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风临床检查与最佳保健方案
10239100000025

第25章 肢体功能康复运动

1.偏瘫病人上肢功能的康复

正确、及时和有效的康复方法可大大降低偏瘫病人上肢的残废率。在偏瘫病人上肢功能的康复中,一般的原则上是近端先于远端,屈曲模式先于伸展模式,反射先于受控制的随意运动,粗大运动先于有选择性协调的精细运动。偏瘫病人上肢功能开始康复的时间,过去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在4周以上,脑出血和脑外科手术应在2-3周之后,脑梗死也要在1-2周病情稳定后再开始进行。目前,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脑梗死发病后,只要病情未再加重,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24小时后就可开始功能康复训练。

(1)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法。偏瘫病人发病后,其瘫痪康复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不同康复期的康复方法如下:

①软瘫期:主动运动法,适用于不完全性瘫痪者。先让病人做假想运动(即用意志支配,发出神经冲动使瘫痪肌肉收缩),然后自己用健肢帮助患肢做助力运动。

被动运动法,适用于完全性软瘫病人。活动原则是先大关节后小关节,活动量由小到大,活动幅度由弱到强,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每个关节各轴位的活动都要做到。活动肩关节时,让病人平卧,家属托起病人瘫痪上臂,竖起与身体垂直,然后慢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活动肩关节各20-30次,每日2-4次。活动肘关节时,家属一手握住病人瘫痪上臂,另一只手握住前臂,慢慢做屈肘活动20-30次,每日2-4次,然后帮助病人做腕部活动20-30次,最后帮助病人屈伸手指20-30次,每日2-4次。

推拿按摩法,适用于软瘫期的病人。家属两手握住病人瘫痪的上肢,从手腕部开始,沿前臂向肘部再向肩部,做一松一紧的推拿按摩,反复推拿按摩5-10分钟。家属的一双手掌放在病人的手掌上,沿瘫痪上肢的前臂内侧向上臂内侧推擦;再从肩部沿上肢外侧向手背推擦,反复推擦5分钟。在进行上述活动时,家属切忌粗暴,以免造成上肢软组织损伤或骨关节脱位,以病人舒适为宜。

②痉挛期:绝大多数偏瘫病人在软瘫期之后即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上肢肌痉挛几乎都发生在屈肌群。康复方法是病人借助健侧上肢的力量,做与上肢屈曲相反的伸上肢动作,用健手做患手指的伸指动作。另外,病人卧床休息时,应将患侧上肢的肘、腕、指关节伸开,减轻上肢屈肌痉挛。

③相对恢复期:经过上述康复之后,绝大多数病人进入恢复期。此期主要是通过训练逐渐修正错误的运动模式而恢复正确的运动模式。具体方法是:

夹捏手指,病人用健侧拇、食两指,在患侧5个手指的指甲部两侧各捏10次,每日3次。

病人自己做屈肘活动与上肢的前后左右活动,由少到多,每日次数不限。

患侧手腕做上下与左右活动,然后手心上下翻转,由少到多,每日次数不限。

患侧的拇指做对指活动,患侧的拇指尖与其余4个手指的指尖分别相对,共做10次,每日3次,若患者不能完成,自己也要用意念去想象对指活动。

患者将患侧上肢做上举动作,然后再做屈臂、伸臂、抬臂、屈肘、旋腕等,每日次数不限。

经常做手指的屈伸、开合等练习,天长日久,天天锻炼。

④后遗症期:尽管采用了多种康复方法,仍有部分偏瘫患者留下了后遗症。此期的康复法有:每日做耸肩、振臂、伸屈上肢、扩胸动作,次数不限。

将两个健身球放在手掌中转玩滚动,进行手腕和手指关节活动。

患者将一根长1米的木棍,一端置于患侧手心,另一侧由健手握住做动力,用力向后、向外、向前推摆各20次,每日早晚各1次。

在患者家中安装一个滑轮,滑轮一端系5公斤物品,用患侧上肢牵拉重物20次,每日早晚各牵拉一次。

(2)偏瘫病人肩痛的康复法。肩痛是成年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肩痛限制了瘫痪上肢的活动,妨碍了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因此,偏瘫病人上肢功能的康复首先是肩痛的康复。偏瘫病人发生肩痛常见的原因是:肌肉痉挛;孟肱关节半脱位;对肩关节病变处理不当(如粗暴的按摩,过分的推拿);关节粘连性病变;肩手综合征。

偏瘫病人肩痛的康复法有:

①正确的位置。病人在仰卧时,患侧肩下(包括肩胛骨)需垫枕,使肩胛骨处于前伸位,肘、腕关节要伸直,掌心向上。在健侧卧位时,使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上肢要有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在患侧卧位时,应保持肘关节伸直位,掌心向健侧。保持患侧肩关节正确的位置,不仅可减轻肩痛,而且有利于患侧上肢的康复。

②适当的活动。在软瘫期,进行肩关节被动活动可防止关节粘连性病变,但剧烈活动可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和肩痛。在仰卧位作肩关节前屈上举时,其患侧肩下要垫枕。在痉挛期,进行上肢伸肌的活动可降低屈肌的张力,减轻挛缩。缓慢被动牵伸患侧上肢伸肌,同样可使屈肌的张力下降。适当的肩关节活动,通过减轻上肢屈肌痉挛而使肩痛减轻。

③患侧负重。在进行上肢功能活动之前,病人坐姿的重心稍向患侧移,使患侧上肢做支撑,此时患肩外旋、稍外展、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直、拇指外展。这种方法可在很短时间内减轻患侧上肢肌肉痉挛而使肩痛减轻。

