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10225400000012

第12章 《文选》

作者:萧统(501~531)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字德施,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立为太子。著有《文集》二十卷、《正序》十卷、《英华集》二十卷,都已失传。因为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后来又称《文选》为《昭明文选》。《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编选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

成书时间:南北朝时期

类别:诗文集

经典欣赏

《子虚赋》(节选)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郁,隆崇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昆吾,瑊玏玄厉,碝石碔砆。其东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藭菖蒲,江蓠蘼芜,诸柘巴苴。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阤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莲藕觚卢,菴闾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中则有神龟蛟鼍,玳瑁鳖鼋。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楂梨梬栗,橘柚芬芳;其上则有鹓雏孔鸾,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

内容导读

《文选》是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太子以其卓越的鉴赏眼光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梁以前的诗、辞、文、赋等30多种文体中,选取最优秀的作品集成此书。唐宋以来的文学家,无一例外地从《文选》中汲取了大量艺术营养。宋代谚语云:“文选烂,秀才半。”

《文选》体系庞大,选文丰富。其中选取的作品,从创作时代上说,上起先秦,下迄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以前,所选作家,包括屈原、贾谊、司马迁、班固、扬雄、司马相如、左思、张衡、曹操、曹植、刘桢、王粲、陆机、谢灵运、江淹、潘岳、陶潜、任、沈约等共计129位著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另外还有很多佚名作家的作品。

从文章分体上说,选取了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策文、表、上书、启、弹事、奏记、书、移、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讳、哀、碑、墓志、行状、吊文、祭文,共计38类文体。全书共收入文章480篇,诗歌700多首。以现代观点来看,这些诗文大致包括了诗歌、辞赋和杂文三大类作品。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在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中,哀伤之情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有关“七哀”题旨的争议就证明了这一点。《昭明文选》所归纳的38类文体中,“赋”、“诗”体下又分别设有“哀伤”类作为子目,共入选作品21篇。《文选》单列“骚”体,共选录屈原、宋玉等人作品17首。“《离骚》、《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这哀怨的基调,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以悲为美的审美方向指明了风向标。而“楚臣去境”、“宋玉悲秋”也成为后世抒发哀伤情绪的固定意象与惯常用语。

《文选》中其他表现哀伤主题的文体尚有“诔”、“哀”、“碑文”、“墓志”、“吊文”、“祭文”等,述哀是这些应用文体基本的功能性要求。在一部文学总集中,有近四分之一的文体类目和远远超出这一比例的篇幅抒写着同一个情感主题,这本身便值得关注。

在《文选》颇为繁琐的诗体分类体例中,除去“哀伤”一类,以题材立目的“咏怀”、“赠答”、“祖饯”、“行旅”、“挽歌”等,类目本身即包含哀伤的成分:“咏怀”所咏多为哀伤情怀;“赠答”、“祖饯”道离情;“行旅”写羁愁;“挽歌”哀挽生命的终结,大量作品有关于哀伤主题是不言而喻的。以体裁立目的“乐府”、“杂歌”、“杂诗”、“杂拟”四类诗歌中,哀伤之情的抒发也占有相当比重。

《文选》为我们提供了研读哀伤这一情感类型的范本,作品中文字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体现出了一代文学的风貌,而对作品的历史背景的回溯,又可追寻某一情感类型进入文学的广泛社会基础与深厚的文化心理底蕴。

也正因为如此,《文选》以范本形式展示了哀伤之情进入文学的广泛性与丰富多样性。

此外,《文选》以其搜索题材广泛、包罗万象的特点而备受历代文人学士的推崇,成为唐宋士人的必读和必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