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图解不生病的中医养生法
10295000000011

第11章 夏季养生

第一节 夏季宜养阳健脾胃

四季之中,夏季是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此时天气炎热,生机旺盛,同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的季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晚睡早起,保持心情愉悦,并进行适当活动。

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相应地旺盛起来。为适应夏季气候炎热,皮肤毛孔开泄,并以汗液排出,通过排汗调节体温来适应暑热。所以夏季进行养生要注意防暑邪、防湿邪,也要保护人体阳气,防治因避暑过分贪凉,损伤了体内的阳气。

就饮食养生而言,夏季阳气最旺盛,此时正是“春夏养阳”的大好时机,因此,进行夏季饮食养生比其他季节更加重要。夏季阳气盛于外,而阳极则阴生,阴气居于内,因此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味,多食豆类,以解暑利湿、健脾益肾。特别是在长夏,长夏的湿邪最容易侵犯五脏中的脾脏,引起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所以长夏饮食更应以清淡为主,以温食为宜,即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过寒凉,以少食多餐以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和体内热量,进而防止人在高温高湿时,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减弱胃肠的蠕动。

第二节 夏季祛火妙方

中医将内火又被称为“火热内生”,因人体产热太多而导致出现的症状。内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因为人体元阳运动、温煦作用过于亢进,进而引发人体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活动太过旺盛。就人体来说,产热过多有两种情况,即绝对过多和相对过多。产热绝对过多即为实火,指人体新陈代谢太过旺盛,进而致使产热量超过正常散热能力所引发的疾病;反之则为虚火,指人体散热能力下降使产热相对过剩而导致的疾病。

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实火(热)”导致的发热可能为全身性的,也可能为局部性的。全身性发热,常常表现出体温升高。在临床上,实火(热)除发热之外,还兼有各种新陈代谢太过旺盛的症状,如面红目赤、心悸心烦、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赤黄、多食易饥、脾气暴躁、消瘦等。中医上治疗“内火”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心 火

虚火:主要表现是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等。

治方:莲子、大米适量,一起煮,长期服用,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在口中含黄连片并慢慢咀嚼,将药液咽下有清心火的作用。也不妨试一试,将生地、麦冬、五味子各适量,泡茶饮服。

实火:主要表现是反复性口腔溃疡、心烦容易发怒、口干、小便短黄并伴有淋刺痛甚至尿血、舌尖红等。

治方:常用“导赤散”“牛黄清心丸”。

肺 火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干咳时间较长,甚至有的时候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两颧发红并伴有失眠、口干、咽喉发燥、声音嘶哑、舌红嫩等症状。

治方:百合30克,红枣10枚,大米适量一同煮粥服用;用沙参10克,麦冬10克,胖大海1枚泡茶饮服。

胃 火

实火:上腹部有不适感,并伴有多食易饥、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干结、牙痛、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舌红苔黄等症状。

治方:以适量知母、黄芩、淡竹叶、石斛、天花粉等泡茶饮服,或用水煎服。

虚火:主要表现为口渴、饮食减少,有时会产生轻度腹胀、低热或潮热、大便干燥、舌红少苔或无苔等症状。治方:适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肾 火

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或疼痛。傍晚则会口干、烦热、失眠、盗汗,并伴有腰膝酸痛或胫骨痛、足跟痛和遗精等,舌红无苔。

治方:可用枸杞子、地骨皮泡茶饮服,另外,还可以加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等。

肝 火

症状类似于高血压、中风等。主要表现是头痛剧烈、口苦有臭味、易怒、两肋胀痛、肢体麻木、烦躁难眠、吐血、舌边红等症状。治方:遵照医嘱,可用一些清肝泻火的中药。

番茄:清热解毒、平肝祛火。草莓:清暑、解热、除烦,具有祛火的功效。大豆:滋阴、祛火,还可以补充因高温而被大量消耗掉的蛋白质。

第三节 夏季如何防治热伤风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首先遭受外邪的侵袭的是肺与外界相通的皮毛和鼻孔,邪气郁闭于人体内,令人出现鼻塞、声塞、打喷嚏、心烦、口渴、头沉、乏力等症状。而有些伴随发热的人常会感到即使出汗,热也不会消退,这便是热伤风发热的特点。

