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的定律
10285400000007

第7章 锻炼毅力篇

定律1 潜能定律

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隐藏着自己的真实面目,他们脸上所戴的面具,使自己远离了真实的生活。

许多人终生过着化装舞会式的生活,他们戴上各种面具,希望避开他人的责难。他们把真实的自我深锁在面具之后,把它当作令自己害怕的黑暗秘密。

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隐藏着自己的真实面目,他们脸上所戴的面具,使自己远离了真实的生活,这是一种不完美而又杂乱无章的施与受的关系。

当然,在某些情况中,我们一定要掩饰自己的真实感觉。例如你很讨厌你的老板,但你却需要从这项工作中赚钱来养家活口——为了生存,你必须掩饰对老板的不快。

但是问题在于许多人却在不必要时也戴上面具,这就太虚伪了,它将抑制、削弱你的自我形象,并使你陷入困惑之中。

我们所戴的面具太多了:弱者往往戴上禁欲的面具,以掩饰他们容易受伤的弱点;对自己的美貌感到骄傲的女人往往戴上冷漠的面具,以掩饰她渴望受宠的需求;认为自己失败的男子,可能戴上自夸的面具,令人厌烦地大谈他的成功历史;渴望早点嫁人的女孩子,却偏要假装她从未想到结婚这件事……这只是我们所戴的众多面具中的少数几个。有时它们能保护你,使你不会受到责难,但它们却也让你和诚实的人隔离。

某些人因为只凭外表而错估了其他人,因而退回一种防卫性的甲壳中,同时以高度的掩饰来欺骗他人。

一些外表看来完美的人却往往会吓坏别人。他们显得如此宁静安详,他们的外表完美无缺,并把感觉隐藏得很好。由于他们表现出超凡的完美,因此引起其他人的自卑。人们往往会觉得与他相较之下,自己真是无用。

不要让这些伪装吓坏了你。你要看出他们的真面目,他们也是凡人,只为了保护他们自己,所以才把人类缺点掩饰起来。因此当你看到某人经常表现出完美的模样时,不要模仿他。只要你维持纯真的自我,保持你所有的人类弱点,那就大大胜过了那些必须掩饰自己真面目来应付生活压力的人。

(1)保持自己的真面目

想要保持真面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如此一来,你的弱点将因暴露而受攻击。这个社会里有很多“恶霸”,他们企图以牺牲别人来提高他们的骄傲。

在某些情况下,毫无掩饰地保持真面目,是种很不聪明的做法。

如果你为所欲为不遵从习俗,将会因此而丢掉工作;还有在一些严密控制的社会情况中,你将遭遇重大的难堪。你当然有这种常识:在庄严的结婚典礼中抑制你的大笑,即使你的笑声是友善的。

不过有很多人却在不需要如此压抑的情况下,仍然隐藏起他们的真实面目。这有点像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你自己关进监狱里。

某些人甚至害怕表现他们的真面目,他们尽量不使自己“与众不同”。然而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我们应该为此而高兴才对。这使我们的生活有其重要性,我们不只是机器。然而某些人却宁愿向现实低头,与机器人一般生活,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批评。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牺牲。别人的批评固然不好受,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你就可以忍受这些批评,如果有人想要欺侮你,你也可以给他一个教训。

你能够保持你的真面目,而且也应该这样做;因为生活有时候会给你很多机会,而且不会对你惩罚或放逐。有时甚至因为诚实及保持特点而受到重大的奖励与鼓舞。

在很多行业里——娱乐业就是其中之一——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拥有良好而独特的表现。在一个宴会里,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那些因保持自我面目而充满趣味的人。许多商场大亨之所以能够爬上成功高峰,并不是因为他们只知顺应社会潮流,而是因为他们敢以创造性的思想来冒险。

好好检讨一下你担心与众不同的原因,你将会发现,你的恐惧大部分是没有根据的。

要知道受人欢迎并不能补偿因为过度掩饰自己而造成的自我伤害;在扮演某个角色的同时,最后可能因此而迷失自己。

(2)真面目会促进你和朋友之间的友谊

你可曾听过这个故事?有个人这样描述他的一位朋友:“他总是面带微笑,乐于助人,我认识他已经十五年了,他从来不曾发过一次脾气或显得烦躁不安。”

这时他的同伴很明智地问了一句:“他听起来好像一个圣人,但他是一个好朋友吗?”

