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龙百科
10226700000012

第12章 迷惑龙

迷惑龙拉丁文的含义是“靠不住的、虚伪的、令人迷惑的、声音像雷一样大的恐龙”。它曾经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雷龙。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骗人蜥蜴。是一种庞大的蜥脚类植食性恐龙。发现地在美国。

迷惑龙的外形

迷惑龙身体笨重、四肢发达,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它的体重可达30~35吨,体长21~27米。它的脖子长达6米,与其躯干部分差不多一样长。它的尾巴长约9米。迷惑龙站立起来到其臀部,大约就有4.5米高。它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以后脚跟儿支撑而站立起来时,应该是高耸入云。

迷惑龙的生活方式

迷惑龙喜欢群体活动,它可能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当一大群迷惑龙从远处走来时,一定是尘土蔽日响声如雷。迷惑龙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吃东西,而且还狼吞虎咽。食物会从它那长长的食管一直滑落到胃里,在那儿,吃进去的食物会被它不时吞下的鹅卵石磨碎。

迷惑龙的脖子

迷惑龙的脖子长达6米,它那长长的颈肋是像石膏夹板一样将颈椎捆在一起,一旦迷惑龙把长颈扬起来,那么在弯曲幅度较大的地方,尤其是在颈的中部和后部,颈肋就会刺穿颈部的皮肤等软组织。所以,迷惑龙的长脖子是不能举得很高的,而应该是以低缓角度斜伸出去,最适宜的斜角可能在20度左右。

换头事件

1879年第一次化石战争中,古生物学家马什在美国怀俄明州发掘出两具无头骨的蜥脚类恐龙骨架,他为了抢先发表,就匆忙地给这两具骨架起了个“雷龙”的名字。一时间,雷龙家喻户晓,轰动一时。可是马什在两年前已将一个蜥脚类恐龙的骨骼命名为“迷惑龙”。不巧的是,后来马什发现,这两次命名的实际上是同一种恐龙。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中的命名优先权,后来命名的雷龙的学名是无效的,应该叫迷惑龙。

1883年,上述两架不完整的骨骼已修理完毕,要进行装架展出。但没有头,马什根据自己的主观猜测,给它们装上了圆顶龙的头骨。20世纪初,一些古生物学家提出,应该把装在迷惑龙骨架上的圆顶龙的头骨取下来,换成梁龙的头骨。但当时证据还不够充足,所以遭到古生物学界一些权威人士的反对。

30年后,美国两位古生物学家将迷惑龙、梁龙、圆顶龙的骨架做了对比。最后他们根据已经发现的一些迷惑龙的头骨碎片,把这些碎片修复后,发现迷惑龙的头骨与梁龙的头骨相似,而与圆顶龙的头骨不同。最后他们终于给迷惑龙换了属于自己的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