大多热伤风是在热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这时正是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时期,并感受到风邪。风邪使汗毛孔突然闭塞,令热与汗无法外泄,热积于人体内。

治疗热伤风的食疗方法有如下几种:

清暑祛湿茶:鲜扁豆花、鲜荷叶、鲜玫瑰花各20克,先将荷叶切成细丝,和扁豆花、玫瑰花一同放入容器内,加入水500毫升,煎成浓汁,放入适量冰糖,代替茶饮用。

藿香叶粥:鲜藿香叶20克,煎汤并加入白糖,每日服用3~4次,或先将粳米100克煮成粥,放入藿香汁煮沸,即成藿香粥,可适量服用。

西瓜汁:西瓜去子取瓤,用纱布绞汁,代茶长期饮服。

第四节 科学饮食,防治疰夏

在酷暑高温的夏季人体通过大量排汗来散发体内热量,致使体内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液同时排出体外,再加上热天胃纳差导致摄入不足,也易导致微量元素缺乏。据相关资料证实,在高温环境中,人体每日可排出数百到1千毫升的汗液。据测量,每100毫升汗液中含钠350~400毫克,钾14~20毫克,镁0.14~4.5毫升,此外还有较多的锌。因此,夏季人体排汗多,易导致上述微量元素的缺乏。而人体缺钾则会致使倦怠、嗜睡、精神萎靡、肌肉无力等症状的出现,缺镁则会引起抑郁、眩晕、肌肉软弱,缺锌则会导致食欲缺乏甚至出现厌食,以上这些症状均同夏症候吻合。

中医也认为,症夏是因夏季暑湿之气侵入人体,阻遏中焦脾胃之气的原因。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发生症夏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常常是因为脾胃功能虚弱,不利于水谷津液的运化,又遇外界炎热、潮湿的气候而导致发病。症夏的主要症状是会出现胸闷不适、精神委靡、疲惫乏力、头晕目眩、食欲缺乏、体重下降、低热等。随气温的持续升高,以上症状有增无减,直至秋凉后才能够渐渐康复。但是再到夏季又可能周而复始,进行各种检查却没有器质性病变。

治疗症夏的原则是扶正祛邪,用清暑、化湿、健脾、养阴补气等方法进行治疗。症夏较轻者,只需饮食清淡,并配薏米仁、绿豆、荷叶,煎汤服用便可;而连续多年症夏者,用西洋参6克煎服,或冲水代茶饮用即可,可缓解症状;症夏重者,可请中医辨证进行治疗。

对于症夏的预防可在持续高温季节,除采取各种防暑降温措施之外,可对饮食结果进行适当调整。由食物中补充足够的钾、镁、锌,对防治症夏大有益处。宜多选用粗粮、豆类、鱼类、海产品,同时新鲜水果蔬菜中也含有丰富的钾、镁、锌。另外,还可以适量饮用含有钠、钾、镁、锌的清凉饮料,对症夏的预防也大有裨益。

第五节 哪些常见病症适合“冬病夏治”

一个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便是祖国医学中的冬病夏治,它是通过中药敷贴等方法进行治疗与调理。中药敷贴治疗的主要机理是精选适合于病情的、天然的、具有穿透温散等作用的中药,经炮制后,用药汁调匀敷贴于人体穴位上,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的目的,还可以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不断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中药敷贴是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外治、内服之法都可以发挥治疗作用,皆有“殊途同归”之妙。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冬病夏治”病症:

慢性气管炎、哮喘

夏治方法: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后,留在三伏天使用,每次取1/3的药面,放入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在6块直径约为5厘米长的油纸上,贴在背部的肺俞、心俞、膈俞穴位上,并用胶布固定住,在3~4小时后拿掉,每隔10天贴一次,初伏、中伏、末伏,共贴3次。

