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10198400000056

第56章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2)

不几日,欧阳修与朋友余靖、尹洙也先后落职外任。但欧阳修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意要为范仲淹在朝廷申辩。一天,他来到在朝居官的友人家中,请人为他向皇上递奏折。友人看过奏折,面带尴尬道:“不是我不给你帮忙,只是吕夷简指使御史台立榜,绝不允许百官越职言事。如今就是递了上去,也会被扣下来,落在宰相手中。何况你如此言辞,定要触怒权贵,得罪了宰相,可不是我能承担得起呀。你不妨听我一句,保住自己的官就行了,别再争辩什么了!”欧阳修体谅友人的一番心意,而心中却更加不平。“奸臣当道,贤人受贬,谏官畏惧权势,妄依人言,如此何以主持正义,何以治国兴国?”欧阳修激愤不已,提笔写了一封《与高司谏书》,力斥谏官高若纳:“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信一送出,祸事便降到欧阳修身上,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

路遥遥,人伤怀。欧阳修风雨兼程,向那个偏远的小山城而去。到了夷陵县境,走在一片平原之上,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小山丘,再翻过那些山,就到县城了。此时正值早春天气,正午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他身上,闻着草儿的清香,听着马儿辔环叮当作响,欧阳修感到全身舒畅。昨夜,住在客馆,也许是旅程将尽,心中不宁;也许是春至犹寒,欧阳修看着窗棂上冷月映照出的残梅影子,怎样也无法入睡。现在,被太阳一照,借着马背上的晃动,他竟然在马鞍上打起瞌睡来,迷糊中,好像京中酒楼上,与他相好的歌妓,正站在那里,向他挥手告别。忽然,马儿打了一个响鼻,把欧阳修从幻觉中拉了出来。欧阳修抬起头,双手揉揉眼皮。回头望,天地茫茫;向前看,春山无尽。欧阳修不免轻叹一声,口咏一首《踏莎行》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出典】

辛弃疾《鹧鸪天》。

【原作】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膏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故事】

辛弃疾在江西省上饶带湖闲居时,常与乡村野老欢然相处,细心观察农村生活。

有一年早春季节的一天傍晚,辛弃疾沿着山间小路悠然信步。一路望去,田头栽种的桑树枝头冒出了葱绿的嫩芽。他想,是啊,已到摘桑养蚕的季节了,邻居家都孵化出幼蚕了。长满野草的山坡上,正在放青的农家小黄牛在“哞哞”地鸣叫撒欢。斜阳的余晖照着尚带寒冷气息的树林,几只归鸦在林子上空盘旋,“呱呱”地叫着。

辛弃疾站在山冈上,抬头可以看到远山,看到那弯弯曲曲的小路旁挂着青色酒旗的乡间酒馆。再远望去,那小路的尽头,该是到城里了吧?那城中的桃树李树怕风吹雨打,老是发愁花儿凋谢得早;可是,生长在农村的野荠菜,却生机勃勃,迎着春风,白色的花朵开满溪头,露出一片明媚的春光。

辛弃疾看到这大好春光,内心感到无比喜悦,于是写了一首有浓郁生活气息,富于诗情画意的《鹧鸪天》词,“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出典】

王禹偁《点绛唇》。

【原作】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登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第。历任威武(今属山东)主簿,翰林学士,滁州(今属安徽)、扬州(今属江苏)、黄州(今属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等地知州。王禹偁是宋初着名直臣,居官清正,秉性刚直,关心民生疾苦,洞察政治时弊,曾多次上书提出改革意见,为北宋政治改革之先驱。其直言敢谏,颇为朝中权贵所不容,因而前后三次被贬。晚年贬于黄州,后世因而多称其“王黄州”。