④使用肩托。不论肩关节半脱位是否有肩痛,都应该使用肩托。在坐位时,其患侧肘部应垫枕。坐位或立位时,病人应该使用肩吊带,避免牵拉患侧上肢,用以防治肩关节半脱位。

⑤理疗。红外线、透热疗法等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有报告,用冷敷、冰敷的方法治疗肩痛有效;热敷三角肌治疗肩痛有效。此外,痉挛肌肉局部封闭疗法(普鲁卡因、强的松等)治疗肩痛也有效。

(3)上肢功能康复的自我考评方法。偏瘫病人上肢功能康复情况,可用下述方法考评:

①检查项目,包括用筷子、端碗、洗脸、拧毛巾、擦身、穿脱衬衣、穿脱裤、穿脱鞋和解系纽扣共10个动作。

②评分标准为上述每项动作能独立完成者得3分,需要他人一般协助者得2分,需要他人较多协助者得1分,完全不能完成者得0分,满分共计30分。

③评价标准,明显进步为康复后增加5分以上,进步增加3至4分,不变增加2分以下,恶化为减少3分以上,病人可根据自己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调整上肢功能的康复方法。

2.偏瘫下肢功能的康复

偏瘫病人下肢功能的康复原则和开始康复时间与上肢功能的康复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康复方法不一样。

主要介绍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法。

①软瘫期:主动运动法,适用于不完全性下肢瘫痪者。先让病人做假想运动(即用意志支配,发出神经冲动命名瘫痪肌肉收缩),然后病人自己用健侧上、下肢帮助患侧下肢做助力运动。

被动运动法,适用于完全性下肢软瘫病人。活动原则同上肢被动运动法。让病人平卧,家属一手扶患者小腿,一手握其膝,使其膝关节伸直,慢慢将患侧大腿向上抬起,再放下,活动髋关节20-30次,每日2-4次。然后,家属用一手握住患侧足背,一手握膝,做屈膝活动20-30次,每日2-4次。最后,家属一手握住患侧的踝关节,一手握住足背,帮助患侧做足背屈伸活动20-30次,内旋、外旋各20-30次,每日2-4次。

推拿按摩法,适用于软瘫期的全部下肢瘫痪者。家属两手握住病人瘫痪的下肢,从踝部开始,沿小腿向大腿部位,做一松一紧的拿按,反复推拿按摩5-10分钟,每日2-4次。家属一手手掌放在患者的足底,沿瘫痪下肢的小腿内侧向大腿内侧推擦,再从大腿外侧向小腿外侧与足背部推擦,反复推擦5分钟,每日2-4次。家属每晚要用温热水给患者烫脚,擦干后用手掌反复搓擦其足底,左右足底各搓擦20次。此外,还应鼓励病人尽可能地进行床上移动训练,抬腰抬臀的搭桥训练,健侧带动患侧的小腿床上抬起训练,卧位转向坐位的训练等。

②痉挛期:绝大多数偏瘫病人在软瘫期之后即出现明显的肌肉痉挛,下肢瘫痪的肌痉挛几乎都发生在伸肌群。经常将病人足被动背屈可防止跟腱挛缩。帮助病人及早站立可防止下肢挛缩畸形。有条件的病人可在床上练习起立,并作双脚原地踏步或足跟抬起而脚尖着地,或轮流将两腿抬高离开地面等动作,以锻炼下肢腓肠肌和股四头肌。当病人的下肢已有足够的持重能力时,即站立有充分平衡能力和主动屈膝能力时,家属可搀扶病人进行或自己一手柱手杖练习行走。但是下肢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错误的加强下肢伸肌肉力量的训练,常可使肌肉痉挛加重而出现“误用综合征”。

③相对恢复期:绝大多数偏瘫病人经过上述康复之后,进入相对恢复期,此期的康复方法有:

床上锻炼法。患侧膝关节值直,慢慢将大腿向上抬起,再放开,活动10-20次,再做屈膝活动10-20次,每次2-4次。患侧足背做背屈活动10-20次,再做内旋10-20次,外旋10-20次,每日2-4次。

站立迈步训练法。开始练习站立时要有家属辅助,足底要完全着地,站直,两脚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两脚要以相等的力量充分着地。当患者能平稳站立15分钟以上时,既可开始迈步行走。行走时要全足着地,脚不能内翻,脚尖不要拖地。

④后期症期:此期的主要康复方法是病人利用各种辅助器具进行步行练习。手杖是下肢瘫痪后遗症者进行步练习的支撑器具,手杖的高度为自股骨粗大粗隆至地面的垂直距离,使用三脚或四脚手杖可扩大支撑面提高稳定性。

3.废用性肌萎缩康复

废用性肌萎缩是指局部肢体并无病损,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其久置不用发生的肌肉萎缩。例如中风病人出现的肢体偏瘫,其偏瘫肢体的低级运动神经细胞并没有损伤,肌肉本身也是完整的、健康的。偏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脑的运动神经细胞或纤维受到损害,不能支配肢体运动所造成的。中风病人的废用性肌萎缩不仅见于患侧肢体,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卧床,不能自己活动的病人。

(1)被动活动。这项工作需有家属协助完成。在医疗人员的指导下,对病人患侧肢体进行一些功能锻炼(昏迷病人包括健侧肢体)如上肢的屈曲、外展、下肢的屈曲、伸直等运动。

(2)功能训练。对有运动能力的中风病人,肌力在2-4级者,可嘱病人从事一些主动的功能锻炼,按病人的最大努力去进行肢体活动。对肌力较低的病人,可在床上运动。肌力达3级者可坐床边,借助上肢的力量进行反复的站立运动,以锻炼腿部肌肉。康复训练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物理疗法。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要配合一些物理疗法,如针灸、低频脉冲电疗法、磁疗、超声波疗法、温热疗法等。

(4)按摩。对患侧肢体定时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组织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