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的定律
10285400000008

第8章 立即行动篇

定律1 行动定律

生活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精神贫困;只要你有理想、有勇气、有智慧;那么,克服生活的贫困,不过是秋风扫落叶一般。

当我们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除上帝赠于我们的智慧和一双勤劳的双手以外,我们一无所有。但是,有这两样就足够了,在阅读完上篇文章之后,我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梦想,现在只要再赋予自己一点坚强的毅力,我们就能在自己的人生之旅中,不断把美丽生活收归囊中。面对生活中的贫困,我们首先是不要害怕,而是要采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它。如果用一种温顺的态度接受它,认为它是不可避免的先天缺陷,那么它就是灾祸,就是贫困本身;如果把贫困看作一种挑战,决心与之斗争到底,那么它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幸运。

《思考致富》的作者拿破仑·希尔认为,贫困是造物主用以分辨强者与弱者的试金石。大多数人生来就处于贫困之中,并且把贫困当做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而麻木地接受,甚至不知不觉中把它贯穿到自己的整个生命历程中。这种心甘情愿接受贫困命运的人,在许多方面都显露出自己的怯弱,这样的人还谈得上什么运用自己的天赋能力去改变人生?

实际上,艰苦和贫穷常常可以刺激人们寻找自己的成功之路,从不怀疑存在着能使自己成功的方法,这使我们能突破个人的极限努力向成功迈进。

拿破仑·希尔小时候,曾经听到过一次关于贫困的戏剧性的谈话。他肯定地说,正是这一番话,使他有了挑战贫困的勇气与毅力。这一番话是他的继母说的:

“这个被我们称之为家的地方,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一种耻辱,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障碍。我们都是体格健全的人,没有必要接受贫困。我们知道它不过是懒惰与麻木不仁的结果。

“如果我们停留在这里,并接受目前的生活条件,我们的孩子们也将在接受这种条件中长大。我不喜欢贫困,从来没有把贫困当做生命中注定的东西来接受,现在也不会接受它!

“虽然现在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迈开第一步,来突破贫困,获取自由,但我知道我们必须成功地完成这种突破,不管它需要多长时间或是需要做出多么大的牺牲。我认为我们的孩子应该享受良好的教育。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获得主宰贫困的雄心。

“贫困是一种瘟疫,你一旦接受了它,它就变成一种极坚而且难破的东西。

“出生在贫困之中并不是耻辱,而接受这种生来的贫困,并认为它无法避免,那就肯定是一种耻辱。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富裕的和创造过最伟大文明的国家里。这里的每个人只要愿意认识和拥抱机遇,就一定能得到她的召唤。而且只要还有个家,即使机遇之门并没有向我们敞开,我们自己也要去创造机遇来逃离贫困的生活。

“贫困就像扩散的麻痹症,慢慢地摧毁你争取自由的欲望,剥夺你享受更美好生活的雄心,压抑你的个人创造力。而且,它还使你的心灵处在一种接受无数恐惧的状态,包括对不良健康状况的恐惧、对公众批评的恐惧,以及对身体上痛苦的恐惧。

“我们的孩子年岁尚小,还不能够明白将贫困作为命中注定的东西来接受是多么可怕。但我要看到他们意识到这些危险,要看到他们意识到前程的幸福,且希望为之付出代价。”

但愿希尔继母的话也能给你一些启迪,并使你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

希腊船王奥纳西斯曾经说过,当大自然赐予人类以温和的天气和足够的食物时,人们只是被动承受,没有主动权,更没有活力。反之,那些艰难时世辛辛苦苦地维持生活,要通过奋斗才能够生存的人们更能适应环境,他们更能在别人因缺乏刺激而失败时获得成功。

勇敢地向贫困宣战吧!

勇敢地向你不满足的现状宣战吧!

定律2 行动和思想定律

舍不得播种的人只能收获微薄的果实,对于农民是如此,对于商人亦如此。明智地节约有时就意味着要慷慨地投资。”

有很多人崇尚节俭,同样也有很多人反对不恰当的节俭。

所罗门说过:“普种广收”,“没有投资就没有回报”,“小处节省,大处浪费”,“省一分油钱,毁一艘轮船”。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谚语都反映了错误的节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的常识。

有些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用错误的方法来节省不该节省的东西。曾经有个老板制定了这样一条规矩,要他的员工不顾一切地节省包装绳,即使要耗费值绳子两倍的时间也在所不惜。他还要求尽量省电,使得昏暗的店面让许多顾客望而止步。他不知道明亮的灯光其实是最好的广告。

一个过于谨慎的人往往缺乏大的智慧。许多人因小处节约而误了大事。他们为了蝇头小利疯狂地节省,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使得自己越来越呆板,也失去了许多干大事的机会。

