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0272000000037

第37章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赏析]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诗人朴厚纯真的性格及喜客好客的心情。生活气息浓郁,很是感人。

根据作者自注可知,来的这位客人是县令,乃是主掌一县大权的父母官。这一身分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杜甫当时虽然是客居他乡又无官职,但在当地尚有一定的知名度。二是说明杜甫平易近人,与邻居们关系密切,不分彼此,与人民息息相通。

首联写自己生活环境的清幽,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表现了环境的幽雅僻静。更暗示出诗人心境的宁静和谐,毫无尘思俗念。正因如此,他才能抹去社会地位、权利给各阶层的人们所造成的鸿沟和界限而完全平等相处。什么县令、庄稼老汉,在诗人心里,都是平等的人,这一点在封建等级制分明的社会中又是多么难能可贵。

颔联由外向内转,写院中的情景,写接待来客的随便,不用特意准备,也不事先打扫一下卫生,而是任其自然,越这样越能表现主客间的默契相亲。

后四句写待客。前两句是实实在在的家常话,听来十分亲切,我们从中很容易感受到主人盛情待客而又力不从心的歉疚之情,也暗示出主客间的深情厚谊。

尾联笔意转折,别开生面。前人唯指出这两句“峰回路转,别开境界”《喻守真语》这一点,未进一步挖掘其思想意义。实质上,这联诗更深层次的意蕴是表现杜甫与普通百姓的亲密关系,也说明他在这一时期里具有平等思想的光辉。虽是商量语气,也可看出诗人是真心邀请东院的庄稼老头儿来陪这位县大老爷喝酒的。若在平时,在其他场合,这是绝对不可想象的。而县令与百姓的同席平等正是由于杜甫这一中间环节。这不恰恰表现作者的平等观念及与人民的息息相通吗?杜甫的这一感情又是一贯的,《又呈吴郎》诗表现的是更深挚的同情贫弱百姓的感情,读来令人心灵震颤。这正是杜甫的感人之处,也是杜诗彪炳千古,一直深受后人喜爱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