一个好朋友将会喜爱你的真面目而不喜欢把你掩饰起来的那个面具。

在万圣节里,小孩三五成群的戴上面具,到处按人门铃,索取糖果吃,玩得十分尽兴。对他们来说,面具和万圣节代表了欢乐。

但对成年人来说,他们已经忘掉这种欢乐的节日。在他们眼中,面具代表悲剧,代表彼此的友谊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它们代表了隐藏,而不是付出。

如果你觉得必须对你的一位朋友隐藏起你的真面目,那你们将不是好朋友。真正的好朋友将会接受你的本来面目,接受你的缺点与优点、错误与胜利。婚姻誓词说:“不管是好是坏”,两人都要紧紧相守在一起,彼此互相了解,在各种情况与各种心情中都要互相厮守,没有虚伪,并接受彼此的一切,包括缺点。

良好的友谊也是如此——朋友间相互了解,没有虚伪,彼此坦诚相见,并尊重彼此的利益。

(3)恢复自己真面目的方法

恢复自己的真面目有许多种方法,但以下几种方法或许会对你有更大的帮助。

①不要害怕与众不同。那些嘲笑你与众不同的人,不值得你去注意。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与领袖人物并不害怕与众不同,如果他们担心别人的看法,那么他们就无法达到今天的成就。

②排除你对“完美人物”的恐惧。这些人并不是真的完美无缺,他们只是扮演某种角色而已。不要拿你自己和这种十全十美的人做比较,这样很不公平。

③尽量使自己自然一点,稍稍放松自己。当你想要发表谈话时,不要事先准备好说什么,让你的话到时候自然流露出来好了,因为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听“录音谈话”,他们不信任这种谈话。请记住这一点:就算你说了一些听来很愚蠢的话,别人也不至于因此将你枪毙,你仍然活得好好的,而且也不是你最后一次出丑——至少我不希望如此。

④信赖你自己。成熟的人始终接受自己,你无须祈求别人的支持。一个人在说笑话时,若是只会寻找听众的笑容,最后将一个听众也没有。人们喜欢轻松娱乐,但不喜欢被人强迫反应。如果你重视自己的行动,那你将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你的意见。

⑤压制自我批评的想法。如果你不断地批评自己,将会因此破坏你勇敢的冲力。当你告诉自己:“也许我太蠢了”,或“也许我太武断了”,或“我说话不应该那么快”,那么你将会破坏你真正的个性,而且也会迫不及待地戴上一个面具。向你的自我批评宣战吧,不要折磨自己了。

⑥脱下你尊严的外套。许多人觉得他们必须保持尊严,不可随便表现出热诚的态度,这是十分荒谬的想法。完整的个人应该表现出愤怒的情绪,甚至还应该表现出爱与热诚这类积极的想法与感觉。如果有位朋友帮了你一个大忙,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要大大方方说声:“你太好了!”如果你的太太打扮得十分漂亮,不要只会默默地点头赞许,要伸手搂住她说:“你很漂亮。”如此你将会因带给他人幸福,而使自己沐浴在和谐、自在的感觉中,别人也将更喜欢与你相处。

2.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

克制力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指标。人有多大的克制力,便会有多大的爆发力。

在任何场合,我们都有可能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甚至是羞辱自己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持克制,然后再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抓住有利时机进行还击。那么,如何克制自己呢?

首先,要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

在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情时,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从容不迫顺应自然的态度,那么,任何事情都能应付自如。

一些伟大的人物都是一些“镇静”的高手,面对突然变故,他们仍然镇定自若。因为他们懂得,不能慌,慌则无法思考应付的妙招。如果他们慌了,那么周围的人更没有主见,那就慌作一团了。因此,在变故面前,他们大都大喝一声:“慌什么?”这一半是对别人说的,一半则是自我暗示。

如果你感到慌张,你的大脑就会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你就会丢三落四,语无伦次。许多人掉了重要东西,或者说话漏了嘴,就是因为心里有“鬼”,慌里慌张。这种时候,你要有意地放慢自己动作的节奏,越慢越好,并在心里说:“不要慌!千万不要慌!”动作和语言的暗示会使你慢慢镇静,你的大脑就恢复正常的思考,以应付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一点对于考试的学生尤其重要。

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一到人多的场所,就会周身不自在。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是把所有的人都当做朋友,点点头,大声招呼,别人自然也会致意回报。虽然他可能永远也无法想起曾经在哪儿认识你,但是你却因此消除了紧张。

有机会你就主动当众讲讲话。自我考验,这样就会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

其次,我们要能够从容地面对羞辱。

公然直接羞辱人的言语,不论是卑鄙的、恶毒的、残酷的、无聊的、惊人的、小气的,都有一个共同点——说话的人很冲动,而且,被逼得无话可说。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辱骂而变得像他一样失去理智,应付他的基本对策,就是保持冷静安详,只有这样才能稳操胜券。

(1)“我不要跟你这种人讲话”

这样可恶的人,决定不和你讲话,是你该觉得很幸运的事,你就该坦白表示出来,采取以下方法:

①对他说:“啊,太好了!”“真是老天有眼。”

②假装没听见:“你说什么?”“你是说……?”“我没听见,你再说一遍好吗?”

