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被父亲送到画师维罗奇奥的画室学画后,很快就被画师注意上了,因为和一般的学生不同,达·芬奇不仅喜欢涂涂画画,而且还会经常盯着画室里的某件作品看上半天,当然,这一点也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因为一般痴迷于画画的人对于别人的作品,不都有这样一种本能的敏感吗?达·芬奇的超人之处,就在于他能从一些普通的作品中悟出不寻常的东西。
一次,达·芬奇又在一幅作品前细细琢磨,甚至看起来有点发呆的样子。画师注意到了,走过来问:“你在干什么啊,我的孩子?”
“我在思考怎么把画家和雕塑家的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呢。老师你看这幅作品,好像在透视、明暗色彩的分配上都有不少的问题啊,要是作者懂得数学就会好一点了。还有,要是有一些解剖学方面的知识,这幅作品身体的比例也许会处理得更好些……艺术需要科学,只有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了,作品才既有肉体,又有灵魂啊,不过,弄懂这些科学,可得需要专门、长时间和聚精会神的实验吧。”达·芬奇说话的时候是那么的沉静,好像是在自言自语,但又仿佛是深思熟虑过的。
画师几乎震撼了,他已经预感到达·芬奇将成为世界上一流的艺术家,是的,达·芬奇的悟性的确与众不同,就凭他的这种悟性,就足以做出杰出的作品了。
不久,画师开始创作《基督的洗礼》,在这幅画中,他要画耶稣和约翰,还要画两个虔诚的天使在目睹这一圣事,在完成耶稣、约翰和一个天使的创作后,画师把创作另一个天使的任务交给了他很欣赏的弟子达·芬奇。
这可是达·芬奇第一次帮艺术家完成作品,他既激动又有些紧张,他几乎夜不能寐,他注意到画师画的那个天使,鼻子比较肥大,眼睛圆溜溜的,有点无精打采的。“我画的这个天使既要表现出观看基督洗礼这个不平凡场面的狂喜,又要显得天真无邪,还不能和前一个天使相同……”
在画像前思索了整整一天后,达·芬奇开始动笔了,他开始勾画天使的轮廓,不一会儿,在画的空白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天使:他跪在地上,满头卷发,虔诚地看着耶稣和约翰,目光严肃,而看起来又富于幻想,天使被一个薄薄的、晶莹的、像轻纱一样的光轮围绕着,看起来美妙和自然。
“啊,太妙了。”在一旁观看的同学大叫起来,疲惫的画师被学生的叫声吸引过来了,当他看到达·芬奇画的天使后,两眼放光,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全身几乎开始颤抖:“我的孩子,我已经不配再做画家了,我只该去拿雕刻刀了!”
从此,达·芬奇名声大振。画师也真的不再画画了,因为他知道,虽然在绘画的基本功上,达·芬奇可能还没有达到他的程度,但就在构思方面,达·芬奇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而这种构思上的悟性,才是杰出的画家最需要的东西。
何谓悟性?
达·芬奇人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悟性,那么何为悟性呢?
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理性、感性和悟性。理性主要表现为抽象或逻辑的思维,包括归纳和演绎的思维。它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抽象出事物的一般原理。感性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具象思维或形象思维,通过具体的形象,运用语言的描述,进行思维。如形容、比喻、对比、夸张,用于表达人的情感。悟性则集中于内心世界,强调心灵的感悟,自我的完善;强调心灵的探索和联想,其思维方式是悟。心灵的感悟,悟之以道,抚之以心。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悟性早已有之,起源最早,比如中国的《易经》,更多的就是强调悟性的思维。然而,就当前来看,人们对理性和感性比较熟知,对悟性倒是觉得有点不可捉摸,有点玄乎了。
其实,悟性并非不可捉摸:瓦特看到开水壶盖被冲起,马上意识到这里面大有可用,从而发明蒸汽机,这是悟性(只是说看到这个现象那一瞬间的想法,后面一次次的科学试验不属于悟性的范围);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提出万有引力,这是悟性;达·芬奇在思索时忽然从脑海里冒出来一个天使形象,这也是悟性……悟性,可以是一种超常的直觉。悟性人人有,它不立文字,不依理性,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书不能尽言,言不能尽义,它是与规律的一种自然妙合,发问题之宗旨,感现象之根源。科学家发明创造,文学家吟诗作赋,艺术家独具匠心,都是在开悟之后,即有所得;悟性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聪明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捧打不回,这就是有无悟性的区别。智慧有大小,悟性同样也有大小之分,悟性高,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悟性还是一种境界的体验。有悟性的人,其层次不断攀升,每有所悟,便有喜愉。悟有顿悟和渐悟之别。顿悟,当下了然,直指人心。渐悟,是要经过许多过程,才见真如的。
悟者,认识自我。性者,心之所生。悟性,最关键的是必须用心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