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精典教育:教育漫话
10284900000011

第11章 德育的具体意见(六)

老师的重要性及要求

如果家里的导师能以父亲的姿态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彻底地施用以上讲的种种合理方法,他会比较容易地得到教育成果。你的子女也能在学习和礼仪方面取得意外的成就。

不过,导师是不能随便实施鞭笞的,实施前必须得到你的许可,实施时你也必须在一旁监督。

毕竟是把孩子交到一个陌生人手中,你最起码得了解他的为人,看看是不是细心谨慎。如果他人品低劣,请他用作何用?

父母一旦认定合适的导师,就要对导师表示出尊敬,这样导师在孩子心目中就是一个伟大的形象,导师才有威信可言。如果父母表示出轻视,那子女也一定认为这个人不值得尊重,纵使这位导师有卓越的才华,在子女看来也只是花拳绣腿,对于导师的吩咐,他更不会去服从。

前面提到过,为子女树立榜样是教育良方。所以,要想使子女尊敬导师,父母就以身作则尊敬导师,导师要想学生品德高尚,导师就以身作则,做高尚的行为。

导师自己如果任情任性,那么引导孩子克制感情便是白费力气;导师自己行为邪恶,举止无礼,则孩子的行为也不会高尚。

好习惯养成不容易,坏习惯一学就会,所以父母应该留心,让子女远离不良榜样,尤其是仆人。但不可采取禁止的方式,因为你越禁止,孩子反而越想去接近。

其实,教育过程中有一条需要好好遵守但却难以做到的规则,就是从子女在刚会说话的时候起,身边必须有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的人,他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走上正轨,不让他们接受任何不良的伴侣。

但这样高素质的导师不好找,即使有也需用高薪聘请。至于在这方面的花销,提醒父母不要因眼前的失去而忽视长远的利益。把钱投资在孩子的未来上绝对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子女拥有了坚定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即使暂时没有良田美玉,也无碍于过有意义的、成功的人生。

让孩子财产丰裕而精神贫乏,不是教导好他们,而是毁灭他们的人生。有些人不吝惜金钱,让孩子从小过奢靡的生活,穿得好,吃得好,住得舒适,一大堆仆人嘘寒问暖,而对于孩子犯的错却一味纵容,哪怕是一些邪恶的错误。我认为这样做的父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为了夸耀自己,而不是真正为子女考虑。

只要你为子女的精神方面付出,即使没给他们多少财产,也是真正地爱护子女。

一个聪敏、善良的人是幸福和伟大的;一个愚蠢或邪恶的人,无论他拥有多少财产都是卑微和平庸的。所以,你的教育极大地决定着子女未来的幸福。

要找到德行兼备的导师很难,他需具有一定的年龄和经验,以及良好的德行和较高的能力。随便找一个导师得承担误导孩子的风险,所以父母要留出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合适的导师。

蒙旦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蒙旦的父亲正在为蒙旦聘请一位导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可这时博学的卡赛特利阿为解除饥饿的痛苦,不得不在巴塞尔去制木食盘,卡赛特利阿肯定希望接受这种聘请,但他们之间无法沟通信息。

做什么事都是不容易的,要想找一位理想的导师你就不要怕操心,怕花钱。

假如你能找到一位好导师,你绝不会后悔付出的金钱和时间。子女拥有的良好品行会证明你的花费是值得的。

父母要把为孩子选导师当作为孩子择偶一般重视。

首先,你不应该持有试一试的心态,想着不好了再去换。因为这种试试的方法使孩子接受断断续续的教育,始终得不到什么真正的东西。其次,一个只具有良好的声誉、丰富的学识的人还不够格当导师。最后请导师时你不可凭信友谊,或受夸大其词的介绍所迷惑。

总之,父母在为孩子选导师时,一定要谨慎行事。

一般导师是不称职的,他们对自己的职责不够清楚,父母更不清楚,以为让导师教孩子文化知识就行了。针对以上情形,大家可能会同意我的说法,好导师不容易找,导师得有丰富的学养和良好的修养,否则教育的目的是不能够达到的。

前面提到了,大家都希望导师学风严谨、学识丰富,但导师仅把自己学来的拉丁文和逻辑等知识灌输给学生还是不够的,这种装饰还不能使他变成一个优雅的绅士,或者是拥有真正的德行与豁达的胸怀。