他若不肯再说,就是他输了。

他果真糊里糊涂地再说一遍,你就以牙还牙:“抱歉:你这种人说的话,我听不见。”

(2)“你自以为是什么人?”

这样的话,是要你对自我认知产生疑问,就因为你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你才能够以此为根据而有言行举止。况且,你也有相当的处理经验,认识你的人多半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说出这种话?

①不要动怒,索性让他把他的话说清楚:“依你的意思,我要是某某人,才够资格和你说话,是吗?”

②谦和一点,请教他:“我倒没想过这个问题。你常常自以为是什么人吗?”

③用开玩笑的方式:“我不大确定。不过,我一定算是个人物吧,有不少人给我写信呢?”

“天气不好时,我就自以为是拿破仑。”

“现在吗?我自以为是受害者。”

“不管是谁,反正是你没有听过的人。”

④幽默一点,指指旁边的人:“我自以为是他,你再问问他自以为是谁。”

(3)“难道没有人告诉过你……”

下面接着要说的,当然是你的某项缺点,或是你的错误言行。当着众人的面,对你说这种话并不是善意的,他要提醒别人也来一同注意你的缺点。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①当做他自己曾有这样的切身经验:“没有人告诉过我。喂,别人告诉你这种话,你的感觉如何?”“好像没有,你大概常常有这种经验吧?””

②告诉他为什么没有人这么做过:“我认识的人,还没有这样不懂礼貌的。你遇见过这种人吗?”

③承认你有过这种经验:“有是有,可是,这样讲话的人我从来不理他。”

④煞有介事地想了起来:“嗯,有的,不过那个人,是个心理变态者。”

(4)“你少来这套。”

这是不大尊重人的话,即使是当众以不屑的语气对你说了,你仍应该礼貌地答复,回答的方式不外乎一般客套:

“不必客气。”“请笑纳。”

如果是你说的一句话,惹怒了对方,而使他说出这样的话,你觉得他的怒意莫名其妙,你的话可以说重些:

“本是你应得的,何必恭维!”

(5)“还在找事?”

当众对你说这种话的人,不是真心地关心你的失业问题,特别是,你并不希望别人知道时,他这么说更是存心要你丢面子,这不是朋友应有的行径。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采取:

①不必客气,回敬他一句:“没话说了,还在找话?”

②讽刺他一下:“怎么?你原来的职位,还在等理想人选来取而代之?”

③幽默而答:“不是啦,我在找洗手间。”

总之,面对羞辱,应当从容,冷静,以静制动,以礼制辱,这样,就可以稳操胜券。

3.摆脱消极情绪的阴影

消极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为在别人没有打败你的时候,你却先打败了自己。

一位牧师正在考虑明天如何布道,却一时找不到好的题目,很着急。他6岁的儿子总是隔一会儿就来敲一次门,要这要那,弄得他心烦意乱。

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图夹页撕碎,递给儿子说:

“来,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你回房里去,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还原,我就给你五美分去买糖吃。”

儿子出去后,他把门关上,得意地自言自语:

“哈,这下可以清静了。”

话音刚落,儿子又来敲门,并说图已拼好。他大惊失色,急忙到儿子房间一看,果然那张撕碎的世界地图完完整整地摆在地板上。

“怎么会这样快?”他不解地问小儿子。

“是这样的”,儿子说,“世界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头像,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

牧师爱抚着小儿子的头若有所悟地说:

“说得好啊,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生活也正是这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原因不在于别人,而正在于我们自己本身。

有人对消极情绪作了初步统计,得出人大致有54种消极情绪和表现。一个消极的苦果,便足以毁坏我们生活的某一个方面,甚至对整个人生历程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消极的苦果,皆由日久天长养成的八种人类习性所生发:

(1)缺乏目标

缺乏目标,就是缺乏人生的目的和方向,缺乏自己生活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不知道自己想获得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不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会怎样,生活会怎样,家庭会怎样,财富会怎样;没有动力,没有激情,没有信心;看不到机会,无法把握自己的心态、生活、工作和学习,一如水上浮萍,东飘西荡,不知何去何从。

(2)害怕失败

害怕失败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遭受过无数的挫折,于是,失败的恐惧感时常伴随着我们。这种恐惧感来自于对过去“伤害”(遭挫折、被耻笑)的记忆,这些记忆造成内心的胆怯和懦弱,从而使人产生消极的想像力和预期的失败感。

当人们在做出一个新的决定时,心态消极的人往往想到曾经遭受过的失败景象,于是忧虑退缩,裹足不前。

(3)害怕被拒绝

我们在生活中遭到过太多的拒绝,父母拒绝我们、老师拒绝我们、朋友拒绝我们。我们听到过太多的“不”——不行、不能、不好、不可以……于是在内心深处留下了障碍。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被拒绝的种种可能就立刻出现。害怕遭到耻笑和打击,害怕失去自我信心的恐惧,妨碍我们开口求助,阻碍我们前进。

