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五彩纷呈的昆虫世界
10267900000024

第24章 夏日“歌王”——蝉

蝉,也叫知了。每到夏日,它便身披“沙袍”,高唱枝头,显示着夏的繁荣热闹。

蝉,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蝉科,分布于全世界。已知的蝉有1000多种,在我国就有十几种,最常见的是夏蝉中的油蝉。

蝉的视力很好,长有一对复眼和三只单眼,可以说“眼观六路”;但由于各种蝉在鸣叫时产生的声波不同,却不能“耳听八方”。蝉多栖于柳、杨、槐等树上。它虽“歌声”嘹亮,但并非用口而歌,而是“以胁而鸣”。原来雄蝉腹部都有两片薄薄的间鼓,音鼓与强有力的音肌相连。这音肌每秒可伸缩数十次,拉动音鼓相应振动,于是便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奇妙的是,蝉的音鼓上面,都有两片盖板,与鼓膜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这就是共鸣室。由于盖板的大小不同,鸣室也有特色,加上鸣叫的腹部运动不同,于是便形成了不同音调和不同音色的蝉鸣。雌蝉虽然不发声,但在腹部有“窃听器”。

蝉不仅歌声悠扬,而且仪态端庄,被人们誉为歌唱之王。声声蝉鸣撩起了我的思绪,一个美丽的传说,立刻浮现在我的脑际。古希腊著名音乐家爱诺莫斯和文献学家亚里斯塔克,在雅典举行一场轰动全城的竖琴比赛。音乐家爱诺莫斯炉火纯青,演来得心应手,出神入化,赢得阵阵掌声。正当他在演奏蝉鸣时,琴弦突然折断,眼看这场比赛就要输给对手了。说来也真巧,这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一只鸣蝉,竟把“琴声”和谐地持续下去。结果,爱诺莫斯终于击败了对手,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也是以后竖琴之所以用鸣蝉来装饰和做标志的由来。

蝉在一生中要经过卵、幼虫、拟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夏天,雌蝉用尾端生有坚硬锯齿的针状产卵管,在小树枝上刺许多小孔,把卵产在木质内部。每只雌蝉一次产卵12粒左右,一生约产20~30次。雄蝉交尾和雌蝉产卵后便筋疲力尽,先后死去。秋末冬初,蝉卵便孵化成纺锤形白色幼虫。当它破膜而出,在树枝上蠕动时,便落到地面上,随即钻入1米深土中,开始漫长的地下生活,靠吮吸树根汁液为生。幼虫在地下一般要经过2~4年才能长成,有的甚至要经过十几年。美洲有一种蝉竟然要在地下待17年之久。而所有蝉的成虫其生命只不过30~50天。对比起来,真可谓是“十年囹圄,一朝光明”了。

蝉和大多数昆虫一样,没有骨骼系统,支撑身体的是坚硬的外壳,由于这层外壳的限制,幼虫长到一定阶段,必须脱去旧壳换上“新装”,才能继续生长发育。幼虫一般共脱5次皮,然后变成拟蛹。蛹化之后数天,蛹壳开始破裂,蝉便爬到离地1米以上的树干或树枝上,用前足紧紧地抓住树皮,身子一动不动,只见它的外皮背部中间出现一个“T”字形裂缝,露出浅绿色的身躯,脱下最后一次皮,留下表面棕褐色的皮壳粘在树上,称为“蝉脱”、“蝉衣”。蝉大多在夜间九点钟左右脱皮,约需半小时。蝉的这个变化过程,生物学家称作“羽化”,而古人则称为“金蝉脱壳”。

蝉是自然景观的装点者,它的鸣叫不仅给人以天然的音乐熏陶,而且往往给诗人、画家,特别是工艺美术家以创造灵感。蝉又是家禽的好饲料。以“知了猴”喂鸡,可产双黄蛋;而蝉脱,则是著名中药,功可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解痉、退翳明目等,均有良效。

杜恒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