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舰空导弹科技知识(上)
10200900000012

第12章 中国产俄制施基利中程舰空导弹系统

“无风”(Shtil,也音译为“施基利”)舰空导弹属于中程防空导弹,是陆基“山毛榉”M1(SA-11)地空导弹系统的舰载型,采用单臂发射架,分别布置在舰艏和舰艉,每个发射架下存储24枚导弹:弹长5.5米,弹径0.4米,翼展0.8米,速度3马赫,最大有效射程25公里,最小有效射程3.5公里,射高3~28公里,采用重达70公斤的高爆破片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全程半主动雷达制导。不仅能拦截以330米/秒速度飞行的亚音速导弹,而且能拦截以2.5马赫速度飞行的高速飞机和导弹,向同一目标发射2枚导弹时,对飞机的命中概率为81%~96%,对反舰导弹的命中概率为43%~86%,必要时还可以攻击水面目标。该导弹反应极其灵敏,从雷达告警到导弹发射,系统反应时间小于20秒,可在极短的时间间隔内发射多枚导弹。

从舰艇防空角度分析,尽管声名和威慑力不如世界顶尖的美制“宙斯盾”显赫,但“无风”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远远超越台海对岸的美制“标准”I,即便在亚洲海域内也排得上靠前座次,使人民海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中程防空火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海军舰队防空能力的不足。再加上陆基海航战机的协助,无论东海、台海有警,中国都有能力组成特混舰队疾驰战场,根据事态变化做出及时反应。

不过,进口军舰毕竟数量太少,大量购进又嫌价格昂贵,同时一向崇尚武器装备自主化的中国人也不满足于仅仅从国外购买舰空导弹。在批准后两艘“现代”级驱逐舰采购计划的同时,也很快引进了相应的中程防空导弹技术,只不过这一次要安装在国产驱逐舰上。从2002年5月开始,一款外形前卫的新型驱逐舰052B(“旅洋”级)出现在上海某造船厂上的船台上。或许是好久不见国产新驱问世,很快,国内外关于舰上VLS垂直发射系统的各种猜想天花乱坠,可就是没人把它和单臂中程舰空导弹联系在一起。

俄国“刺猬”是“无风”的升级版(北约编号SA-N一12,代号“灰熊”),在射程和拦截掠海导弹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作战目标为飞机、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术空射型导弹、直升机和无人机。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末段寻的导引头,可进行惯性中段制导和数据传输弹道修正,动力装置为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弹长5.5米,弹径0.4米,发射重量710~720公斤,高爆破片战斗部重50~70公斤,采用雷达近炸和触发引信;可承受30g的最大机动过载,最大有效射程40~50公里,最小有效射程25~3000米,最大有效高度22——24公里,最小有效高度5到15米,具备一定的反导能力。

考虑到新驱上配置了6部照射雷达,可以同“现代”级一样形成6个火力通道,可同时引导、拦截6个单独目标。即便同欧洲最新型的“紫菀”15中近程防空导弹相比(最大速度为2.5马赫,反飞机射程0.7~30公里,反导射程8~10公里),这样的指标也不落下风。

当两艘新驱168、169舰下水服役后,陪同先后进口的四艘“现代”级驱逐舰(舷号从136至139),所构成的中程火力,再加上“海红旗”一7的近程火力,如此完善的舰队区域防空火力,亚洲海域内绝对不可小视:不管是东洋的“九十”舰队,还是在南海直面东南亚某国刚刚成军的苏—27编队,人民海军都拥有毫无惧色的自信和资本,更何况还有海航的苏-30空援,这样也就可初步完成了黄水海域内“近海防御”的战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