(4)埋怨与责怪

人们一旦遇到问题和障碍,总是找借口、找理由,其目的就是推卸责任,把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不利”都推给外界和别人。其根源是内心的渴求与现实的不一致。这样,在我们不能正视困难、面对自我,不能达到心理平衡时,就自然而然选择了一种逃避行为,即把责任归咎给别人。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是可怜者。

(5)否定现实

但现实生活中,无法面对不如意、不利的事物,于是夸大障碍,找借口来逃避,从不找自己的原因。这是一种懦弱、胆怯和无能的表现。

(6)做事半途而废

不明白人生历程实质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这一道理,对事业没有坚强的信念和决心,不能坚持到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挫折可能带来的种种伤害。于是认为不可能实现,不可能达到,不可能成功,因而迅速放弃自己原有的努力。

(7)对未来悲观

就像下坡比上坡容易一样,人类似乎天生有“悲观”的倾向。要积极很困难,要消极很容易;要乐观很困难,要悲观很容易。悲观的情绪像瘟疫,会迅速传染开去。悲观与前面几大习性有关,可称做一种消极的“并发症”。因缺乏人生的意义与目标,必然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看不到美好未来;因“害怕”“半途而废”而无成就感,必定自惭形秽,因而得过且过,表现得十分自私;为了保持做人的最后一点点“尊严”,必然要以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猜疑忌妒、易怒等方式来发泄,以缓释内心深处的悲哀。

(8)好高骛远

好高鹜远,表现为不切实际的空想,把成功寄托于一些不可能发生的荒唐想法上。经常在这种“幼稚”的心态下生活,必然加重“侥幸”的心理,而不愿脚踏实地,拾级而上,奋斗成功。殊不知,要实现离奇的想法,也是要奋斗的。

好高骛远者为了弥补“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掩饰内心的空虚、脆弱和恐慌,必然做人做事虚伪,处心积虑,贪图虚荣,以暂时麻醉自己。

消极情绪一旦产生,就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丧失成功的机会,使美满生活的希望破灭,限制人们潜能的发挥等等。这使我们在整个人生的航程中,一路上都在作晕船状。使得我们在面对未来的航程中,总是感到失望、恶心甚至呕吐,从而无意认定生活的目标,无力操控航向,只能随波逐流,任由漂荡,更谈不上欢乐、成功、健康和享受人生旅程的美好风光了。

那么,如何摆脱我们的消极情绪呢?

首先,要在实际生活中,多想想自己的长处而不是缺点。

每个人都有优点,正像每个人都有缺点一样。我们要在生活中充分注意到自己的优点。

第二是要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

这是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你自己,没有一个人可以等于你,没有一个人和你的指纹、你的声音、你的特征或你的个性完全相同。从“你”这个字的最终意义来看,你是独创一格的,你是“第一号”的。明确了这一点,你会对自己更加看重和珍惜。

第三是要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

对自身能力抱有信心的人比缺乏这种信心的人更有可能获得成功。尽管后者很可能比前者更有能力、更加勤奋。重要的是要坚信自己必定会获得成功。

即使在尚未达到目标之时,也应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这样会使你此时此地就感觉到成功,也会使你在别人面前显得是个成功者。事实上,这是一种增强自信心的方式。

花点时间想像一下,如果你登上职业高峰,生活将是什么样子。不妨做点白日梦,想像你坐在总经理办公室里的情景,想像随之而来的巨额报酬和发号施令的权力。然后,回头再想想,在通向总经理办公室的道路上,你经历过的每一阶段,所有你已经达到并超越的前期目标。在白日做梦里,当想像自己达到某种近期目标时,还要在想像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你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你在每个阶段都充满信心——强有力的自信心。

为了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美丽,抛掉消极悲观,带上勇气和信心上路好吧!

4.让自卑从生活中走开

蜗牛是苦恼的,它背着自己的重负。我们不要让自己变成蜗牛,背着沉重的自卑心理前行。

有谁愿意成为一个自卑的人呢?大概没有。所有在实际生活中说自己为某事而自卑的朋友,都认为自卑不是好东西。他们渴望着把“自卑”像一棵腐烂的枯草一样从内心深处拔出来,扔得远远的,从此挺胸抬头,脸上闪烁着自信的微笑。

自己瞧自己不顺眼,自己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这就是自卑。当然这“不顺眼”、“矮一头”都是以别人为参照系的:“我皮肤黑”,是和别人比而显得“黑”;“我个矮”,矮是相对于高而言的;“我眼睛小”,世界上有许多大眼睛的人,才衬托出了“小”。这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实实在在摆在那里,让你藏不了躲不了否不了忘不了,于是你有了自卑的理由。你可怜自己又恨自己,于是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和时间精力,企图去改变那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但却常常成效甚微。

杰克也曾经是个自卑的人。但自从他开始从事心理咨询这个工作以来,他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这一点可以从参加会议时他坐的位置来证实——过去,他总是坐在旮旯里,即便对某些问题有看法也不轻易发言;而现在他更经常的是坐在前面,即使对会议主持人也敢发表不同看法。这种变化,当然是得益于心理咨询,在为别人排解心理困扰的同时,杰克获得了观察、了解、认识人的许多新角度和方法,从而也更深刻地了解了自己和周围的人。

有个小女孩的事情有点好笑,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自卑原来都是自找的!

