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0272000000035

第35章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

这是一首咏岳阳楼的绝唱,与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诗可以合称咏岳阳楼诗的双壁。两首诗被大书在岳阳楼左序毯门壁间的两边,而令后人不敢再题(见方回《瀛奎律髓》)。

首联直接入题,写刚刚登上向往已久的岳阳楼的感受。清人仇兆鳌评此二句说:“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这仅是从字面来理解,把本词原来的意境理解得太浅了。诗人所写并不是简单的登临的喜悦,其中还包含着自身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等许多人生感触。本来早就听说此楼之壮观,可是直到今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得以登临,其感情能仅仅是喜悦吗?显然不是。其中也有悲怆的成分,而且悲的意味还相当浓,这是不难体会的。

颔联从面积和水势两方面描绘洞庭湖的浩瀚广阔,表现出一种涵天盖地,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展示出诗人博大的胸襟与抱负,并为后面的抒情作好意境上的铺垫。

颈联由远眺写景过渡到自伤身世。亲朋没有消息,孤独寂寞之情难耐,衰老而又多病,迟暮失落之感倍增。眼看着楼下的一只孤舟,想到全家漂泊无依,没着没落,不但昔日的壮怀皆成泡影,就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了。这岂不太惨了吗?此种生活何时才能结束?作者在尾联作了含蓄的回答:战乱未靖,苦难不止。国不安宁,家不得生,他怎能不感伤流泪?诗人把家事与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使抒发的感情更加博大深沉,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具有更深广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