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龙百科
10226700000042

第42章 窃蛋龙

窃蛋龙又叫“偷蛋龙”,拉丁文的含义是“偷蛋的贼”。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兽脚类肉食性恐龙。1923被发现并命名。化石主要分布于中亚的戈壁沙漠的南部地区(在今蒙古境内)。

窃蛋龙的发现

窃蛋龙的骨骼化石于1923年由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组织的一支探险队在蒙古国境内发现。1924年美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奥斯朋对其骨架进行研究,因为窃蛋龙的骨骼化石正好躺在原角龙产的一窝蛋上,研究者认为它正在偷吃原角龙的蛋,所以奥斯朋给它起了个非常形象但并不怎么好听的名字——窃蛋龙。事隔多年之后,1990年,中国和加拿大的恐龙专家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满达呼发掘到窃蛋龙的部分骨架,其骨架也躺在一窝化石蛋上面。1994年在蒙古国的西北部也发现了同样的标本,但这窝蛋并不是原角龙的,而是窃蛋龙自己下的蛋,因为在这些恐龙蛋里发现了窃蛋龙的胚胎。1996年,中加两国的古生物学家发表论文指出: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它正在孵化或保护它自己的蛋,另一种是奥斯朋所说的它正在偷吃其它恐龙的蛋。两位作者都提供出足够的证据说明前一种解释的可能性更大。

窃蛋龙的外观

窃蛋龙从喙到尾尖长约2米,重25~35公斤。其体形如火鸡,并具有长长的尾巴。在它的鼻子之上、眼眶之前有头盔状的冠状突起,这个头冠各不相同,可能代表着它们在某一恐龙群或某一区域中的显赫地位,抑或是雌雄的区别。它的头骨较轻,有角质的喙嘴又弯又长,嘴内没有牙齿,但在上颌骨向下的地方长出一对锐利的像叉子一样的骨突,用这个叉子般的东西窃蛋龙可以打破蛋壳或贝壳,甚至可以敲碎骨头。它的前肢上有3个巨爪,大拇指可以向其它两指那样呈弧形弯曲,以便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后肢粗壮,每只脚上都有3个利爪。窃蛋龙行动敏捷迅速,凭借两条长长的后腿与脚上那3个壮实的爪,可以高速奔跑。

窃蛋龙的生活习性

窃蛋龙是一种完全没有牙齿的恐龙,它的食物主要是昆虫、果实以及淡水中的蚌、蛤类。窃蛋龙以群体的形式生活在一起,成年的窃蛋龙把蛋产在用泥土筑成的圆锥形的巢穴中,巢穴直径长2米,深1米,每个巢穴相距7~9米远。因为它们的个子比较小,所以有时它们用植物的叶子覆盖在巢穴上,让植物在腐烂过程中产生孵化所需的热量,进行自然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