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龙百科
10226700000045

第45章 肿头龙

肿头龙又叫“厚头龙”,拉丁文的含义是“脑袋很厚的恐龙”。1943年被发掘并命名。化石主要分布于美国的蒙大拿州、怀俄明州、南达科塔州和加拿大的艾伯塔省。肿头龙得名于其特别厚的头骨。

肿头龙的外观

肿头龙的身长可达4.5米~8米,重430公斤。肿头龙的头骨上覆盖着一个巨大的、厚重的骨质圆顶——像骑摩托车人头上所戴的防撞头盔。在它头上还有大大小小的钉状骨刺,在眼睛及鼻子周围还有钉状的棘刺与瘤状的疙瘩。肿头龙的前肢较短,后肢长,可以直立行走。其尾巴较长,用来保持身体平衡。

肿头龙的生活习性

肿头龙可能过着群体生活。主要生活在山地的内陆平原和沙漠中,这样的地形不利于化石的形成,这可能是肿头龙化石较少的主要原因。肿头龙的牙齿很小但很锐利,可据古生物学家推测,其摄取的食物应该是植物的叶子和种子而不是肉类。肿头龙头骨的结构中有一个大型的嗅叶空腔,这表明它具有敏锐的嗅觉,而宽大的眼窝显示其具有锐利的双眼,这些优秀的预警系统足以让它远离危险。当肿头龙无法逃脱掠食者时,也只能以头相撞作最后的一搏。

肿头龙的头骨

肿头龙的头骨非常肿厚,颞颥孔已经封闭,头骨由前到后包括额骨与顶骨在内的所有骨骼已愈合变厚,使头骨的高度增加。关于其头骨上的骨质圆顶的用途过去曾认为是自卫的武器,现在认为它们在交配季节,雄性以头相撞以争夺与群体中雌性的交配权,这是延续种族优势的自然选择,通过优胜劣汰,使俊美强壮的基因代代相传。另外,在美国蒙大拿州发现的较多的肿头龙证明:头骨最肿厚的应该是雄性。

格氏肿头龙

目前已发现的肿头龙中,最大的要数一种被称为“巨人”的肿头龙,叫格氏肿头龙。它体形庞大,一般身长可达8米,而其它类的肿头龙最大的也不过4米左右,说它是肿头龙类中的“巨人”是当之无愧的。它的鼻子上以及头骨两侧长着大小不等的棘刺、骨质瘤以及疙瘩。

相关背景

肿头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从白垩纪早期在亚洲出现后,便迅速地扩展到北半球。它与鸟脚类恐龙从演化系统上看应该是姐妹类群。古生物学家按照其头骨的高低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即高头肿头龙与平头肿头龙。最早的肿头龙是在英国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发现的,但它不是这两类肿头龙的祖先。这两类肿头龙在这一时期已分道扬镳,古生物学家至今还未发现它们的共同祖先。现在已发现的肿头龙的化石至少有十五个属,平头肿头龙却只有一个属,它们生活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