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话鲁商
10260100000032

第32章 致美斋话佳肴美不胜收

四做鱼兼烩两丝,

斋名致美味堪思。

京华多少闲情趣,

小酌围炉此地宜。

致美斋是京师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饭馆,坐落于前门大街煤市街与粮食店之间。据史料记载,其开业于明末清初,原来以姑苏风味名噪一时,而后由于清乾隆皇帝御膳房大厨师景启的加入,使得致美斋的菜点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可谓“集南北烹调之表,汇御膳民食之粹”而享誉京城。到了清末民初之时,致美斋的生意一度衰落。这时候,有三个山东人看准了时机,趁机买下了致美斋。他们三人各有一套制作卤菜的手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山东风味逐渐被顾客认可。为了扩大经营,店主将煤市街路西一处U字形的二层楼买了下来,开辟了单间雅座。据老一辈的致美斋食者回忆,当时的店铺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分为两个院子,四合院式的两层楼,青砖为底,朱门两扇,致美斋的牌匾高悬于门庭上端。院内一进门是一个很大的鱼盆,活鲤鱼在里边游来游去,青青的绿草漂浮在水面上,既可观赏,又可以指鱼为菜肴。另一个院子在西边,是个坐北朝南的红楼,大红的雕漆门,门里曲径通幽,一个个单间里全贴着名人字画,青砖铺地,红漆桌椅,清静舒适。有的房间用木隔扇相隔,遇有宴席便将隔扇拉开。碗、盘、碟等都印有万寿无疆的字样,象牙的筷子点缀其中,显示出其精美和高雅的品位。由一条很窄的胡同进入一个小小的庭院,里边有几间单间的“雅座”,三五亲朋,随意小酌,在这里别有一番情趣,冬天围着炉火,更觉惬意。

致美斋的这三位店主,通力经营,十分团结,加之厨师阵容齐全,技术精湛,讲究色、香、味、形等,开发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菜肴,如四吃活鱼、云片熊掌、游龙戏凤、三丝鱼翅、百鸟朝凤、寿比南山等。特别是四吃活鱼,一条鱼能做出四种吃法,摆在桌面上令人赞叹,头尾红烧改清煮做汤;中段鱼身,从中间鱼骨处劈成两半,一片糖醋,一片糟溜;鲤鱼的鱼子,营养丰富,可单独红烧。

致美斋的点心,以焖炉烧饼和萝卜丝饼最为有名。焖驴烧饼是一种甜味的芝麻饼,大小只如牛眼,几个连在一起,有豆沙、枣泥、白糖等馅;萝卜丝饼,把萝卜切细丝,加荤油、葱、盐等调料做馅,俱在焖炉中烘烤而成,皮酥馅香,为老北京所喜欢。每逢中秋佳节,致美斋也做月饼,这时来吃饭,伙计总会端一盘刚出炉的热月饼来请顾客品尝。

致美斋不仅菜肴精美,服务态度也精致求美。无论掌柜、伙计都很和气,总以笑面相迎,殷勤接待。入座之后,先沏一壶茶,让你喝茶休息一下,然后来请点菜。饭罢,伙计又提来开水冲茶,仍可品茗。如果还有兴致,可以向伙计要一把胡琴来,唱唱京戏,人家也不会厌烦。20世纪30年代,致美斋的一位老掌柜,谈吐不俗,很有风趣,喜欢给人相面。遇到熟人,只要他不忙,必来陪坐,还要上一道“敬菜”,这是免费赠送的,以示亲热。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致美斋再次扩大,增设了分店,又有了一座三层楼,匾额由清末书法家王序题写。民国时,致美斋达到鼎盛时期,由山东人王东海出任经理,店铺员工达到100多人。皇亲国戚、民国政要、艺苑名流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在描写饮食业老字号的话剧《天下第一楼》中,也提到了当年北京的名流、商家以能去致美斋品尝菜点为荣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