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病从脾胃生
10268400000020

第20章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胃气是人体正气的根本

真气又叫元气,是肾脏中的先天之精气化蒸腾而成的,真气必须依赖胃气的滋养。胃气即是水谷之气,也是人体的正气,同时也是化生荣气、运气、生气、清气、卫气和阳气的物质基础,同时又与出于上焦的宗气、出于中焦的营气、出于下焦的卫气相通。对上述这些气,如果分别阐释则各不相同,可本源却是一致的,因此,不应当将它们分别审察。

饮食没有节制,劳倦过度损伤脾胃,就会出现自汗出、小便频繁的症状。这是因为脾胃虚损,元气不足,升降功能失调;元气郁滞不行,气不敛火,就会产生阴火。阴火上行侵凌脾胃,就会导致脾胃元气更加亏虚,水谷之气不升;阳气下行不循常度,二者伏留于阴血之中,资助阴火,于是就出现了发热,即“阴血伏火”的证候。况且足阳明胃经统领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胃气一旦虚弱,小肠之左热、大肠之右燥便会失去统帅,而胃肠燥火也会迫使津液不能正常在大、小肠中停留,在外则表现为不自觉地出汗,在下则表现为小便频繁,而这些又都会加重津液的亡失。津液至中焦脾胃即变化为血液,津液与血都源于脾胃。脉是血的府库,是血液运行的场所。人的魂、魄、精、神、意、智、志等七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津液和血亡失之后,人的精神活动也就无所依存了。由此可见,全身的津液和血液都是由脾胃中的水谷精微化生而来的。

在人所得的各种疾病中,最多的莫过于被风邪侵袭,而风邪又常常是其他邪气致病的先导。如果人经常出汗,毛孔常开,阳气便不能固护于外,人就容易被风邪侵袭而生病;假若皮肤不经常出汗,腠理致密,阳气就会固护周密,人也就不易被风邪以及其他外邪侵袭而致病。

胃中谷气养脾

有人问道:《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如果人体中阳气不能胜过阴气,五脏的功能就会失调,导致九窍不通。《素问?玉机真脏论》又说,脾不及会使人九窍壅塞不通,身体沉重而不能活动自如,称为“重强”。《难经?第三十七难》也说,五脏功能失调,会影响到它们所主的九窍,导致九窍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还说,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都是肠胃病变引起的。以上说法似乎不统一,请分析解释一下原因。

我回答说:脾和胃在五行中都属于土,脾属太阴阴土,又为至阴,阴主静而不动;胃属阳明阳土,阳主动而不停息。阳气动于地下并上行升发,才能生化万物。因此,木、火、土、金、水等五运是自地下向上蒸腾的,而风、热、湿、火、燥、寒等六气的推移是由天上向下沉降的。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与五运六气的运动规律有相似之处。脾土比肝木、心火、肺金、肾水四脏所主之时均长,故有“脾长一尺”之称,它的功能形势如六气,向下遮盖着胃,并与胃的上口相连。脾只有接受胃中谷气的滋养,才能助胃腐熟、消化水谷。胃的功能形势如五运,向上蒸发水谷精微并输送至脾,再由脾将五谷的精华布散至全身。由此可见,脾胃精气升降相因,便可以将水谷精气灌溉四脏,滋养全身,还能推动脏腑精气的运行以及循环化生。因此可以说胃是十二经(手足三阴三阳经)气血生化的源泉,是水谷之海。如果胃的生理功能正常,那么水谷精微就能被吸收并营养全身,人体机能就会正常。如果胃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水谷精气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全身营养的缺乏,发生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五脏病的原因在胃,而不在五脏

五脏的精气向上与九窍相通,但是五脏禀受的水谷精气来源于六腑,而六腑禀受的精气又来源于胃。六腑为阳,其功能如同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是无形的、肉眼观察不到的。人体胃气平和,发挥营气上升的作用,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输布至上焦心肺以及全身,就能产生正常的体温,像春夏的温热一样。这种卫外的阳气白昼行于阳分二十五周次,夜晚行于阴分二十五周次,阳气行于六腑,鼓舞升散至极点,就会阳极生阴,动极而静。阳气升散太过,阴气下降,就会转化为像秋冬一样的寒凉。此即阳土与阴土、动与静的矛盾在脾胃功能上的体现。

胃被损伤之后,就不能发挥滋养全身的作用,所以六腑之气就会因得不到胃的营养供给而先衰竭于内,致使全身的阳气运行不畅,阴火乘机窃发并上行,五脏病变也就会随之产生。产生这些病变的根本原因在胃而不在五脏。因为五脏都需禀受一腑的精气,如心禀受小肠、肺禀受大肠、肝禀受胆、脾禀受胃、肾禀受膀胱等,才能滋养肌肤、血脉、筋骨,所以说五脏表现在外的精气衰竭之证,如两目晦暗、面色无华、骨枯肉脱、形体羸弱等,都缘于六腑化生营运的精气先衰竭,五脏因得不到所需营养物质的供给,也就随之衰竭了。

胃病,则人身气血全亏

肺主收敛肃降,又主臊、焦、香、腥、腐等五气,肺气亏虚,清气下流,与脾胃的阳气重叠并陷于下焦,就会出现身重而不自如的症状。胃气受病之后,清气不升,湿浊下流。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湿邪多侵袭脾脏。而脾又是至阴的脏器,本就属土主湿,如果湿浊太盛,阳气受阻,浊阴内伏,就会填塞九窍的源泉,使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九窍。所以说五脏功能失调,就会使九窍不通。

胃腑健旺,便能升举水谷所化生的清阳之气达于上焦。清阳之气上滋心肺,出于头面官窍,就会使人耳聪目明;清阳之气充实在四肢肌肉,就会使人手足强健;清阳之气布散于肌肤腠理,就会使人体体气温和。如果脾胃虚损,阴火乘虚上侵,水谷的精气不能上输,反而闭塞下流,就会造成九窍失于濡养而不通利的症状。可见,胃腑受病,不能生化供给营养物质,就会导致十二经的气血都出现不足。胃气衰少,便不能运行津液;津液不行,血就会亏虚;血亏,五脏所主的筋、骨、皮、肉、血、脉都会因失去荣养而衰弱,这是气血全都亏虚所致。劳倦过度、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都会引发脾胃病。因此,得了脾胃病的人在日常饮食起居中都应该格外慎重。

凡是得了脾胃病的人,即使不并发或转化为其他疾病,但是也已经损伤了身体,折损了应有的寿数。再加上针刺、艾灸和用药的差错,想要他们健康长寿又怎么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