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病从脾胃生
10268400000038

第38章 脾胃将理法

调理脾胃切忌咸食

白粥、粳米、绿豆、赤小豆、淡豉等食物,都有淡渗通利小便的作用。但是如果小便频繁,就不能食用。因为它们会使小便更加通利,而小便通利,阳气便会随着小便外泄。还要切忌食用黏腻不易消化的面食,但是如果食用面食后感觉舒适,那就不必忌食。

调理脾胃在用药时,如果没有出现水饮停积、水湿内聚的情况,就不要服用泽泻、猪苓、茯苓、灯心、琥珀、通草、木通、滑石等药物,因为它们都能淡渗利水而通利小便,易伤津液而损伤阳气。如果出现口渴,小便不通利,甚至闭塞不通等症状才可以服用,但是小便通利后就不要再服了。

调理脾胃,切忌食用太咸的食物。咸能走血,助长火邪,消散肾水真阴。同时还要忌食大辛味的食物,如蒜、韭菜、葱、姜、辣椒、胡椒、八角茴香、官桂、干姜等,这是因为辛味具有发散作用,会损伤人体元气。

如果服用升散或者沉降的药物,应当先用一天的时间来调理脾胃,第二天空腹服药,服药之后还应该调理十天。特别是在服药之前三天要加倍留意调理脾胃,如果不这样的话,人体就会因为药物的过度升散而损伤阳气,或者因为药物的过度沉降而损伤阴气。

用药,当顺应四季的温热寒凉

治疗各种疾病,四时用药的方法是:不管所得是什么病,也不管所用的药物是温是凉是寒是热,都要注意依时加减用药。如果春天得病,就应该在所用的药内加上清凉祛风的药物,如荆芥、菊花、薄荷等,这是因为春天得病多夹有风邪;夏天得病,就应该加入大寒清热的药物,如黄芩、黄连等,这是因为夏天得病多夹有热邪;秋天得病,就应该加入温润养阴的药物,如桔梗、沙参、杏仁等,这是因为秋天得病多夹有燥邪;冬天得病,就应该加入大热散寒的药物,如附子、干姜等,这是因为冬天得病多夹有寒邪。这样顺应四时温、热、寒、凉、升、降、沉、浮的规律用药,机体生化的源泉才不会断绝。宋代名医钱仲阳善于治疗小儿疾病,他是深谙其中的道理的。《素问?五常政大论》说,一定要先知道岁气的偏胜,千万不能攻伐天真的冲和之气,这才是最高明的治法。又说,不要违反四时的运行,不要攻伐天地的气化。《内经》还说,不要伤伐人体的生化之气。这些都是用药的一般法则。如果违反这一法则,就会变生多种不同的病症,这时就要考虑斟酌用药,辨证施治了。如果病人喜欢喝酒,或者过多地食用寒凉的食物,或者过多地食用辛热的食物,都会加重病情。这时就要根据具体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法,但是这种临时的权变用药,是不能经常使用的。

摄养

切忌洗澡时迎风取凉,或者出汗时迎风取凉。如果不可避免地要迎风的话,就用手掌慢慢摩擦汗孔使其闭合,然后才允许迎风,这样才不会发生被风邪、寒邪侵袭所导致的疾病。

突然遇到大风、降温天气,衣服单薄不能抵御风寒的人,就应该尽力调动全身的阳气来抵御风寒。阳气虚弱不能抵御风寒的人,就会得病。

如果衣服单薄,身体发冷,呼吸短促的人,就应该添加衣服,并在没有风的地方居住;如果呼吸仍然短促的人,就用一碗热开水,熏蒸口鼻,促进气血流通,呼吸短促的症状自然就会消失。

如果衣服穿厚了,又在不通风的地方居住而出现呼吸短促的人,就应该减少衣物,摩擦汗孔使其闭合,然后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居住。

如果经常居住在高大的房屋,或者被寒冷的天气、阴湿的邪气阻滞了气机,造成呼吸短促的人,也应该使用开水熏蒸口鼻的方法。

如果居住在封闭的小房间,或者在天气炎热时住在寒凉的地方,造成呼气短促的人,就应该迁居到有微风有阳光的地方。凡是出现呼气短促的人,都应该多吃有营养的汤饮,使胃气调和。

如果天气非常炎热,胃口很好,出现口渴,喜欢喝冷水的人,就要根据情况饮用,但是不能饮用过量。如果冬天喜欢吃热的食物,也应该根据情况暂时食用。

晚上睡眠不好,如果是因为被子太厚、热气太盛,就应当马上减少被子,并擦干汗水;如果被子单薄,睡眠不好,就应当增加被子,这样寒温适宜,睡眠自然就安稳了。如果因为饥饿而睡不好觉,那就应当稍微吃点东西;如果因为吃得太饱而睡不好觉,就应该起来稍微活动一下或者坐一会儿。

如果遇到天气改变,出现大风、大寒、阴霾等恶劣天气,就应该提前回避。一般保持温暖,避开风寒,少说话,防止过度劳作,便是调养身体的最好方法。

远欲

名利和身体哪一个与我们更亲密?身体与财物哪个对我们更重要?答案肯定是我们的身体了。如果不珍惜宝贵的身体,而去追逐名利与财物,这和用名贵的珍珠去弹射飞得很高的鸟雀有什么不同呢!世人一定会嘲笑这种行为,因为换取的东西是何等的轻贱,而放弃的东西是何等的贵重。我现在已经六十五岁了,耳朵、眼睛的功能已经丧失了一半,全身的血脉经常躁动蒸腾而扰乱心神,身体就像在水中漂流,闭上眼睛魂魄就会如同浪花一样散去,精神气色一天比一天衰少,饮食一顿比一顿减少,只应对一些简单的人事,病情都会加重,以我自己的身体和精力,又哪能与一颗珍贵的珍珠相比啊!人应当如何养护自己的带病之躯呢?方法就是要安于淡薄的饮食,减少思虑和欲望,少说话以保养元气,不过度劳作以滋养形体,使心空明以维持神明,把寿命的长短与人世间的得失,都看做是天数,于是患得患失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了,血气自然就会调和,而邪气也就没有容身的地方了,病情又怎么会加剧呢?如果能坚持这样做,也就差不多接近道了。这可以说是获得了人生的真趣。

省言箴

精、气、神是人体三宝,其中气是神生化的根本,气足,精就旺;气盛,精就明。气还可以生精,精是气变化而成的。因此,气是精和神化生的本源。真是伟大啊!人应该积聚气以化为精,积累精以保全神,清心静气,顺应自然之道,这样才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有道的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而我只是个凡人,能够做到的只是少说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