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千年文萃:诗苑
10272000000017

第17章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赏析]

开头两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以凌空欲飞之笔,生动展现了一轮明月在云海苍茫、气势磅礴的天山云雾间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其境界的雄浑和阔大,有如天外飞来,眩人耳目,使人在神思遐想中,心胸为之激荡。“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紧承前两句诗意,不仅进一步渲染浩渺无边的景色,而且巧借秋风把内地与关外联系起来。举目望去,那浩浩长风从遥远的天山吹来,以不可抵挡之势,横跃万里山川,一直吹到玉门关内。以上四句,借助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融天山明月、苍茫云海、万里长风于一体,不仅妙点诗题,而且极力渲染出边关辽阔无垠、荒凉冷清和杳无人烟的典型氛围,从而为边防将士的翘首家乡奠定了基础。

接着,似乎该写戍边者的情思了,然而诗人却笔锋一宕,把边关征战推向历史的纵深:“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孤军深入,追击匈奴,却在白登山中,被围七日。而今青海湾一带不仅一直为胡人觊觎,而且曾经一度被吐蕃占领。这一古一今的巧妙勾连,就把战火的连绵不断与沙场的惨烈厮杀揭示出来了。为此,诗人深沉地感叹道:“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自古以来,只见将士应征出战,却不见有人能够归还。

在进行如此深沉、久远而阔大的历史反思后,诗人才回转笔锋,妙笔点题,揭示今日征夫的凄凉心境:“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他们举目回望,由目睹边邑凄凉荒漠的景色,耳闻劲风哀吟悲鸣,遥想家乡美好生活,禁不住忧从中来,愁容满面,甚至肝肠欲断了。最后两句“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借助再造想象,由戍边战士们的思乡推及征者妻子的登楼远望、叹息不已。

纵观全诗,气势豪迈,笔力雄浑,意境深远,构思高妙。读来宛若行云流水,绝无蹇促之感。诗人的浩大胸怀,从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