把子女培养成父母理想中的青年绅士,需要拥有良好德行的导师进行行为示范,无论什么时候都言行得当,然后要求孩子也要遵守良好举止的要求。

这是一种技巧,不是教得好,或从书本上就能学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所以,导师得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孩子的衣服也许可以由裁缝做得很合适,孩子的动作也许可以由舞蹈老师教得很得当,这些事情固然能使他显得很体面,却没有一样能够使他变成一个修养良好的绅士,即使还有其他的知识装饰也不够。相反,这些知识会让他更加自大和傲慢。

孩子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称赞,必须具有良好的礼仪。没有礼仪,其他一切只会让人把孩子看成自大、无用或愚蠢的人。

没有礼仪,无论什么美德都会走样,胆量会变成野蛮,学问会变成迂腐,才智会变成滑稽,直率会变成粗俗,温和会变成谄媚,即使学问和才能得到了一定的称赞,但子女还是得不到别人的欢迎。

只有经过打磨的钻石才能对人有用并且得到青睐。如果加以镶嵌,它们就更加光彩夺目。相比之下,美德就是一种宝藏,良好的礼仪使它们焕发光彩。要想受到大家的欢迎,子女的行为不仅要充满力量,还要动作优雅。坚实是不够的,就是有用也无济于事。

总之优雅的态度才能让子女行为得体,从而得到别人的称赞。

因为大家满意或厌恶的情绪取决于你做事的态度,而不是你做了什么。

懂礼仪,不单单指见了人要脱帽问好,而是在当时的情形下,自然大方而不失优雅发自内心的一种动作,包括一切言谈举止。

懂礼仪的好习惯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学到,所以父母在这方面要及早着手,以免孩子为此而烦恼。当他在有导师管教时便应该学点儿礼仪,因为没礼貌的坏习惯学来简单,改掉困难。

子女在别人面前圆熟自然的举止应该就像技艺高超的音乐家一样,指端所触无不成调,不必用心,也不必思索。如果一个人在交往时老是担心着自己某一部分的行为,那么他难免会矫揉造作,做出失礼的事情。

礼仪最需要由导师亲自去照料,因为礼仪方面的错误别人会先注意到,但本人往往是吃了苦头之后才知道的。人们对这种错误是厌恶的,而且喜欢对此议论,还往往在犯错者背后言谈,这样的话,犯错者的品质会被嘲笑,也不能从别人的评判中得以进步。

其实,就算是朋友间希望对方改正错误时,也常常不敢告诉心爱的朋友,指出他们在礼仪方面犯了什么错误。

或许,在其他事情上犯下的错误,大家还可以客客气气地告诉对方,这样也是无损友谊的。唯有礼仪方面的错误,根本就不能提,哪怕是暗示别人。而有权指出这种事情的只有管束他们的人。况且成人之后,孩子在礼仪方面的错误很少有人能指出。

所以,导师要集中精力去培养孩子的礼仪,在孩子离开他之前尽量使他在一切举止上养成一种习惯性的、优雅的态度。当以后他没有心情去接受,或是没合适的人去教他的时候,他在礼仪方面完全可以听取别人的劝告。要实现这一目标,导师要做出好的行为示范,娴于礼仪。

拥有优雅的礼仪,孩子将会受益匪浅。凭这一点,他可以吸引很多朋友,从而使成功的路子变宽,在事业上会取得不错的发展。单凭厚厚的百科全书,孩子是不能得到这些好处的。这并不是说可以忽视知识,不过不可把它们看得比礼仪更重要,或直接把礼仪排挤掉。

导师除了应该娴熟礼仪以外,还应该深谙人情世故。

首先,他应该懂得怎么去辨别别人的人品。学生到了能懂得这些事情的时候,导师就要教他们识人之道,把各色人等的特点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果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孩子就会不分黑白,以貌取人,自己只在乎外表,没有别人的劝解,就不知努力。

其次,导师应该教导学生,对某些人的图谋要知道猜度,知道防备。青年人的本性最容易趋于极端,因此导师要教导他们,对人不可过于多疑,也不可过于相信。

最后,人们经常从小事情上暴露出内心状况和本来面目。导师要教会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从细微的迹象出发,对别人进行正确的判断。好人和坏人,聪明人和傻子,有着本质的区别,导师要教会孩子熟悉人世的真实情况。