有个女孩儿为了自己耳朵上的一个小眼儿非常自卑,于是便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医生问她眼儿有多大,别人能看出来吗?她说她梳着长发,把耳朵盖上了,眼儿也只是个小眼儿,能穿过耳环,不过不在戴耳环的位置上。

医生又问她:“有什么要紧吗?”

“哦,我比别人少了块肉呀,我为此特别苦恼和自卑!”

现实生活中像她这样的这种人实在是太多了,这种人诉说他们因为某种缺陷或短处而特别自卑。把这些缺陷或短处集中起来,几乎无所不包:什么胖啦、矮啦、皮肤黑、汗毛重啦,什么嘴巴大、眼睛小、头发黄、胳膊细啦,什么脸上长了青春痘、说话有口音、不会吃两餐、家里没有钱啦,统统都是自卑的理由,而“耳朵上的一个小眼儿”大概是其中之最了。

这个“耳朵上的小眼”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不满意弗洛伊德式的研究,认为他们只关注病态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放越低,对人的指望越来越小。”马斯洛如是说。马斯洛着重研究了那些“自我实现的人”,在这个基础上使心理治疗成为开发人的潜能、改善人的生活质量的一个新途径。

当我们把目光从自卑的人身上转到那些自信的人身上时,便会有新的发现:上帝并不是对他们宠爱有加,让他们全都完美无瑕。如果用“耳朵上的小眼儿”这样的尺度去衡量,他们身上的种种缺陷也可怕得很呢。拿破仑的矮小,林肯的丑陋,罗斯福的瘫痪,丘吉尔的臃肿,哪一条不比“耳朵上的小眼”更令人痛不欲生?可他们却拥有辉煌的一生!如果说他们都是伟人,我们凡人只能仰视,就让我们再来平视一下周围的同事、朋友。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就在那些成功者身上找出种种缺陷,可你看他们照样活得坦然自在。自信使他们眉头舒展,腰背挺直,甚至连皮肤都熠熠生光!

有人说,自信的人才可爱,此话颇有道理。一个自信的男人,会使女人获得安全感;一个自信的女人,会使男人感到温暖安详。而自卑的人,不由自主地会在别人面前,甚至是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显出一种不自在,他总在担心别人会怎么看自己。这种不自在会微妙地影响两人的关系,使双方经常“误读”对方的信息,造成隔膜与冲突。而自信的人,与人交往时坦诚自然,能更多地流露出自己的本色,能更有效地与人沟通和交流,也就更容易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为自己赢得友谊和爱情。

自卑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自卑,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内心安全感。他们总是特别“善于”发现自己的缺陷、短处和生活中不利于自己的方面,然后把它们放到放大镜下去看,结果是吓坏了自己——既然自己是如此糟糕,怎么能去和别人比,和别人竞争呢?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可能遭受的失败所打击(仅仅是“可能”),他们躲避竞争,回避交往,结果是越来越多地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不断遭受的挫折似乎又在证明:瞧,你就是不行!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

只有打破自卑的恶性循环才能逐渐建立自信。但“打破”需要有点决心、有点勇气,还要讲究点科学——要求一个不自信的人去做一件对他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能增加他的焦虑。

“打破”是一个从认知到行为的过程。没有认知上的改变,很难有行为上的突破;没有行为上的突破,就不会产生新的体验,使认知真正内化。

卡耐基也曾为我们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爱尔默·托马斯15岁时常常被忧虑恐惧和一些自我意识所困扰。比起同年龄的少年,他不但长得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他除了身体比别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赛或赛跑各方面都不如人。同学们常取笑他,封他一个“马脸”的外号。但是托马斯的自我意识极重,不喜欢见任何人,又因为住在农庄里,离公路很远,也碰不到几个陌生人。所以平常只见到他的父母及兄弟姐妹。

托马斯说:“如果我任凭烦恼与恐惧占据我的心灵,我恐怕一辈子也无法翻身。一天24小时,我随时为自己的身材自怜。别的什么事也不能想。我的尴尬与惧怕实在难以用文字形容。我的母亲了解我的感受,她曾当过学校教师,因此告诉我:‘儿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体能状况如此,你只有靠智力谋生。’”

