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话鲁商
10260100000018

第18章 八大祥绸茶布天下扬名

八大祥中皆曰“祥”,

谦祥泉祥排成行。

绸布茶当开新庄,

孟家青蚨日月长。

经过章丘孟氏的苦心经营,到18世纪末,一个庞大的民族工商业集团迅速在周村崛起,连锁店遍布大江南北,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竖起一块辉煌的里程碑。其旗下拥有的谦祥益绸布店、瑞蚨祥绸布店、瑞林祥绸布店、鸿祥茶庄、瑞生祥银号、泉祥茶庄、阜祥当铺、春和祥致记茶店等,便是被商界推崇备至、闻名天下的“八大祥”。

这里,我们择其六家介绍如下:

(一)谦祥益

在清嘉庆年间,旧军孟毓溪家的恒祥染纺兼布店,已是周村较有规模的工商业,连工人带店员有几十号人。丰厚的利益刺激着投资者的胃口,孟氏改变过去将赚来的钱放债或买地的传统做法,转而重新投入工商业经营和发展中去。周村大街是号称“日进斗金”的繁华之地,原大街南首的万顺街有一处十分宽大的宅院,据说本来为刁姓大户所拥有,因子孙后代不争气,家道败落。孟氏趁机买了下来,重新建设,并与西面大街上的布店打通,成为前店后厂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大字号。孟氏后又在北京、汉口、郑州开设了分号,业务内容扩大为加工、批发兼零售等多项经营。

道光初年,孟毓溪因病去世,身后只有一子孟传珠。孟毓溪之弟孟毓湄则有四个儿子,所以他们主张将家中全部资产按人均分掉。实际上,他们家的财产主要是孟毓溪父子挣下的,孟传珠坚决不同意分。弟兄们之间调解不成,诉上了衙门。结果孟传珠官司打败了,仅分得4万两白银和周村恒祥母号,其余家产及盈利较多的分号被其他弟兄们瓜分了。

孟传珠将资产全部投资于工商业,把周村商号改为谦生德(祥号),他下定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要经营好事业,管理人才是第一要素。于是毅然任用原恒祥雇员董连元为经理,并且放手让他大胆经营。董连元是学徒出身,受东家如此信任,心中十分感激,与东家对企业经营和用人方面作了较大调整,并且根据市场需要以棉布、颜料批发和棉布漂染加工、外销为主要业务,避实就虚,取得市场优势地位。随着业务不断增大,店名再次改为谦祥益。

谦祥益发展十分迅速,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北京等地设立了批发零售分号,加工贸易额成倍增长,名气越来越大。由于经营有方,北京谦祥益创建后,生意极为红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门外东月墙谦祥益老号被烧毁后,于宣统元年(1909年)他们又在前门外廊坊头条重建谦祥益老号。到清末民初,谦祥益发展到鼎盛时期,此时,资东是足智多谋的孟养轩。在他的经营下,孟家先后在周村、任丘、上海、济南、天津、烟台、苏州、汉口、青岛等地开设谦祥益绸布店20余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谦祥益系统,总投资白银400万两,合银圆600万元,比开张之初资产增加百倍。至清末民初,先后又在廊坊、青岛、烟台、博山等地开设零售分店。孟传珠因病去世后,董连元受命主持业务,以货真价实、薄利多销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市场,深得少东家孟养轩信任和支持。董连元病故后,张禹门、高云台、何子业相继为总经理。

进入民国后,孟养轩将谦祥益总柜迁往北京,周村成为丝绸棉布的收购、染色和批发的基地。1919年,孟养轩在天津估衣市街开设谦祥益保记绸店。但因受国外产品的冲击,布匹和丝绸业务利润越来越少。1933年,孟养轩看到经营茶叶利润较大,于是将周村谦祥益原来的业务停止,投入资金8万元,成立鸿祥茶庄,并且再度将其作为孟氏全国商号的母号。然而,比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经营历史的泉祥等兄弟字号来说,鸿祥经营茶叶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孟养轩重新投巨资建设了欧式门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并经常亲自坐镇指挥,但仍然起色不大,勉强维持到解放。

(二)瑞林祥

清朝初年,孟氏在北京开设了瑞生祥布庄。至乾隆末年,资东孟毓栩经营的瑞生祥已是十分红火。于是他挑选了一部分雇员,又在北京开办了瑞林祥绸布店。到他的第三代分家,分为居业堂和慎思堂二支,瑞林祥归了慎思堂。可是慎思堂人丁不旺,主要是靠各店忠心耿耿的掌柜帮助维持。道光时,外国商品大批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绸布受到了冲击。

瑞林祥趁机大量经营进口洋布和合成布料,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同治初年,资东看到兄弟各支纷纷在繁华昌盛的周村城发财,也不甘落后,于是,在周村大街中段路东,靠着谦祥益北侧买下房产,重新起造楼房,开办了周村瑞林祥。这座造型独特的商业铺面建筑一直存留到今天。前面是一层三间前厦,与后面二层古色古香高楼交相辉映,都采取了飞檐斗拱四梁八柱形式,粉饰得金碧辉煌,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在春和祥、南鸿祥(谦祥益)各种新式西洋建筑的映衬下,更显得灿烂夺目。

周村瑞林祥当时受到孟氏的重视,一下子就投入了白银11000两做流动资金。最初主要经营博山大漆等物,后转向以经营绸布为主,规模不断扩大。辛亥革命后,瑞林祥在后院又开设了瑞华丝绸厂,自己收蚕、烘蚕、缫丝、织绸,印染后自己销售并批发给外地各号,保证了质量。直至20世纪20年代,周村瑞林祥共有员工20余名,仍以货真价实、品种齐全、服务周到、童叟无欺赢得了大量的顾客,年盈利7000元左右。至30年代,北京瑞林祥总号及各地分号因亏空太大纷纷倒闭,只有周村瑞林祥独立支撑。不久,孟氏因世乱遭劫,资东避居济南,一个百年老店就这样因联号亏空巨款被逼得倒闭了,只余下大街上高大宏丽的楼房,成为昔日辉煌业绩的见证。