这样一来,孩子在渐渐成人和逐步进入社会的过程中经历的是一次蜕变,父母要特别小心地帮助孩子渡过这一关。不可像现在的情形一样,让孩子离开导师的指导,只身闯社会,无法避免堕落的危险。很多青年人正是由于缺乏严格的教育,变得骄淫放荡无所不为了。

缺少对人情世故的必要了解,对世间的真实状况又全然不知,青年人一旦进入社会,就发现世间的情形和导师所教的理想状况完全不一样,他们就会怀疑自己所受到的教育。

原来以前的管束和教训全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只不过为了拘束孩子,但凡成人了,就拥有了自由,他们以前被禁止去享受的事物,现在可以尽量地自由享受了。

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在各种诱惑面前,会把持不住的。他们为表明自己是一个成年人,于是过起了放荡的、不规则的生活,以前导师教给的良好德行全然不顾了。

预防这种弊端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进入社会之前,导师就把社会的真实情况告诉他,尤其是社会的黑暗面。告诉他社会上总有一种专门利用别人、居心叵测的坏人。然后指导他怎么对付这样的人,怎么识破他们的计谋。

此外,还应告诉孩子一些深受其害的青年人的悲惨遭遇,使他引以为鉴。警告他只有拥有名誉的人才有前途,一旦名誉扫地,便会遭人鄙视,贫困潦倒。

到了这种地步,误入歧途的青年才会错误地认为导师的谆谆教导只是用来约束小孩子的,认为成人了就该舍弃理智上的主张,完全随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种错上加错最后积重难返的惨痛教训,导师应该在孩子懂得这些事的时候随时提醒孩子,使他信服。

但小孩子是很容易受影响的,当你把邪恶的事情告诉他时,可能是在教他去做邪恶的事。所以,孩子需要一位小心谨慎的导师。

首先,他懂得人情世故。其次,他要观察并判断出孩子的心性、倾向和弱点。选择合适的案例,利用合适的方式,做出正确的警醒。但绝不能为防止孩子学坏,一点儿社会上的事都不讲,那么孩子就永远也长不大,永远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旦走进社会,反而更容易成为受伤的羔羊。

一个人越是单纯就越没有防备,也就越容易成为狩猎的对象,而在人世的唯一防备,就是让孩子彻底懂得人情世故。

青年人应该在他的心理上准备好后,逐步走进社会,越早越好,这样才能慢慢锻炼他们人情练达的能力。

毫无疑问,身处社会,孩子会为来自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小团体的危险所裹挟。所以,导师应提前让孩子知道有哪些危险和应对危险的方法。

比如,什么人会欺骗自己,什么人会陷害自己,什么人可以推心置腹,最重要的是怎么去辨别他们,认清他们的真面目。此外,还要知道,什么地方就是让人看见的,什么时候对于别人的目的和图谋装作不知道。

如果孩子对这种教育方式怀疑,那么不妨让他因此吃一点儿苦,只是不能损害他的清白和名誉,仅仅是为了教导他凡事要加倍小心。

社会是一本大书,里面的智慧不是从学校的课本中就能学到的,它需要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处理各种各样的事,细心观察,积累经验的。

所以,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把它教给青年人,以免他们日后进入社会,不至于像迷失了指南针或地图的航海家一样,而是事先注意到了暗礁、浅滩、急流和流沙的所在,并且懂得一点儿驾驶技术,这样他们在获得经验以前便不致遭遇灭顶之灾。

只教给孩子如何学希腊文和拉丁文,或教给他们物理学和玄学,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社会人,也不能帮助孩子怎么聪敏地和别人相处。而书本不能提供的知识,正是孩子进入社会必须具备的技巧。

所以,一个绅士与其做一个良好的逍遥学派或笛卡儿学派的学者,远不如娴熟希腊、罗马的作家,因为那些古代的作家对人类的观察与描写很成功。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的人绝不会实现人生价值或有一番成就。

较之孩子成长真正需要的东西,现在欧洲学校时兴的学问和教育上的照例文章大部分都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说,即使不学这些,对孩子将来的事业也没有妨碍。

