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中国历代体育史话(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244800000025

第25章 举重——古代的扛鼎运动

古代有很多力大无比的人,往往用“扛鼎之力”之形容他们。鼎是古代的重器,扛鼎,常常是对大力士的衡量。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武王,以及秦汉之交的西楚霸王项羽都是能“扛鼎”的力士,他们都是古代举重运动的著名人物。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中华民族的举重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时代就有记录(举大刀、石担、石锁等)。从西晋开始一直到清末,举重均列为武考项目。在使用冷兵器作战的中国古代,体力是十分重要的,兵器杀伤力的大少取决于人的力量大小。举重在军事上也用来评估士兵的身体素质。士兵们通常用举起一种称作“鼎”的庞然大物来证明自己力大无穷,动作同今天的抓举有些类似。

传说中夏桀可以拉直铁钩,殷纣能够举起屋梁换下木柱,都体现了其力量之大。最早的中国举重,出现在《列子汤问》“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中,略带有神话色彩,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左氏春秋》记载了很多大力士,比较确切的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鲁襄公十年(前563年),晋国的荀偃等率领几个诸侯国去攻打一个叫阳的小诸侯国(在今山东枣庄一带)。叔梁纥作为鲁国贵族孟献子属下的武士,参加作战。聪明的阳人打开了城

门诱使诸侯军进城。正当诸侯大军鱼贯而入时,阳人突然将悬着的城门放下,想要将入城的队伍拦腰截断,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叔梁纥冲上前去,用双手托住了即将下落的城门,使已进城的兵士得以安全退出,避免了一场大的伤亡。

唐朝时把举重叫翘关,武考科目中还有一个“负重”项目,即负重行走。唐太宗李世民选择军士的条件,要求“翘关五举”,“负米五斛行三十步”。武则天在702年始设武举制,力士汪节一鸣惊人,举起渭水桥上的石狮子。

南宋临安已经有了举重运动,《水浒传》中记载武松的片段:“武松威镇安平寨”一节,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古时举石练习的场景:“天王堂前的石墩,约有三五百斤重,武松去那里,只一把轻轻地提起,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提将起来望空一掷,掷去离地一丈来高。”没有千百斤的力气,何能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吊睛白额大虎?当然,这一撇一掷便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

抱举石头运动在藏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桑耶寺壁画中有四人参加,都穿长袍、紧腿裤、长筒靴,光着头。其中一人刚抱起,一人抱到了小腹前,一人抱到了胸前,一人已将石头扛在肩上,旁边有两位裁判,这幅画面生动地表现了举石头的各种动作,最后要扛在肩上。布达拉宫壁画举重图中,有六人参加,三人穿长袍,三人袍子下襟较短,足蹬各式靴子,留着长发,披在后面;里面有一人已将石头扛在肩上,是这次比赛的得胜者,下有藏文云:“康、蒙古、西藏等地的人举行举石比赛,内朗日巴楼获得第一名。”

现今在藏历八月的望果节,还经常举行举石比赛,比赛时选一块圆形石头,重达一百公斤或一百五十公斤,上抹酥油,参赛者要将石头抱起,从腋下移到背上,然后按规定的范围行走。也有将石头抱起后,从前或从肩部向外抛出,以远者为胜。

延伸阅读

扛鼎

鼎是古代的炊具,用青铜制成,三足两耳,轻则百斤,重则千斤。移动鼎时,是用一根木棍横插在鼎的两耳中,两人各扛木棍的一端,名为“扛鼎”。一人扛鼎练力则是抓鼎的两耳再举起。《史记》中记载秦武王好举鼎,有力气,还以高官厚禄招揽力士。《史记秦本纪》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可见是举鼎过力,折断了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