王禹偁诗文都负盛名。做文章师法韩愈,他的古文创作成就在宋初倡导古文的作家中最为突出。诗歌则学习白居易,是宋初“白体”诗人(学习白居易风格的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王禹偁同时又开始重视并学习杜甫,艺术上因而有所提高。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白体”诗常见的内容浅薄、语言浅俗等弊病,而追求内容深警、语言精练,因此他虽是“白体”诗派的后起之秀,却被时人看做这一派的巨子,《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答张扶书》等为其代表作。其诗亦平易深醇,名篇有《对雪》、《感流亡》、《畲田词》等。着有《小畜集》、《小畜外集》传世。

【故事】

有一年春天,王禹偁来到了江南水乡。那天正好下雨,在烟雨蒙蒙中,景色依然是非常美丽迷人的。他看到渔市村庄,星罗棋布;青山相抱,绿水环绕,缕缕炊烟,袅袅上升。蓝天上,更有一队大雁在振翅高飞。看到振翅高飞的大雁,他激动了。因为他想起自己理想和抱负还没有实现,还需要继续奋斗,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可是,多么遗憾呀!他的一片心意,又有谁能理解呢?为了抒发这种心情,于是写了《点绛唇》词,“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出典】

唐琬《钗头凤》。

【原作】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作者简介】

唐琬,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舅父唐闳之女,陆游的前妻。自幼聪慧,人称才女。与陆游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由于陆母反对,被迫离婚。改嫁赵士程,抑郁而死。

【故事】

唐琬是古代常被人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她是陆游舅舅唐闳的女儿,与陆游青梅竹马,志趣相投,两人都爱好诗词和文学。陆游20岁时与她喜结良缘,婚后生活十分美满。可是,陆游母亲对这个有才华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硬是逼着陆游把相亲相爱的妻子休了。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态度:暗中把唐琬置于别馆,时时相会。不幸的是,陆母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有情人未成终生眷属,唐琬后来改嫁给同郡的一个读书人赵士程,陆游则另娶了王氏。

十年之后,在一次春游之中,唐琬和丈夫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征得赵同意后,唐琬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着名《钗头凤》词以致意。唐琬读后,悲恨万分,回家后也写了一首《钗头凤》词,“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

【出典】

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原作】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漾漾。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学者。初名灼,后更名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谥文定。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宁宗嘉定二年(1209)以荫补将仕郎,十七年(1224)知建阳令,因咏《落梅》诗得罪权贵,免官家居十年。后通判吉州。景定元年(1260)授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因弹劾权相史嵩之,又被免官。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直学士。其诗初学“四灵”,曾受叶适赏识,后又学晚唐姚合、贾岛、许浑、王建等,与江湖诗人戴复古、敖陶孙交往。后眼界渐宽,渐觉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失之腐”,晚唐诗体“捐书以为诗失之野”,“四灵”则寒俭刻削,江湖派又肤廓泛滥。内忧外患之下,转而推崇陆游、辛弃疾。其后又转而学习杨万里诗风,《小寺》、《晚春》等质朴清新。晚年则渐趋潦倒,诗亦渐趋颓唐。有《后村大全集》传世。

【故事】

有一年五月十五夜,月光皎洁,刘克庄驰骋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自己遨游月宫。起初,他驾着一片祥云,乘着天风在万里太空中快速飞行。他要前往月宫,去见美丽的嫦娥。他自称原先来自天上,与嫦娥相识,嫦娥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他都非常熟悉。她国色天香,玉肤润脂,不施粉黛,素面姣洁,楚楚动人,她的形象正是月亮的象征。后来,词人在玉宇珠宫中遨游,从寥廓的太空里俯瞰人间。只见云气厚重,氤氲叠生,全然望不见下界的情景,显然,他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尘世。他美美地喝够了月宫中酿制的桂花酒,醉醺醺地轻轻地摇了摇月中芳香的桂树。没想到这一摇竟在人间化作了一股清凉的风,吹进田间地头、千家万户,这使他感到十分惊奇,高兴不已。

当夜,词人刘克庄玩月归来,把刚才出神入化的想象,铺纸研墨,挥笔写下了《清平乐》词,“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