但是,不久以后发生的几件事帮助他克服了自卑感。其中有一件事带给了他勇气、希望与自信,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这些事件的经过如下:

第一件:入学后八周,托马斯通过了一项考试,得到一份三级证书,可以到乡下的公立学校授课。虽然证书的有效期只有半年,但这是他有生以来,除了他母亲以外,第一次证明别人对他有信心。

第二件:一个乡下学校以月薪40美元的工资聘请他去教书,这更证明了别人对他的信心。

第三件:领到第一张支票后,他就到服装店,买了一套合身的服装。

第四件:这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战胜尴尬与自卑的最大胜利,发生在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上,他母亲敦促他参加集会上的演讲比赛。当时对他来说,那当然是天方夜谭。他连单独跟一个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是面对很多人。但是在他的母亲的坚持下,他还是报名了,并且为这次演讲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把演说内容记熟,他对着树木与牛群演练了上百遍。结果大出他本人的预料,他得了第二名,并且赢得了一年的师范学院奖学金。

后来托马斯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中,还不止一次说过:“这四件事成为我一生的转折点。”

由此看来,自卑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为什么老要和自己过不去呢?你不觉得自己身上也有许多可爱的地方、令人骄傲的地方吗?也许你不漂亮,但是你很聪明;也许你不够聪明,但是你很善良。人有一万个理由自卑,也有一万个理由自信!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秘密,就在于它勇敢地挺起了胸膛,骄傲地扇动了翅膀。

让自卑从你的生活中走开,一切将变得明快灿烂!

5.永远保持自我本色

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自家的玉米。保持自我本色,你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卡耐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北卡罗莱州的爱迪斯·阿尔雷德是一个极为敏感羞怯且胖乎乎的女孩,她的母亲非常古板,认为她把衣服穿得太漂亮是一种愚蠢,而且衣服太合身容易撑破,不如做得宽大一点。正因为如此,阿尔雷德从不参加任何聚会,也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上学后,她也不参加同学们的任何活动,甚至运动项目也不加入。原因是,她总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长大后,她嫁了一位比她大几岁的先生,但她还是没有任何改变。她丈夫的家是一个稳重而自信的家庭。她想要像他们那样,但就是做不到。她努力模仿他们,也总是不能如愿。她丈夫也几次尝试帮她突破自己,却总是适得其反,她越来越紧张易怒,害怕见到任何朋友甚至一听到门铃声都会惊慌!后来她是彻底地失败了。她害怕丈夫有一天会发现真相,所以每次在公共场合,她都尽量显得开心,甚至装得过了头。最后她竟然想到自杀。

但她终于没有自杀,而是很好地活了下来。

那么是什么事改变了这位几乎自杀的妇人呢?只是一句偶然的话。卡耐基继续写道:

有一天,她的婆婆和她谈到她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她说:“不论遇到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们保持自我本色……”“保持自我本色!”这几个字像一道灵光闪过阿尔雷德的脑际,她发现所有的不幸都起源于她把自己套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模式中去了。

一夜之间她变了!她开始保持自我本色。她首先研究自己的个性,认清自己,并找出自己的优点。她开始学会怎样配色与选择衣服样式,以穿出自己的品味。她也开始主动交结朋友,并加入一个团体——虽然只是一个小团体。当他们请她主持某项活动时,她刚开始很害怕。但是通过每次上台,她都得到了更多的勇气。尽管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但现在她比过去快乐很多。

卡耐基为我们讲的这一故事,实际上是关于保持自我本色的重要性问题。

保持自我本色这一问题,“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了。”詹姆士·戈登·基尔凯医生指出,“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很多精神、神经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安吉罗·派屈写过13本书,还在报上发表了几千篇有关儿童训练的文章,他曾说过:“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

可是这种模仿他人的现象在好莱坞就相当严重。好莱坞著名导演山姆·伍德曾说过,最令他头痛的事,是帮助年轻演员克服这个问题:保持自我。他们每个人都想成为二流的拉娜·特勒斯或三流的克拉克·盖博,“观众已经尝过那种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诫他们,“他们现在需要点新鲜的。”

山姆·伍德在导演《别人,希普斯先生》和《战地钟声》等名片前,好多年都在从事房地产,因此他培养了自己的一种销售员的个性。他认为,商界中的一些规则在电影界也完全适用。完全模仿别人绝对会一事无成。“经验告诉我,”山姆·伍德说,“尽量不用那些模仿他人的演员,这是最保险的。”

保罗·伯恩顿是一家石油公司的人事主任,他曾谈起求职者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他面试过的人超过6000人,也写过一本《求职的六大技巧》,所以对这个问题他应该知道得很清楚。他说:“求职者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能保持自我。他们常常不能坦诚地回答问题,只想说出他认为你想听的答案。”可是那一点用也没有,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一种不真实的、虚伪的东西。

