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龙百科
10226700000028

第28章 嗜鸟龙

嗜鸟龙又叫“鸟窃龙”。拉丁文的含义是“盗鸟的贼”。美国的怀俄明州是嗜鸟龙的故乡,也是嗜鸟龙完整骨架化石的发现地。迄今世界范围内只发现一具完整的嗜鸟龙化石标本,以及在另一个地点发现的一块前足化石。

嗜鸟龙的外观

嗜鸟龙的身体小巧轻盈,可能仅重12公斤~15公斤。鼻子至尾尖长约2米。牙齿细长锋利,排列疏密有度。有些专家认为嗜鸟龙的鼻子上有轻微的脊突,或长有冠;而有的专家却不同意这种说法。嗜鸟龙有非常健壮的“臂”和“手”,“手指”上武装着利爪,可以握东西。后肢像鸵鸟一样修长、强健且有力,所以跑得很快。奔跑时用其细长的尾巴来保持平衡。

嗜鸟龙的生活习性

嗜鸟龙是一种小型的肉食性恐龙。侏罗纪的一些小型哺乳动物、蜥蜴以及其它小型爬行动物,甚至是孵育中的恐龙蛋,都可能成为它的食物。嗜鸟龙生活在1.5亿年前,与早期鸟类生活在同一时期。在20世纪早期,恐龙专家们研究了嗜鸟龙的化石,并描绘出了嗜鸟龙追逐捕杀早期鸟类的精彩画面。

嗜鸟龙的命名

嗜鸟龙是由古生物学家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命名的,同时他也是凶猛的霸王龙的定名人。最初嗜鸟龙被认为是敏捷的肉食性恐龙,能够捕食像始祖鸟那样的早期鸟类。奥斯本为这种恐龙所取的名字的意思是“食鸟者”,就反映了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