你不能以心智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为代价来拼命节约,因为这些都是你事业成功的资本和达到目标的动力,所以不要因此扼杀了你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要想方设法提高你的能力和水平,这将帮助你最大限度地挖掘你的潜力,使你身体健康,感受到无比的快乐。

在这一方面,对年轻人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节约观,进行明智的投资,用正确、丰富的思想来充实头脑,纠正狭隘的错误节约观。

“舍不得播种的人也只能收获微薄的果实”,对于农民是如此,对于商人亦如此。明智地节约有时却意味着慷慨地消费。

有一个人为了建造新房子,就把旧房子拆掉了,但他把旧地基留下来,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节省几百块钱。新房子要比旧房子高好几层,仅仅几个星期的时间就完工了,但是房子由于地基不牢,看上去摇摇欲坠,人还没住进去,房子就已经倒塌了。这样的人不止他一个,到处都有为了节省地基费用而铸成大错的人。

过去有些年轻人吝啬个人的教育投资,认为花那么多钱就是为了找个好职业真是不值得,他认为即使读了许多书,自己也不会成为什么了不起的人。有些年轻人在校期间就只选容易的题目做,跳过难题,只要求自己达到一个基本的底线就行了,而且还经常因为自己逃学、考试作弊等等洋洋得意。还有的年轻人买东西不想给钱,不愿意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而牺牲暂时的娱乐。他们对工作敷衍了事,由于无知和缺乏必要的能力准备,在职业竞争中总是处于劣势,事业上难有发展。许多失败的人就是由于基础打得不牢,致使后来所作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整个人形销骨立。

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拼命地工作,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自行经商,但是一直都不得志,因为他年轻时认为,把那么多时间都浪费在接受教育上真是太愚蠢了。于是,他在学到一半时中途退学,开始自己做生意。由于知识有限,基础不扎实,他在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而他的很多竞争对手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深厚的功底。结果是什么呢?他毁掉了自己,最终一事无成。他本来可以成就一定的事业,但是他的底子太薄弱了。他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少年时代没有完成的课程和被他忽视的任务,成年以后不得不从头再来,就像幽灵一样,卷走了他的成功和幸福。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个人想方设法、费尽周折去补习年轻时很容易学但又没有学习的课程,当然,效果还是很不明显。此人一生中失败过多次,因为他所选择的职业需要扎实的专业训练。

他如果把基础打牢,为他所从事的职业做了充分的准备,不必花那么多精力来克服弱点,扭转不利地位,不必在事业发展过程中重新打基础,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富有影响力的人。然而,实际情形却是,他过着拮据的生活。从来称不上什么重要人物。

在我们的社会中,居然还有那么多的父母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剥夺了孩子上大学的权利,竟然让他们半路出去工作,妄图让他们抓住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有可能抓住的机会!

在我们的社会中,居然还有那么多人为了在交友上省钱而忽略了朋友,为了在社交上省钱而借口没时间拜访别人,也没时间接待客人!他们省去了假期,直到工作太累而被迫休长假,而当他们那组织严密却脆弱无比的身体筋疲力尽时,任何关键部位出毛病都是很危险的。

许多人总是恐惧“可怕的未来”而不敢享受现在。他们克制自己的种种欲望,声称掏不起那个钱;他们放弃了真正的生活;他们在今天活着,却渴望在明天来真正地生活和享受。如果他们出去休几天假,或者旅行一次,就好像有莫大的损失一样。他们连花一分钱都感到害怕,但实际上那是他们必须支出的费用和最起码的生活底线。

有一个商人,他曾在一战前出国游览过很多名胜古迹,但是他太吝啬了,连去历史建筑物里面看一看的门票钱都舍不得花。他去过很多名人故居所在的地方。在那些国家,那些名人故居被认为是但凡去过该国的人都要朝拜的圣地。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进去过,因为他舍不得买门票。他说在建筑物外面看看就足够了。所以,此人虽然去过相当多的地方,但他却不能颇有见地地谈论他所到过的任何一个地方。

吝啬的人出国旅游,连旅游指南都不买,也不愿意雇导游讲解,即使在历史上最著名的地方也是如此。他们宁愿掏那么多钱的路费,但是却小气到额外掏点钱看看最知名的地方都不干,真是太奇怪了。

慷慨大方对于年龄不大的人来说可能是奢侈,但它有时却是一种最佳的节约。友好的帮助和激励,以及与有教养的人交际都是用钱买不来的。

一个人是否能拿得出10到15块钱参加一次宴会,这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他可能为此花掉了15块钱,但他也许通过与成就卓著的客人结交,获得了相当于100块钱的鼓励和灵感。那样的场合常常对一个人的雄心壮志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因为他可以结交到各种博学多闻、经验丰富的人。因此,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任何有助于增进知识、开阔视野的事情进行投资都是明智的消费。