威谦·詹姆士曾说过:

一般人的心智能力使用率不超过1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其实我们还有一半以上是未醒着。我们只运用了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人往往都活在自己所设的限制中,我们拥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却常常不能成功地运用它们。

既然你我都有这么多未加开发的潜能,又何必担心自己不像其他人。遗传学告诉我们,你是由父亲和母亲各自的二十四条染色体组合而成,这四十八条染色体决定了你的遗传,每一条染色体中有数百个基因,任何单一基因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你在这世上是独一无二的。以前既没有像你一样的人,以后也不会有。

即使你父母相遇相爱孕育了你,也只有三百万亿分之一的机会有一个跟你完全一模一样的人,换句话说,即使你有三百万亿个手足,他们也都跟你不同。这只是猜测吗?当然不是,这完全是科学的事实。如果你不相信,那就读读这方面的书。

做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后期的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已声誉卓著,而格希文却只是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以格希文所能赚的三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个欧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忠告,并渐渐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

像查理·卓别林这样的人,以及其他所有的人都曾经学到这个教训,而且多数人得先付出代价。

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成为他自己,才渐渐成功。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以前有许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发挥自己的才能才真正走红。

当玛丽·马克布莱德第一次上电台时,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但不成功。直到她还自己以本来面目——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广播明星。

吉瑞·奥特利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德州口音,打扮得也像个城市人,他还对外宣称自己是纽约人,结果只招致别人背后的讪笑。后来他开始重拾三弦琴,演唱乡村歌曲,才奠定他在影片及广播最受欢迎的牛仔的地位。

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崭新的、独一无二的自我,为此而高兴吧!归根究底,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自我的体现。你只能唱你自己、画你自己。你的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不管好坏,你只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小花园,也不论好坏,你只有在生命的管弦乐中演奏好自己的一份乐器。

6.学会应付尴尬的局面

尴尬总是不经敲门就进来骚挠你,我们要推开门,把这位不速之客用最恰当的方法轻轻地请出去。

你遇到过这种情形吗?有人盘问你,指责你,用言语羞辱你,拿无聊的话来烦扰你,或找你唠叨不休,你想找一句话把他顶回去,让他住口,可是偏偏想不出来。事后,你仔细回想一遍,发现当时只要说出某一句话就可以免受这一场精神折磨。然而事情已经过去,你只能懊恼不已。于是就自问:“我当时怎么就想不到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可能根本就没有存心想出一句应对的话。每次遇到这种情形,你就舌头发麻说不出话,事后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归咎于自己的胆怯、呆板、一受压力就惊惶失措等等。其实,无论你的自我诊断属于哪一种,同样都于事无补。而且一旦下了这种诊断,你随时会想到自己缺乏应对能力,越是想到这一点,你就越会自怨自艾。

别人侵犯你不是因为他爱侵犯人,而是因为你好欺负。别人之所以摆出强者的姿态,是因为你先示了弱。

爱骂人的人、爱唠叨的人、爱说无聊话的人也是一样,如果没找着逆来顺受的人,他们也嚣张不起来。

你不甘在这种人面前居于下风,想对无端找你麻烦的人还以颜色吗?可行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对不顺耳的话加以反驳,不要张口结舌。

(1)要把别人的话听明白

在对付冷嘲热讽、反驳恶意伤人的言语之前,需要培养另一种更重要的能力——如何把别人说的话听明白。这件事讲起来似乎很容易,其实做起来也同样简单,只要改掉平常追究言外之意的习惯,只听那句话的表面意思即可。

譬如一句极普通的话:“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就不会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回答。也许你不是故意答非所问或不肯帮这个小忙去告诉对方确切的时间,而是因为你一向习惯于留心对方的语气、声调、表情和手势,努力品味他的弦外之音,以至于没听清他说的话。

例如,你为了赴一个聚会,正在急急忙忙地穿衣服,你的太太(或先生)走进来,用不耐烦的语气问:

“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

你听到的却不是这句话,而是:

“你怎么这样慢吞吞的?”

所以你就回答说:

“我下班这么晚,赶不上怎么能怪我?我已经够快的了!”

再例如,你和朋友一起吃晚饭,聊得很晚了,你太太(或先生)烦躁地板起脸来打个呵欠问你:

“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

你听到的语意却是:

“我困死了,怎么还不回家?”

于是你的回答就变成:

“别急,马上就走,再等一会。”

又如:你正在上班,走过一位同事身边,他正把手表放在耳边听,见你走来,就问你:

“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

你听到的似乎是:

“我的表好像停了,你的表是几点?”

