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史上的玄奘
10224200000008

第8章 西域见闻

玄奘离开素叶城后,欢信等护送人员返回高昌复命。可汗派出的摩咄等人接替护送。经数十国,玄奘一行来到西突厥军事要塞——铁门关。

铁门关在前苏联乌兹别克南部,即杰而宾特之西约30公里处。这一带是一座蕴藏着丰富铁矿的大山。山的表面全是奇峰怪石,寸草不生,颜色漆黑如铁,故称铁门。附近山路崎岖弯转,尽在悬崖峭壁之间。玄奘一行扶壁前进百余公里,走到山巅,只见西突厥兵在这里依山建门,安营扎寨,是为军事要塞。再往前看,在通往上下山的通道上,果然耸立着两扇巨大的铁门,镶在两峰峭壁之间,如一道闸门,迎面阻挡着行人。铁门雄浑厚重,上悬许多铁铃,遇有闯关撞门者,铃声大响,是起晚间报警作用。玄奘与摩咄等人上前,向守门军士递过可汗书信,军士开门放行。

过了铁门下山,便到了睹货罗国。此国在今阿富汗境内,又名吐火罗国,汉代称之为月氏。当时面积2000平方公里以上,东扼葱岭,西接波斯,南邻大雪山,北拒铁门关。国内有条大河自东向西横穿全境,堪称是一块沃土。可惜玄奘到时,此国王族衰微,无力振作,地方酋长拥兵自重,群雄割据,全境分为27个小蕃国,都成为突厥控制下的附庸。所幸境内百姓不欺不诈,尚能彼此相安,少闻争夺杀伐之声。

过睹货罗国又到活国。活国即今阿富汗的昆都士城。在这里玄奘停留两月,亲眼目击了活国的宫廷政变。活国国王名叫胆度设,他是统叶护可汗的长子,高昌王的妹夫。玄奘到达活国的时候,高昌公主已经去世,胆度设又正在病中。他听说玄奘从高昌来,又带着高昌王和可汗的书信,自然把玄奘当做亲人般看待。玄奘顺从他的愿望,多住几日,以慰病中的王子。过了几天,胆度设亡故,其子特勒登上王位,国中议论纷纷。

原来,胆度设之死,是被人所害。胆度设的妻室不止高昌公主一位,特勒是前房王后所生。高昌公主死后,继娶的王后行为不正,受特勒挑唆唆使,乘胆度设病重,以药毒死亲夫。其时,高昌公主所生子女年幼无势,只好任由弑父逆子特勒登上王位。特勒阴谋得逞,登上王位,便娶后母为妻。玄奘闻悉这件有违人伦的惨事,本欲迅速离去,但又不便在该国国丧期间辞行,只好强忍不平,在活国又住了一月,待国丧结束后,才向特勒辞行。

玄奘由活国向西南行进,经傅伽浪国然后到了傅喝国。傅喝国在今阿富汗境内的巴尔黑城,素有小王舍城之称。佛学昌盛,人才辈出,佛教圣迹保存很多。城南有座佛寺,名叫纳缚寺,是该国先王所建,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玄奘在这里礼拜了佛澡罐、佛齿、佛扫帚等释伽牟尼的圣迹。还认识了一位名叫慧性的年轻小乘高僧。他从北印度来傅喝国讲学,对《阿毗达摩》《伽延》《俱舍》《可毗云》等佛学经论无不通晓。当他知道了玄奘的身份志向后,便高兴地向玄奘介绍印度佛学界的情况,玄奘提出一些问题向他请教,他都能精熟地解答。在傅喝国一个月,二人亦师亦友,相聚甚欢。

从傅喝国再往西行,经过阿富汗境内的哈斯城,转往东南行,进入大雪山,即今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

大雪山长达1000多公里,满山冰雪,终年不化。山外阳光明媚之时,山内却是飞雪连天。这里没有炎热的酷暑,没有春暖花开的季节,只有千里雪飘的寒冬。就是盛夏季节,一样是冰封道路,积雪填满山谷。比起先前经过的沙漠、热海、铁门,别具艰辛。

大雪山的路途绕山临崖,尽是羊肠小道,积雪覆盖路面,步步惊魂。玄奘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在厚厚的积雪中吃力地将腿拔出来又踩下去,踩下去又拔出来。不停的大雪把山中覆盖得沟满壕平,已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崖。突然脚下踩空,积雪坍塌,玄奘惊叫一声,头朝下倒栽了下去。在山坡上拖出一条长长的壕沟。咚的一声,玄奘的光头重重的撞在半山坡的一截树桩上,撞得他眼冒金星。他顾不得疼痛,双手乱抓,抓住了树根上的枝干,便再也不松手了。在山崖上吓傻了的摩咄等人,连忙放下绳索,把他拽了上来。玄奘脱险,连念几声“阿弥陀佛”,心神慢慢镇定下来。

