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10239100000036

第36章 工作保健

1.劳逸结合

有些中风发病与劳动强度过大有直接关系,尤其是那些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更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去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平时不注意,还去做一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结果发生了中风。

现在城市里一般已没有什么重体力劳动了,再说中风人多发生在五六十岁以上中老年人,这些人更不需要做体力劳动。尽管如此,也要注意,平时不大干力气活,如果偶尔搬下自行车,挪动一下沙发等,也可能因突然用力,血压升高,诱发疾病。

中风发病有许多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都是基础疾病。也有些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过度用力,或者长期不活动,血流缓慢,血压过低等。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都要注意尽可能避免这些诱因,工作的安排也要与其相适应。不要过分用力,情绪稳定,也不要太累,不要加班加点、更不要在思想上增加太多的压力。如果做的事太多,有的应当适当放一放,一样一样完成,心理压力会小一点,心情也会平稳一点,这样对预防发病会有好处。正所谓“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柳暗花明”。走不通的路只好回头,做不完的事可暂时放一放,或让别人分担一点。要知道,世上的事是永远做不完的。

2.合理安排工作

同样是脑血管疾病,同样是中风,但差别很大,症状也不同,工作上的安排也应有所区别。有一种脑血管疾病称为无症状卒中,意思是说病人平时一点症状也没有,或者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大脑或神经系统有什么不适,做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却发现脑部有梗塞病灶。对于这种病人从未知晓的无症状梗塞,基本上不影响工作,完全可以正常工作。不过这类病人应该注意回忆一下,或许以前有过什么头昏,一过性手脚麻木,记忆力减退等。也许已经发现有高血压、高血脂,自己没有注意。如果有这些情况,今后工作可要注意一点。

另一类中风病人已经有症状了,肢体运动不灵、麻木,但还能活动,只是稍受影响,力所能及的工作还是可以的。比如做点收发工作、保管资料等。如果大脑思维正常,又是脑力劳动者,可以继续以前的工作,只是不要太累。人是要有精神的,只要自己觉得对社会还有用,就应尽量做一点工作,融入社会,这样对身心都有好处。要是不把自己融入社会,与外界隔绝,或者觉得自己已经无用,被社会遗弃,那将不利于身心健康。人们发现有些老同志由于年龄的原因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一时心理没调整好,失落感严重,疾病接踵而来。

对于病人更是如此,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病人,要合理安排工作。

3.忌用脑过度

虽然工作学习不是引起中风的病因,但在中风好发因素统计中,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其原因是因为脑力劳动时,脑部的血流量增加,全身各器官的代谢加快,生理上消耗不亚于重体力劳动,因而用脑过度易诱发中风。患了中风,患侧的大脑半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思维、判断、记忆功能都受到影响,容易疲劳。因此应强调合理用脑。所谓合理用脑一方面是指学习、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大约1小时)适当地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因为适当地休息可以使神经细胞消除疲劳,重新保持清醒状态。另一方面适当地变换工作学习内容。因为不同性质的工作、学习是由不同区域的脑细胞担任,所以适当地改变学习、工作内容会使不同区域的脑细胞轮流工作与休息。总之,合理用脑可以使大脑皮层功能活动保持兴奋与抑制的相对平衡。如果用脑不当,不但学习、工作效率不高,还可诱发脑血管病的发生。多年来,中风是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1999年4月,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1998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公报”中指出,我国人口死亡顺位,中风在城市和农村都为第2位,其中女性已跃居第1位。我国中风年发病例数可达500万-600万,每年死于中风者近100万,数目相当惊人。

目前,对中风治疗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多数病人都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少数重度残疾病人需终生护理或发展为血管性痴呆。中风使很多社会精英英年早逝,每年数百万劳动力或死或残,大量的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数以千万计的病残病人需要照顾,由此损失大量的工作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因此,中风的预防已经迫在眉睫,而降低中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