于是你回答:

“我的表是十点一刻。”

同一句问话,却有三种不同的回答。第一句问话暗含着责怪,第二句显露出焦急,第三句明显具有求助的意思。你的三种不同的回答都是从钟表说起的,但却不符合问话的要求。

严格地说,对于问话:“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可能的正确回答有两种:

“知道”或“不知道”。其余的字句都只是补充修饰。

当然,我们说话的时候用些修饰词并不为过,而且可以说还有增强效果的作用。只要你本意想这么说,用了修饰词自然无妨。假如你回答了人家并没有问的话,与其多说不如少说。

(2)该装傻时就装傻

别人在讲话,你听着听着,突然不懂别人针对你而说的话了。而以一种茫然的神情,傻里傻气地问:“你在说什么呀?我听不懂。”

这完全是明知故问,而妙处就在于此。本来对方处心积虑要诱你招出某些话,只需一句:“你说什么呀?”攻守位置立刻调换,由于你不懂,对方必须进一步解释。本来是他画下编了号的小点要你去连成图案,现在变成他得自己把这幅画连给你看了。

例如,对方问你:“你昨天晚上到哪儿去了?”你回答:“嗯?”“怎么啦?”或是“你问这干吗?”对方不得不直接说:“我九点半打电话给你,没人接。”

又如,对方本来质问:“你喜欢那个女孩吗?”你一装糊涂,对方只得说:“每次我过来,都见你和她在说话。”

以上两种情形中引爆定时炸弹的都是对方,因为你装了糊涂,本来隐含危机的一句话变成了一句比较容易应付的话,你也就不会被迫不打自招了。

如果对方来势太凶,最有效的方法是《圣经》上所说的,别人打你这一边脸时,你送上另一边脸再让他打。也就是拳王阿里所说的:“站稳了让对方去打,等他打累了,他自然就会倒下。”

假如有人走到你面前,指着你的鼻子骂你是“惯用暗箭伤人的小子”,你不妨说:“哦?一共有几支暗箭?”有人骂你:“你是我所见过的最懒惰的人!”你可以回答:“真的?你什么时候发现的?”

你先承认,然后诱导对方说下去,直到对方辞穷为止。但是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有一个要诀:你要有足够的自制力,耐心听他说下去。如果只听一半你就发起脾气,那就会前功尽弃。

如果你没耐心也没时间等对方说到无话可说的地步为止,有个速战速决的方法,就是把他的棒子接过来,别强装笑脸听他骂你,改由你亲自动口把自己骂个够,叫他插不上嘴。

这时候,骂人的乐趣被你占去了,对方自然也就没戏可唱了。

最后还有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法:沉默。如果你对如何应战没有把握,别忘记你还有不应战的自由。你拒绝加入。

(3)“要是我的话,就不会这样!”

这是一句假设的指责,说话者并没有作出什么结论。他为什么不说明“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呢?为什么不用直截了当的字句来责备你呢?”

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他还不能确定该作何种结论。他在等你自动招供“这样”的后果会有多么严重。二是他的反感、怒意或其他情绪还在持续着,要看你作何反应,他再进行下一步行动。

①你可用的回答有两个:

“你为什么不会这样?”

“那么你会怎样呢?”

不论他怎么回答,现在是你在控制局面了。假如他把那句话又说了一遍,就显然是示弱了。

②既然对方语气不猛烈,那么你就可以放宽肚量,表示能够体谅他“这样”。

“何必对自己那么严格呢?”

“开始你不会,慢慢你就会了。”

或是以告诫的语气说:

“是啊,我可不赞成你这样!”

或者以高人一等的语气抚慰对方:

“放心吧,我比你明白,不会出什么问题。”

③如果情况允许,你愿意强硬一点也行:

“如果我是你,我也不会这样。”

“我知道你不会,你有苦衷。我不会怪罪你的。”

(4)“像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

说出这种话的人对你的性格、为人采取的是一种蔑视态度。他未必真的知道你是哪种人,不过是要借这句话来告诉你:他不欣赏你,他看你不顺眼。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方式:

①完全同意他的话:“经常见吗?”

②表示像你这种人很不错:“算你运气好!”

③故意误解:“真的,我是AB型,你怎么知道的?”

④庆幸他有这样好的眼力?

“谢天谢地。你不知道好多人没见过我这种人,害得我常常要作自我介绍。”

(5)“你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

谈话中突然牵扯到你的父母,这是最令人恼怒的事,但是千万别因为父母受了指责而生气。对方与你父母无冤无仇,并不打算侮辱他们,他的目的是惹你发火。这时,你一定要巧妙应对。

①别上钩!你说:“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②你默默地想一会儿,然后说:“我记不得了,恐怕得麻烦你亲自去问问他们。”

③作肯定的答复回敬他:“我只记得他们教育我不可以问这样无礼的问题。”

看了以上几种情况,相信你再遇到类似的尴尬时,定能巧舌如簧,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