肩周炎

也俗称“漏肩风”。夏治方法: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15克,姜黄10克,川芎15克,威灵仙15克,羌活12克,水煎后取其汁,麦麸300~400克放入锅内炒至发黄为止。趁热再将药汁抖入,放入陈醋1大匙,盛放在纱布袋中,再趁热将其敷在肩关节痛处,一日2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冻疮

此病多发作于寒冷季节,因此患者可于三伏时节治疗。

夏治方法: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将以上材料一同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用此药液熏洗患处,每天一剂,10天为一个疗程。

风湿性筋骨痛

它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酸痛,多发于腰背部、膝关节、肩关节等处,疼痛部位都比较固定,而且无红肿发热等现象。

夏治方法:将大伏天阳光晒热的瓦块放在疼痛部位,每日30分钟,以不烫伤皮肤为准,以此可以减少冬季发病。

第六节 养脾有“四法”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因吃大量冷饮及瓜果损伤脾胃,从而使人易“苦夏”,表现出食欲缺乏、浑身乏力。中医认为,人体的主要来源于脾,并把脾称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和“升清”的作用。所谓“运化”即是指将人所摄取的食物进行消化,取其精华部分并通过脾的“升清”作用送往心脏再转输至全身,使糟粕由大肠、膀胱排出体外。此外,夏季人体消耗也比较大,需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以维持人体健康。

养脾可采用一下几个方法:

健脾法:利用摩腹功,即仰卧在床上,以腹部为中心,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

醒脾法: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于饭前食用,具有醒脾健胃的作用,还可以预防肠道疾病。此外,用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具有消食开胃的功效。

护脾法:选用各种护脾益胃的药粥。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50克,再放入糯米100克一同煮粥食;还可用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一同煮粥食。

温脾法:在较厚的纱布袋内装炒热的食盐100克,放在腹部,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对夏季贪食生冷、易寒积脾胃的人尤其有效。

第七节 中老年人夏季应清补

夏季为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这个季节人体消耗最多,消化功能也随之会大大降低,食量减少。很多人到夏季就会变瘦,体质也有所下降,出现“无病三分虚”的现象。因为酷热的天气使人体排出很多汗,从而消耗大量的体液,同时也消耗掉了各种营养物质,所以人很易感到身体乏力而且口渴。这种耗气伤阴的表现,则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下降,在夏季许多人表现为气虚或气阴两虚。由此可知,夏季进补也非常重要。

人到中年以后,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是减弱,并相继出现与衰老相关的特征变化,所以夏季中老年人的饮食进补以清补为主。因为夏季人体消化功能较弱,在饮食方面不宜太过油腻,油腻容易助湿化热,同样也不要食用过多生冷的食物,因生冷容易损伤脾阳,尤其是中老年人的脾胃大多虚弱,这样可能会影响脾的运化与转输功能。

无论食补或药补的补品,其补性均应较为平和与清淡。中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只有膳食安排得当,才会对推迟衰老有一定的作用,一般要求食物多样化,选择易于消化食物,多食低糖少盐食物。由于夏季阳气盛而阴气弱,所以应当少吃辛辣甘燥烈之食品,以免太过伤阴,应多吃甘酸清润的食品,如绿豆、西瓜、乌梅等。《颐身集》中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过分饮冷则会让腹中受寒,引起腹痛、呕吐、下痢等胃肠疾患,对于年老体弱者这点尤其重要。中老年人于夏季极容易伤津耗气,气随津脱,进而导致气津两虚。其阳气虚表现为身汗肢冷,疲乏懒言,食欲缺乏,大便稀薄,舌淡脉弱;阴血虚则表现为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心悸不眠,头晕目眩,脉细苔少等。

所以夏季中老人在进补时,既要做到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又要解暑散热,生津止渴,避免暑毒。进补食物宜少量、清淡、可口。在盛夏时节,中老人可常吃些清热降暑,调养肠胃的药粥和菜肴,这对中老年人安度盛夏大有裨益。