如果你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就应当尽量去参加你专业范围内的卓越人物举行的午宴或晚宴,这比你去掺和与你根本对不上胃口的场合要好得多!与文雅的人相识相知,比你花很少的钱去一个便宜的地方要有价值得多。

当然,我们不鼓励任何人都将其知识商业化,或者以见不得人的方式出售其脑力,但我们确实想建议奋发向上的年轻人结交那些能鼓励和帮助他的人。与厉行节俭、精力充沛、事业有成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一个人的高远志向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我们由此可能做得更好,更能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因为,与这样的人相识相知是年轻人最有利的投资。

如果一个人要追求最大的成功、最完美的气质和最圆满的人生,那么他就会把这种消费当作一种最恰当的投资,他就不会为错误的节约观所困惑,也不会为错误的“奢侈观念”所束缚。

钱包鼓鼓而脑袋空空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也是一种狭隘的人生观、病态的处事观和鼠目寸光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有钱人,他们借着“简单生活”的口号,其实却在无比吝啬地过日子。

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只有付出才能收获。

定律3 治愈定律

愚人让自己为金钱而烦恼,聪明人则让金钱为自己解除烦恼。

美国一家十分著名的调查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非常令人吃惊:人类70%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而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却往往意外地盲目。

盖洛普民意测验协会主席盖洛普·乔治说,从他所作的研究中显示,大部分人都相信,只要他们的收入增加10%,就不会再有任何财政的困难。美国预算专家爱尔茜·史塔普里顿夫人曾担任纽约及全培尔两地华纳梅克百货公司的财政顾问多年。她曾以个人指导员身份,帮助那些被金钱烦恼拖累的人。她帮助过各种收入的人——从一年赚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员,至年薪10万美元的公司经理。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大多数人来说,多赚一点钱并不能解决他们的财政烦恼。”事实上,人们经常看到,收入增加之后,并没有什么帮助,只会徒然增加开支——增加头痛。“使多数人感觉烦恼,”她说,“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那么,如何来管理我们的钱呢?如何展开预算和计划?以下有5条规则。

(1)把事实记在纸上

亚诺·班尼特50年前到伦敦,立志当一名小说家,当时他很穷,生活压力也很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记录下来。他难道想知道他的钱怎么花掉了?不是的。他心里有数。他十分欣赏这个方法,不停地保持这一类记录。甚至在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一艘私人游艇之后,也还保持这个习惯。

约翰·洛克菲勒也保有这种总账。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弄个一清二楚,然后才上床睡觉。

你我也一样,必须去弄个本来,开始记录。记录一辈子?不,不需要。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在最初一个月要把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作准确的记录——如果可能的话,可作三个月的记录。这只是提供我们一个正确的记录,使我们知道钱花到哪儿去了,然后不防依此作一预算。

也许你会说,你知道你的钱花到哪儿了。也许如此;但就算你真知道,1000人当中,只能找到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史塔普里顿夫人说,通常,当人们花费几小时的时间把事实和数字忠实记录在纸上后,他们会大叫:“我的钱就是这样花掉了?”他们真是不敢相信。你是否也这样?

(2)拟出一个真正适合你的预算

史塔普里顿夫人说,假设有两个家庭比邻而居,住同样的房子,同样的郊区,家里孩子的人数一样,收入也一样——然而,他们的预算需要却会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她说,预算必须按照各人需要来拟定。

(3)学习如何聪明地花钱

这里所说的意思是,学习如何使你的金钱得到最高价值。所有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他们啥事也不做,只要设法替公司买到最合理的东西。身为你个人产业的男、女主人,为何不也这样做?

(4)不要因你的收入增加而头痛

史塔普里顿夫人说,她最怕的就是被请去为年薪五千美元的家庭拟定预算。为什么呢?“因为”,她说,“每年收入五千美元,似乎是大多数美国家庭的目标。他们可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才达到这一标准——然后,当他们的收入达到每年五千美元时,他们认为已经‘成功’了,他们开始大肆扩张。在郊区买栋房子——‘只不过和租房子花一样多的钱而已。’买部车子,许多新家具,以及许多新衣服——等你发觉时,他们已进入赤字阶段了。他们实际上比以前更穷了——因为他们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凶了。”

(5)把钱财看轻一些,不要患得患失,斤斤

计较只有你对金钱保持了一种正确、健康的心态,认为金钱就是金钱,它不等于快乐、幸福,也不等于生活的全部。这样,你才能消除这70%的由于金钱所带来的烦恼。

懂得了以上5项规则,相信你不会再为金钱烦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