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界理想国
10228900000030

第30章 小胜在智,大胜在德

博商同学会成立两年后,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组织,成为博商企业家们认同和支持的一个平台。“博商人”逐步成为一个共同的称谓。“博商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博商人”的精神特质是什么?博商会也在不断总结、探讨。

2012年2月9日下午,博商会在深圳博商会会所召开了“博商人”文化体系构建研讨会,博商深圳同学会会长石坤山、副会长廖英武、各班常务理事及对“博商人”文化体系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共20余人参加研讨。

作为博商同学会的精神领袖,石坤山会长认为,博商会是一个集教育、咨询、投资为一体的商学合一的企业集群,必须要有能一直传承下去的博商精神。《孙子兵法》认为将军之才是拥有智商、情商、德商和毅商的大将之才,而《帝王学》也认为不悔不怨、不依不恋是帝王本色,德为百业之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精英人士的特点都不约而同地总结为有“德”之士。那博商人作为现代社会精英也是应该具备“德才”的。

黄明强认为,博商会是商界精英的汇集地,企业家的道德高度将决定企业所得到的社会认同度和发展前景。博商人应该有非常高的道德水准。同时,大家要愿意在这个平台上分享成功经验、财富及教育等资源。

邓冰认为博商人的精神核心是:强健体魄、升华境界、共创价值。在她看来,博商会区别于其他商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无边界,可无限扩充的开放包容性。

清华总裁276班班级口号是“团结、奉献、包容、分享”。276班赵勇班长认为,这和博商会的“奉献、服务、分享”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平台资源的共享以及对这一平台的反馈,对于博商会的长远发展和维系同学间的感情是非常有益且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特邀嘉宾,深圳市港澳台文化研究会会长、深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博商》杂志艺术顾问方斌居士认为:从文化层面上解释,“博”这个字意义非常广泛。博商企业家是以企业家的身份来学习、提升自我的一群人,可以说是新一代儒商。而“德”是“博商人”区别其他商人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德”既包括商业道德,也涵盖了社会道德。正所谓博商厚德,“博商人”是一群有德的新时代儒商。

一直负责兴趣委员会各项工作的廖英武副会长认为,博商会的主要工作分为四块:学习、投资、娱乐和奉献,大家来到博商会都是为了创造和享受更多的幸福感,因此,博商人的精神特质也可以总结为上述几点。

徐宁宁指出,她心中的博商精神核心是相互欣赏,共同进步。

郭晓林、廖高兵、杨德全、杨忠诚、李凌、戴玫等同学都认为博商的特别之处在于“博”。郭晓林认为,博商精神的核心精髓是一个“博”字,从“博”字出发建立一个面,从而形成博商的核心精神。

廖高兵的企业口号是“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努力工作,为了幸福我们必须修正自我”。他认为,博商人应该是一群博爱、博学而又富有创新意识,通过自身和群体的学习及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我、引领企业发展的新时代企业家。

杨德全则认为“博”是相对于“商”的定位,“商”才是根本。“博”具有三层含义:精英、宽广、巨大的包容性。博商人应该具备这三点。

曾小明指出:“博商根植于清华,博商精神是否能从清华校训中提炼出来呢?那这样既有传承之意又有创新发展之实。”

可见,大家对博商人的精神特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有几个共同点——“德”是根本,博商人的道德水准要比一般组织都高,这是一群有崇高理想追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好学精神的人。所谓“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有史以来,“德”都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

此外,博商人还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开放包容,愿意与更多人分享。

博商会将博商精神定义为“奉献、服务、分享”,基本上概括了上述特点。博商人正在践行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