第八节 中老年人夏季饮食指导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常常会出很多汗,汗液除了具有排毒的作用,同时也会带走人体内的许多营养,从而限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为了顺利度过酷热难耐的夏季,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对于身体正在走下坡路的中老年人,还有易成为夏季常见病的易感人群,从中医养生和食疗补益角度看,应遵循下面的原则:

夏季归五脏属心,心喜凉,宜食酸

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季归五脏属心,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可以多吃些小麦制品,此外还可以适当多吃些猪肉、李子、桃子、菠萝、橄榄、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夏季可以多食些性寒凉味酸之食品,而应尽可能的少食温热食品,生冷不可过度,以免损伤体内正气从而诱发疾病的产生。

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夏季酷热高温,人们多喜冷饮,饮水也相对较多,这样容易导致湿气侵入体内。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让人的运化功能出现障碍,导致食欲缺乏。中医认为,长夏于五脏中归于脾,过湿则不利于脾,因此在饮食上应清补。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多吃些甘凉或甘寒食物。

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因夏季人体津液消耗比较多,此时又是暑湿并重的时期,人体消耗增大。所以人体既要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又因暑湿气候引发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因此,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又可以促进食欲,容易消化的膳食为主。

总而言之,在夏季,暑热、暑湿是人体常易产生的生理反应,所以在饮食上应多多注意进行预防。

第九节 中医夏季调补方

清暑豆汤

材 料:绿豆50克,赤小豆50克。

制 作:1.将绿豆、赤豆洗净,放在沙锅里,并放入适量的水。

2.煎煮至豆熟烂即可,吃前可放入适量白糖调味。

功 效:可防暑利尿,清热解毒。

绿豆又被叫做青小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豆类食物。绿豆不仅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同时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有“济世之食谷”之说。酷暑夏日,绿豆汤为老百姓最喜爱的消暑饮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夏季多喝绿豆汤,可清暑益气、止渴利尿、补充水分,和及时补充无机盐,对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茄子粥

材 料:粳米100克,茄子200克。

制 作:1.将茄子洗净,去蒂去皮,切丁。

2.

粳米淘洗干净,浸泡30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3.

在锅内放入大约1500毫升冷水,再放入粳米。

4.

用旺火煮沸后,放入茄子丁。

5.

之后改用小火煮至成粥,放入盐进行调味即可。

功 效:具有补血益气,调理血压之功效。

茄子又名“伽子”“落苏”“昆仑紫瓜”。茄子富含营养成分,每100克中含碳水化合物4.2克、蛋白质1.5克,还含有丰富的磷、钙、钾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紫色茄子更是含大量丰富维生素,被医家视之为健身蔬菜。《食经》指出茄子“主充皮肤、益气力、脚气。”中医认为,茄子味甘性凉,具有清热活血、止痛消肿等作用。

冬瓜炖排骨

材 料:猪排骨(大排)500克,冬瓜500克,姜、大料各适量。

制 作:1.将排骨剁成小块,洗净后沥干水分。

2.再将冬瓜去皮,切成块;姜拍碎。

3.将排骨放入开水锅中烫大约5分钟,之后将其捞出并用清水洗净。

4.

将排骨、姜、大料及适量清水,用旺火烧沸。

5.

然后改用小火炖至大约一个小时。

6.

最后放入冬瓜再炖大约20分钟,捞出姜块、大料。

7.

放入盐、胡椒粉、味精即可起锅。

功 效:调理贫血,夏季滋阴。

冬瓜又被叫做白瓜、水芒、东瓜等,其性味甘淡、凉,入肺、大小肠、膀胱经,具有利水、消痰、清热、消暑、解毒之功效。还可治水肿、胀满、脚气、痰咳、咳喘、暑热烦闷、消渴、泻痢、痈肿、痔漏、解鱼毒、酒毒。冬瓜含糖量低,水分含量却比较高,可利水消肿,可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