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有把握住了机会,才能促使他的成功早日到来。然而,选择一个机会,不可否认有失败的可能。将机会和自己的能力对比,合适的紧紧抓住,不合适的学会放弃。用明智的态度对待机会,也使用明智的态度对待人生,千万不可让“成功”迷失了双眼。
凡是一个做事不踏实的人,面对机会到来的时候,他下决断的方法,往往是七分靠感情,三分靠事实,在这种决策上,就是情感太多,事实相对就少,造成失败多而成功少。因此最可靠的决策、最聪明的决断、最明智的决策,就是在踏实的工作中找到更多的事实,按理支持你的决断,完全以事实为准绳。
爱默生曾经这样说过:“一个所谓优秀的人,乃是指具有正确敏锐的判断力的人。”所谓判断力就是掌握人们行为的方向,它就像轮船上的舵一样,时刻牵引船的前进方向。
对待我们身边的机会,就需要这种判断力。假设我们能时时刻刻以最明智的态度对待它,那就不致于迷失我们的双眼。
当然,没有人能对身边的任何机会加以完全正确的判断,但重要的是,能以明智的态度来思索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然后从中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
不注意细节、随随便便的人总认为,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并非是他们工作踏实而造成的,是因为他们碰到了好的机会。实际上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在任何一个“成功”的机会面前,都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从来不会轻易放走身边任何一个机会。然而,那些不注重细节、随随便便的人,就算碰到了再多“成功”的机会,他们总是表现出一种渺茫的样子,或者说被“成功”迷失了双眼,不知道如何选择。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大家觉得都很土的一个寓言故事——狗熊掰玉米。
一头饥肠辘辘的狗熊翻山越岭正找寻着食物,终于发现了一片金灿灿的玉米地。顿时,他被这眼前的景象惊讶呆了,于是不知所措一下扑向了玉米地,在上面欢呼雀跃。
好大一片玉米地啊!一望无际的玉米,他摸摸这个玉米,又摸摸那个玉米,“一定要找个最大最好的玉米”他心里想。于是他开始了行动,只见那些没啃几口的玉米一个个被他抛落在地,因为它想找到一个更大更好的玉米再好好吃一番,于是他不断的找不断的扔,就这样来到了玉米地的中央,觉得有些累了,可手头上的玉米它一个都不满意,它决定全部扔掉,并对自己说“还么多的机会,不愁吃不到最大最好的玉米。”想到这里,它又开始寻找那又大又好的玉米了。虽然,它比以前要认真了些,也谨慎了些,但看到掰下的玉米还不如自己以前的玉米好它又毫不犹豫的扔掉了。它不甘心,也不相信剩下的玉米都是这样的,于是他找了又仍,扔了又找……
就这样天慢慢地快黑了,这时他又回头看了看自己走过的路和仍在地上的玉米,不觉有些后悔,有一种回头找回那些被他扔掉的玉米的冲动,可看到这些玉米都是被自己啃过的,掉在泥土上又那么脏,他又不觉得多么可惜了。怀着最后一点希望和些许的无奈,它不得以降低了对玉米的要求,只要还可以能吃就行。最后,它非常缓慢非常细心的在最后几排玉米地中寻找还过得去的玉米,可它越找越失望,因为这最后几排玉米都没成熟。
突然,一声“打狗熊啊!”,正在徘徊在玉米地深处的狗熊听到了农夫的声音,吓得急忙窜出了玉米地。万般无奈之下,他怀着沮丧的心情,离开了这片曾给他带来多少惊喜和期望的玉米地。可想而知,等待这只狗熊的依然是饥肠辘辘。
狗熊掰玉米的故事讲完了,可又有多少人在重复着这只熊的经历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众多机会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希望不要像这只狗熊那样,轻易就被迷失了双眼,应该清醒的保持自己的头脑,不让任何机会从我们身边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