(三)泉祥茶庄

清道光初年,章丘孟传珊在妻子高即蕙支持下,以高氏私房钱3000两银子,在周村鱼店街路北、大车馆南首购地建房开设了万蚨祥杂货店,主要经营生活、生产用品,如锅、勺,鏊子及铁制农具等,因为精打细算,买卖做得十分红火。后来,孟传珊出资收购了大街北首路东一家布店,将两处买卖并在一起,重建了店堂,增加了茶叶、绸布等零售业务,生意越做越大,资金也更加充盈。孟毓瀚死后,弟兄四人分家单过,孟传珊自立堂号。在夫人指点下,孟传珊在周村大街成立了专门经营茶叶的商号——泉祥。将原来万蚨祥旧址改为瑞蚨祥绸布庄。为了保证茶叶质量,孟传珊在南方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建立许多茶场,直接生产和加工茶叶成品。

1896年,孟传珊之子孟洛川将周村泉祥总号迁往济南,周村成为分号。1910年,孟洛川又在北京、天津、青岛、烟台等地陆续设立了分号,但以周村规模最大,30年代的年纯利润达6万元,为全国孟氏各商号之冠。可以说“祥字号”创造了最早的连锁经营模式。其店号规模、规范化程度,以及恪守的诚信文化,都是那个年代其他商号所不及的,这不能不说是孟氏家族的一大贡献。

孟洛川经常到周村老柜视察或主持业务,还在周村为姨太太修建了专门的公馆,隔一段时间来住上几个月。最多时有员工40多人,仅配茶工人就有20多名。上世纪初,在周村大街,鸿祥和泉祥相距仅100米,鸿祥的掌门人是孟养轩,而泉祥的掌门人则是孟洛川。孟养轩是孟洛川的族侄。1933年,孟养轩眼热泉祥经营红火,为了同叔叔竞争,他把周村谦祥益原来的绸布业务停止,投巨资装饰了富丽堂皇的欧式门面,成立了鸿祥茶庄。当时方圆300公里以内都知道泉祥,许多茶商赶着马车来泉祥拉茶叶。但鸿祥一开业就和泉祥打起了价格战,想以此来压倒泉祥。泉祥毕竟是经营茶叶的老行家,更是不甘示弱。一个月下来,鸿祥就赔了20万银元。泉祥也是前店后场的模式,前面临大街是楼上楼下各三大间楼房,装饰虽不十分夸张,却有一种古老凝重的气势。在泉祥茶庄的北墙上,至今仍悬挂着已经装裱过的收货条等契条,昭示其悠久历史。

(四)春和祥致记茶庄

春和祥致记茶庄资东是孟德明,开创时间稍晚。其老柜在济南西关筐市街路西,曾是济南三大茶庄之一,在北京、天津、周村等地都设有分号。周村分号地址在大街中段路东,开办于清末时期。它的楼房高大气派,前面是二层三间新式铺面,宽敞明亮,货源充足,虽不能与泉祥、鸿祥争雄,却也非一般茶叶店可比。后面是套院,设有配茶车间和仓库,另有住宅和接待室、账房等。

同瑞林祥一样,周村春和祥虽然生意兴隆,效益很好,但后期济南总号及各地分号亏空严重,使它们受到拖累,本来十分红火的买卖,逐渐因资金紧张而经营困难。民国以后,经理宁兴五在困难的条件下惨淡维持,到20世纪30年代时干脆关门倒闭了。

(五)鸿祥茶庄

鸿祥茶庄的资东是孟氏进修堂开办的谦祥益。民国以后,周村绸布业发达,经营者达数千家,加上洋货充斥,竞争十分激烈。1933年,资东孟养轩看到经营茶叶利润较大,于是将周村谦祥益原来的绸布业务停止,投入资金8万元,在大街中段路东成立鸿祥茶庄,并且再度将其作为旧军孟氏进修堂全国商号的母号。为了与有悠久经营历史的泉祥等兄弟字号竞争,孟养轩重新投巨资建设了欧式门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又花巨资聘请经验丰富的刘寿康为经理,调用全国各号精明强干的店员40余人到鸿祥,从全国各地购进优质茶叶30多万斤。开业之时,恰逢中秋佳节,孟养轩亲自坐镇指挥,各界人士纷纷到场祝贺,雇用学生仪仗队吹吹打打,留声机播送优美的音乐,一时使周村万人空巷,成为商业界一大盛事。但红火过后,受到树大根深的泉祥茶庄的排挤,加上地方势力的敲诈勒索,后来越来越萧条,但仍然是周村的商业大字号。

(六)阜祥银号

孟氏在周村开办的阜祥银号位于周村状元新街中段路北,前后五进院落。临街为楼房,是营业柜台。第一进院落有接待室、总账房、休息室、经理室等。后面主要是库房。建筑厚重结实,防火、防盗功能很强。它由章丘孟毓瀚创办于清朝乾隆年间,另有吉祥号、瑞生祥等银号。孟毓瀚去世后,孟氏弟兄四人分家,成为强恕堂的产业。阜祥银号和当铺都在同一个院内,资本在1万两左右。光绪年间,阜祥在高青、淄川、章丘、长山设立分号。民国以后,阜祥成为周村最大的当铺之一,与保安街南首的黄县丁氏所开的永孚当铺不相上下,有南当、北当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