。体弱多病的人在进行跑步时,稍跑几步就会气喘吁吁,出很多的汗。所以可采用慢跑与散步相结合的办法,即放松全身,意守丹田,跑一跑,走一走,随着体力的逐渐增强,可渐渐增加跑步量。

4.结束跑步后,应再行走一段,做深呼吸,双手于胸前划弧,以达到放松全身肌肉的目的。

无数实践早已证明,跑步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健身运动。通过跑步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增强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胆固醇,缓解脑动脉硬化,保证脑细胞正常工作。此外,跑步还可以有效刺激身体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利于减肥健美,同时还可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帮助身体延年益寿,起到较好的养生效果。

第六节 秋季最好远离“辛”

秋季饮食应注重滋阴润肺,为了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在饮食应以 “少辛多酸”为原则。因为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可胜酸,所以秋季应减辛平肺气,加酸可助肝气,以免肺气太过胜肝,令肝气郁结。少辛即是指少吃含辛味的食物。因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食物,可以有效防止肺气过盛,因为肺气过盛,易损伤肝功能。因此,秋季应科学饮食,应多吃含酸较多的食物,以增强肝脏功能,抵御肺气过盛的侵入。

秋季应该多吃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子、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食物。另外,也可食用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具有益气滋阴、润肺化痰作用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但要少吃葱、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品,多吃酸味水果和蔬菜。

初秋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这是根据初秋的气候特点来说的,此时应多吃清淡质软、容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多脂、厚味和辛辣上火之品。初秋时进行清淡饮食,可以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可以增进食欲。另外秋季应多吃温食,少吃寒凉的食物,这样可以颐养胃气。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则会引起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导致腹泻、痢疾等疾病出现。

此外,秋季饮食还应选生食。通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多吃生食可帮助防治癌症。生食可以保留果蔬中的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及有抗癌作用的吲哚化合物、胡萝卜素、挥发油和酶类等,可见生食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研究还表明,当人吃了熟食后,体内白细胞会很快增多,身体就好像受到病菌入侵一样,会马上处于紧急戒备状态。时间长了,可能会破换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让疾病有了可乘之机,所以营养学家提倡人们,在秋季时应多吃生食。

第七节 中老年人秋季饮食指导

秋季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从秋季的气候特点看,其为由热转寒, “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随“夏长”到“秋收”而发生相应地改变。所以秋季饮食养生不能离开“收养”原则。所以秋季饮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黄帝内经》中记载到:“秋冬养阴”。即所谓的秋冬养阴,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不要耗精而伤阴气。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为来年阳气生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秋季饮食应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秋季食补应滋阴润肺

根据中医观点,秋气燥,肺应秋,燥气容易损伤肺,致使肺阴亏损不足。在秋季除了应多喝开水、淡茶、菜汤、果汁饮料和豆浆、牛奶及其他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之外,也可以选择多吃些能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饮膳正要》中讲到“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也可选择补阴润燥的药物,如北沙参、女贞子、黄精、当归、熟地、枸杞子、桑葚、百合、玉竹、麦冬、石斛、天花粉、何首乌及“仁”类的药物,如核桃、芝麻、花生、杏仁、火麻仁等进行调理,或者是调制一些药膳,《耀仙神隐》中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可滋阴润燥。其他如大米百合粥、核桃粥、芝麻粥、花生汤等,又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起到养阴润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秋季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性属寒凉,具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含大量水分,可补充人体津液,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有效改善及调节秋季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也可以多吃一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食物,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食物多样,并嚼慢咽

食物多样可以向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提供热能和B族维生素。

豆及其豆制品,主要提供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则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及食物纤维等。秋季更应该注意饮食中,食物多样营养的平衡,以补充因夏季气候炎热,食欲下降所导致的营养不足,尤其应多吃耐嚼且富含纤维的食物。在进食时应细嚼慢咽,这样既有利于对食物充分消化及对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可以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水分的作用,咀嚼可生津润燥,起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肠燥便秘等不良反应的作用。

第八节 中医秋季调补方

蒜泥凉食白木耳

材 料:干银耳3克,蒜泥,精盐,味精,白醋,麻油各适量。

制 作:1.将白木耳择根,去杂质,泡发,洗净。

2.

将白木耳放入开水中,汆一下,控净水,放碗内。

3.

放入蒜泥、精盐、味精、白醋、麻油搅拌均匀。

4.

之后可放入冰箱冷藏,食用时再取即可。

功 效:滋阴润肺,健脾开胃。

银耳,又被叫做白木耳,被誉为“菌中之冠”,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也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同时,银耳也是一味滋补良药,滋润而不腻滞,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安眠健胃、养阴清热、补脑润燥的作用。银耳为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还有它的滋阴作用,因此长期服用有养颜美容、祛除黄褐斑、雀斑之功效。

菊花粥

材 料:菊花50克,粳米100克。制 作:1.首先将菊花煎汤,然后滤出清汤。

2.菊花和粳米一同煮成粥。功 效:清暑热、散风热、清肝火、明眼目。

菊花是菊科植物,味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为大宗常用中药。菊花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外感风热、头晕头痛等病症。常饮用菊花茶还有避暑除烦、清心明目的功效。

虾仁蜜桃粥

材 料:粳米100克,黄瓜200克,虾仁30克,苹果200克,蜜桃100克,奶油球、盐、白糖各适量。制 作:1.将水蜜桃、苹果去核、洗净,切成丁。

2.

将小黄瓜洗干净,切成丁。

3.

虾仁洗净,去肠泥备用。

4.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好,放进锅内,放入大约1000毫升的冷水,旺火烧沸;改用小火慢煮成稀粥。

5.

将虾仁、水果丁全部放进粥里,一直煮至虾仁熟透为止。

6.

再放入奶油球、盐、白糖进行调味即可。功 效:壮腰健肾,补虚养身,健脾开胃,养颜美容。

蜜桃浆汁丰富,果肉柔软,甘甜香郁,富含蔗糖、葡萄糖、果糖、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我国桃中的珍品。俗话说桃养人,这主要是因为桃子性味平和,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每日吃两个能起到通便、降血糖、血脂,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