但沉稳和良好的礼仪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

许多青年人在社会上遭遇困难,不受欢迎,都因为缺少礼仪,也因为这个缘故,他们刚入世时,遇到和理想中不一样的情形,就会显得生疏、笨拙。

本来这些品行都应该有人去教导,尤其最应该得到导师的帮助,但可能学这方面不能带来像学了一首诗就能背一首诗这样的现实效果,因此大家常常忽视它们,把它们看成教师职责中的小事,或者认为不是导师分内的事。

无论父母还是学校,好像都用拉丁文、希腊文或其他知识让孩子哗众取宠,而根本不把一个绅士所应当精通的事情放在眼里。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于国家的人物。

如果一个人学有余力,想在自己的专业上继续深造钻研,并且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那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总有一天你能生活在你的梦想和愿望中。在前进的道路上,他最好找一位有本领、有经验的导师,当遇到困难时,有人耐心地给予指导。

这个导师不必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全才,也不必对你从事的专业有多透彻的见解。因为成功全靠自身的努力和勤奋,世上没有哪一个伟人是在导师的管教下而享誉世界的。

导师重大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循高尚德行和智慧的原则;在于逐渐将真实的社会展现给学生;还在于使学生喜欢并模仿优秀的人的行为,当他们自己这样做的时候,给他力量和鼓励。

培养孩子为了目标勤奋努力,不畏艰苦的品质时,导师要注意训诫孩子用功学习,免得他游手好闲,习得坏习惯。

没有人愿意孩子在导师的管束之下成为一个有成就的批评家、演说家或逻辑家,或愿意他深入钻研玄学、自然哲学,或者成为历史学、年代学的大师。对于这些方面的知识,导师让孩子涉猎一点儿就好,不必过于深入。相比之下,关于人情世故的知识、德行,孩子还是应该多多接受,从而培养自己从容应对社会中的人和事的能力。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奢望他们什么事情都学到,所以孩子最大的精力应该用来学习最重要的事情。

辛尼加曾批评过他那个时代的相反的做法,但是那个时候却不像现在,Burgersdiciuse和Scheibler到处都是。

假如辛尼加生在现在,看见一般导师以为自己的最大任务就是把各种文化知识塞满孩子的作业和大脑,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感想。

他一定更有理由支持他的看法,我们不是教他们生活,而是教他们学问,也就是我们学习,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辩论;我们受的教育只能把我们留在学校,而不能使我们适应社会。

这种风气大行其道,却没能很好地符合孩子的需要,反而支持了制造这种风气的人的行为。况且风气一旦形成,大多数人的理智就会为这种现象所迷惑,很少有人去怀疑,即使有人质疑,别人反而可能把他们当作傻瓜,批判他们散布异端邪说。

一般人可能容易被这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悲哀的是,高素质和好修养的人也会相信这种教育方法。

只有用自己的理智考虑问题的人才知道孩子真正应该学的东西是什么,至于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学的一些花里胡哨的知识最终会被遗忘,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

孩子如果在大庭广众面前用自己的知识哗众取宠,而不是做出优雅的行为举止,必定会贻笑大方,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绝不能说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个理由,娴于礼仪和人情世故是一个导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因为一个有能力而又上了年纪的人,即使他对某种学科没有多少心得,但他还是可以指导学生学得相当深入。学习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相关的课本来解决,但他如果对于人情世故是一个外行,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使孩子明白人情世故、娴于礼仪的。

在人情世故和礼仪方面,导师可以通过与人交际,或者参照上层人士所实行、所容许的礼仪,经过长期锻炼,使这种知识成为他自己的一部分。

这种知识只能通过实践获得,不管书籍上叙述的英国绅士如何有礼貌,导师自己都不可能学到。

如果导师自己都不注重礼仪,首先,学生无法习得良好的礼仪;其次,导师的不良榜样会毁掉他的全部教诲。因为一个从粗野的、没有良好教养的伴侣中间长大的人绝不能够变成一个举止优雅的人。

前面也提到过,德才兼备的导师不好找,所以,在这方面,父母要做好心理准备,不惜金钱和时间,找到中意的人选。当然,孩子有了导师后,父母不能什么都不管了,父母还得有意地观察,看看导师平时都给孩子讲些什么东西。

还有,当子女由自己照顾时,父母要注意不要做一些低俗的行为,说一些粗俗的话。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不要过于看重拉丁文、希腊文或哲学知识,要懂得分清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