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话鲁商
10260100000015

第15章 为致富孟洛川奔走京城

章丘旧军孟家院,

孟子后裔持筹算。

八大祥中人声满,

银钱回酬“孟洛川”。

章丘商帮在山东乃至全国都是很出名的,以旧军孟家为代表的章丘帮演绎了商业界的奇迹。据史料记载,在清康熙以前,周村商业城的大部分商号为山西和江南人所拥有。乾隆以后,山东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道光前后,山东章丘帮、长山帮、淄川帮已经可以与山西帮抗衡了。其中以旧军孟氏为代表的章丘帮异军突起,发展最快。在清嘉庆年间,旧军孟毓溪的恒祥染坊兼布店,已是周村较大规模的工商业。“旧军孟家”商业资本集团的代表人物是孟洛川,他所经营的泉祥、鸿祥、谦祥益、瑞蚨祥等“祥”字号商业,遍布京、津、沪、汉、济、青、烟及东北等大中城市。1862-1928年达鼎盛时期,在各地的分号有24家,从业2800人。

孟洛川堪称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清末,民间就流传着“山东袁紫兰,山西康百万,两个财神爷,比不上一个孟洛川”的歌谣。袁紫兰、康百万都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巨富,但两人之和居然不抵一个孟洛川,可见孟洛川名气之大。

孟洛川(1851-1939),名继笙,字洛川,亚圣第六十九代孙,今章丘刁镇旧军村人。孟洛川少年丧父,出身于缙绅望族的母亲高氏立志教子成龙,曾聘请章丘名儒李青函先生为师。但孟洛川性格顽皮,不喜读书,常以数砖计瓦为游戏。一次,因为逃学,高氏令其在中厅罚跪,恰巧管家发现,便婉言规劝,他却拉着管家的手问:“你当大管家,可知营造这座过厅用了多少砖瓦?需要多少工日?”管家摇头不知,孟洛川却张嘴便能算出,管家感到非常惊讶,遂将这事告诉了高氏和孟洛川的三伯父孟传廷。从此,孟家只要有房院营建、年终结账之类的事情,便让孟洛川参加。往往当管家、经理、账房先生对某一问题陷入困境时,孟洛川便胸有成竹地提出精辟见解,令众人折服。孟洛川十几岁时,其父因病去世,母亲将他交给三伯父孟传廷,带着他经常外出参加贸易活动,增长了商业阅历和经验。孟洛川确为商业奇才,仅仅几年工夫,就对商业经营和管理之道烂熟于胸,并处理了几件令长辈和业内人拍案叫绝的事情。18岁那年,孟洛川开始掌管家业,从此纵横商场,驰名全国。

孟洛川祖祖辈辈都是干布行生意的,他的父亲孟传珊在山东济南是有名的布商。清道光初年,章丘旧军镇孟毓瀚之四子孟传珊举行婚礼,娶本县名门之女高即蕙为妻。高氏知书达理,聪明贤惠并且富有心计,她为孟家带来了重要的转机。结婚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日子过得顺顺当当。但孟传珊无意上进,比起三个兄长来,显得没有出息。高氏苦劝无效后,只得劝他走经商富家之路。孟传珊对经商很有兴趣,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也不好开口跟父亲和兄长们要钱。高氏于是拿出出嫁时带来的私房钱3000两银子,助他在周村鱼店街路北、大车馆南首购地建房,开设了万蚨祥杂货店,主要经营生活、生产用品,如锅、勺、鏊子及铁制农具等。因为孟传珊专心于业务经营,又以质优价廉取胜,使买卖做得十分红火。这时,大街北首路东一家布店倒闭。孟传珊立即出资收购了过来,将两处买卖并在一起,重建了店堂,增加了绸布零售业务。在严格管理下,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资金更加充盈。万蚨祥逐渐成了一个大字号。后在夫人指点下,孟传珊在老店址大车馆街与鱼店街路口,成立了专门经营绸布的商号——瑞蚨号;又抽调资金在济南开设了第一家分号,专门经营批零绸布业务。买卖开张后,生意很是兴隆。孟传珊去世后,他儿子孟洛川继任瑞蚨号经理。孟洛川年轻有为,善于动脑筋,他为扩大营业,在章丘家乡办了个织布厂,专织大捻布,自产自销。店铺门面从两间扩大到三间,并将“瑞蚨号”改为“瑞蚨祥”,企求更加吉祥之意。

约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孟洛川首次到北京,看见京师雄伟,行人如蚁,车马如梭,商业兴隆。回到济南后,就派店中员工孟觐侯带一个学徒,用大车运了些大捻布到北京贩卖。孟觐侯他们到北京后,住在崇阳门外手帕胡同的齐鲁会馆。山东的大捻布在北京很受欢迎,带来的布很快就卖完了。于是,孟觐侯他们赶快回济南,又从济南运来大捻布,并跟来两名职工帮助孟觐侯售布。这样实地考察了北京市场后,孟洛川和孟觐侯认识到在北京做生意有很大发展空间,遂决定在北京开一号买卖。恰巧,大栅栏里路北育宁堂药铺倒闭,孟觐侯托人将药铺买过来。经过一番筹备,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瑞蚨祥绸布店正式开张营业。孟洛川在瑞蚨祥中倾注了他所有的智慧。从山东走出去的瑞蚨祥,迅速征服了京城的达官显贵,并叩开深宫重门,慈禧太后的寿服、袁世凯的“中华帝国”皇袍皆在此做就。清末民初,瑞蚨祥已成为北京名气最大的绸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