大雪山一带有睹货罗、梵衍那、迦毕试等国,走完300公里雪路才出睹货罗国境。梵衍那国与睹货罗国紧邻,在今阿富汗巴曼城,也是大雪山的一个小国家。居民依山傍崖而居,国都顺山势而建。地处高原,气候寒冷,民性率直,信仰多样。一切神祗都在祀奉之列,佛寺僧人多习小乘佛教。梵衍那王城有释伽牟尼立像,石刻雕凿,高达十四五米。还有一尊佛入涅槃卧像,长40米,庄严微妙,巧夺天工。玄奘在梵衍那王城停留半月,瞻礼佛像、佛牙、罗汉钵、阿难尊者法衣等圣物。离开梵衍那国境第二天,途经黑岭,又逢大雪封路,迷失方向。遇一伙猎人,问明路径,才走出黑岭进入迦毕试国。

迦毕试国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城,是大雪山一带的一个强国。位居山凹,北靠雪山,东南西三面有黑岭所围。国王是刹利族人,精明英武,爱民如子,信奉佛教。国内100多所佛寺,僧众不下6000人,多习大乘佛教。寺院富丽堂皇,清静庄严。

玄奘一行到达迦毕试国后,受到国王及寺院僧众热烈欢迎。各大寺院住持争相迎请,如能住进他们的寺院便引以为荣。前来迎请的寺院住持中,有位是沙洛迦寺住持,他向玄奘介绍说:“本寺是汉家王子所建。相传汉朝皇帝为了结好西蕃,特将一位皇子留在此地作为人质,国王封给他土地,他在这里建国立业。本寺就是这位王子所建。高僧既是中土来的,与沙寺有缘,理应先住敝寺。”玄奘见他谈吐有礼,殷勤持重,便率随行人员住进了沙洛迦寺。

来到寺中,见壁画上有汉朝皇子的图像,玄奘暗暗赞叹寺中僧人确有饮水思源之情。他听寺中僧人介绍说,汉皇子建寺时,曾在寺院东门的大神像脚下,埋藏了无数珍宝,拟供日后修补寺院用。但是,就在玄奘到来之前有一位贪财的蕃王想夺取宝藏,率人强行挖掘,突然晴朗的天空卷起乌云,电闪雷鸣,佛像顶上有一鹦鹉塑像,竟振翅尖鸣。贪财的蕃王和士兵都突然晕倒,醒来后,疑是神灵警示,皆仓皇逃去。

还有一次,寺中佛殿上的金顶法轮,日久毁损,寺僧想取出宝藏修复金顶。不料刚开始动土,竟从地下发出震吼声,众人惊异,从此无人敢生取宝之念。

沙洛迦众僧见玄奘相貌非凡,端庄如神,学问渊博,修养高深,且听说一路西来,大难不死,逢凶化吉,都想到玄奘恐有神灵护佑。便向玄奘陈述原来取宝之事,恳请玄奘祈求神灵,准许取宝。

玄奘见寺院多年失修,确需营资维护,决定一试。大家同往佛像前焚香祷告。玄奘致告辞,说明寺僧开宝的目的用处,并再三申明自己作为佛门弟子,愿意负责监督事宜,不使宝藏另有它用。

祷告完毕,寺内众僧开始挖掘,竟然平安无事。挖至七八尺深时,掘出一具铜箱,里面装有数十颗明珠,数百斤黄金。大家见完全够修复寺院之用,便停止挖掘,填土埋坑,恢复地平。由此众僧更钦佩玄奘,认为他道行高深,足以通神。而玄奘再三解释说:“本欲一试,谁知能有如此顺利。如要说个中原委,恐怕是众僧功德和诚心所至吧。”沙寺取宝后,玄奘受国王之请移住大乘佛寺,为国中僧俗举办佛学讲座。国王同时请来本国三位著名高僧轮番开讲。讲经时,这三位高僧在佛学领域中各有专精,可是除了本身专研的一宗一派之外,不能对佛学理论有全面的照应,只有玄奘归纳众派,赅括各宗,对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按佛经要旨,作切要的说明。国王信重大乘佛法,喜欢听玄奘经论,讲座结束后以纯锦五匹答谢玄奘。

离开迦毕试国,便进入北印度边境,不再属西突厥势力范围。统叶护可汗派出的摩咄等人,完成了护送任务,与玄奘辞别,回素叶城复命。这时玄奘屈指一算,从高昌到印度边境,已经过了大小29个国家,一路上走了近一年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